APP下载

客家方言与中古汉语言联系之管窥

2014-03-12□揭云,揭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博白古汉语客家人

□揭 云,揭 鹰

(1.北海市第九中学 高级教师,广西 北海 536000;2.广西博白县政协 教文卫体委副主任,广西 博白 537600)

客家方言与中古汉语言联系之管窥

□揭 云1,揭 鹰2

(1.北海市第九中学 高级教师,广西 北海 536000;2.广西博白县政协 教文卫体委副主任,广西 博白 537600)

汉语方言都具有存古的性质,其中客家方言就保留了不少中古汉语的词汇和语法,博白和北海属于客家人聚居较多的地方,一些仍活跃在博白、北海两地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词汇、语法与古诗文的词汇、语法有惊人的一致性,用北海、博白两地客家人日常生活中还在使用的词汇、语法去解释印证古诗文文献,就可发现现代一些书本对古诗文的一些字词的解释,远不如用客家方言解释得生动形象、贴切。如能从训诂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发掘研究,将可对客家方言与中古汉语的联系有更深广的发现。

客家方言;中古汉语言;联系

胡适先生说:做学问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客家方言据说是保持中古语言现象最多的一种方言,而北海是客家人聚居地之一,第二十四届世界客家人恳亲大会就在北海召开。用客家方言来阅读唐诗宋词古典小说传奇等,往往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现代汉语已经淘汰了的语言现象,若用客家方言解释,妙合天成,而一些参考书解释往往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有的甚至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客家人的遗训“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宁卖祖宗坑,莫忘祖宗音”也许是这一语言现象得以留存的原因之一吧。在此我想从中学课本的一些古诗词的语言现象,谈谈客家方言。管窥客家方言与中古汉语言的联系,也希望能对关心这一话题的人们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北海与博白都是客家人聚居较多的地方,在客家山歌和日常用语中,一些古汉语都有具体而贴切的应用,而不像书本上的解析那样别扭而生硬。可是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推广普及,各族人民语言的日益交流融合,我们的后代有些已经不再会说客家话,或即使还能说,但已经不再是纯正的客家方言,一些接近古汉语的方言正日益的丢失,而这方面的整理保护工作 却严重滞后;而书本上对古汉语诗词的一些解析往往似是而非的流传了下来.在此我想做个大胆假设,粗略求证。

比如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

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并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古诗词,其中关于最后一句中的“露脚”一词的解析,很多书的解析是:“对雾水的委婉说法”,对此,清末秀才十六相公熊生辉就颇有微辞:“露脚”就是“露滴”就是“露水”,而不是什么“委婉说法”,它是我们客家人还在实实在在应用着的词语。清晨,行走在田边小径,裤脚被露水弄湿了,我们说:“露脚搞湿了裤脚”;日上三竿,我

们上山砍柴,羊肠小路上带露的植物把裤脚搞湿了,我们说:“露脚把裤脚搞湿了”,“露脚”在这里比“露水、露滴”更生动的反映了它常把人的“裤脚”弄湿的这一特性。所以,我们就常把“雾水”说成“露脚”而少用“露水”“露滴”。一个活生生的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应用的词语,怎么换了种说法,就成了一种“委婉说法呢?”,那是因为他们没弄清楚这词的来源和实际应用情况。

又比如 唐五代 -敦煌曲子词 -望江南《莫攀我》

莫攀我,攀我大①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②人折来那人攀, 恩爱一时间。

注释:

①大:“大”应是“太”的讹误

②者:“者”同“这”

这首词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不要对我搂搂抱抱,攀肩搂颈的。搂着我显得太偏心了,我只不过是像曲江边上临近池边的一棵垂杨柳一样呀,这个人来攀折一枝,那个人又来攀折一枝,谁都不会是很珍惜我的,所有的恩爱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不会长久的”。这首词写出了一个歌姬对卖笑生涯中,不可能获取真情,只是供人蹂躏和践踏的反抗,倾诉了对沦落风尘的悲凉处境感到黯然哀怨无奈的感情。

这首词假如用客家方言来读,就很有韵味,也不会出现注解①的问题,因为,在客家方言中,“大”“太”的读音是不分的,都念“太”。就像“热”“月”的读音不分一样。因为客家方言没有翘舌,没有撮口呼,所以“热”“月”的读音是一样的,都念短促的“ye”。其所说的“yetou”就是“太阳”的意思;“yeliang”就是“月亮”的意思。

注解②“者”应该是兼语词:“这个”的意思;现在我们教科书中,文言文的常用兼语词只有“诸”“焉”“盍”“曷”等几个,我认为“者”应算一个,至少,在客家方言中,它是包括指示代词“这”和量词“个”,这两个字的;而在这首词中的“我”字,如果改为“斯斯艾艾”中的“艾”(三国时,魏将邓艾口吃,但应对巧妙。他在自称时,常常连说:“艾……艾”)字,则更具古韵味,因为客家方言中“我”是念为“艾”的;又,据其它版本,“攀”也作“般”,这也与客家方言是一致的,客家方言中,读音“般”,就有“攀”的意义。“是”可读古音“系”。

这样,这首词正文用客家方言读,就可如如下注音所示了:

mò bān ài ,bān ài tài xīn pīan. ài xì qū jīāng lín chí lǐu , zhě rén bān lái nà rén bān.ēn ài yì shí jīāng.

再如杜甫《客至 》: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①,樽酒家贫只旧醅②。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① 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

②樽:酒器。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百科名片)

“盘飧市远无兼味”,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人教版)将此句解释为:由于距市镇远(买不到好吃的)盘子里的菜肴品种少。飧,熟食,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另有参考书解释“无兼味”是:只有一种味道,没兼有别的味道,只有一种菜肴的意思。

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欠妥,试想,杜甫刚建好他的成都草堂,这段生活是他一生中比较安定的时期,身处乡下,高档的菜肴拿不出,乡下的野味野菜和家里饲养的家禽总有吧,请客,主人谦称没有好菜是常识,但谦称只有“一种菜肴”就不正常了。再没菜,也有人只需用两只鸡蛋也能做出赏心悦目的几道诗菜。怎么会“只有一种菜肴”呢?如:两个蛋黄加几片葱叶也就是“两只黄鹂鸣翠柳”的菜肴,蛋白切丝排行垫上青菜,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蛋白精切成雪花状,撒在切成山形的青菜上,不就是“窗含五岭千秋雪”了吗?几个蛋壳漂在汤上,即成“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愁没菜呢?这只有“一种菜肴”的说法显然不通,也不合情理。假如从语音角度,我们就能很好解释这个问题。

客家人请客吃饭,席上总有这样的谦让:“没有什么好菜,随便夹来食”,“夹菜食,夹菜食”,其中的“夹”字的读音与“兼”的读音类似,“夹菜”“喝酒”,在客家人口头中就成了“兼菜”“食酒”。“夹”不发现代汉语的

“jia”而发类似于“gia”的音,而“兼”的读音在客家话中是念类似“gian”的读音,故“gia”“gian”,在声母韵头都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把“兼”理解为“夹”就能很好的解释作者“无兼味”的意思,就是“没有值得夹来吃的美味”,这与客家人请客,酒席上常谦称的话惊人一致。

把“无兼味”解释成“只有一种菜肴”的意思,他们显然是受“兼”的现代汉语词义影响。“兼”现代汉语释义是:“两倍的”、“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也许我的“假设”过于“大胆”,并且“求证”也不够“小心”,但它却与客家人生活实际妙合天成。同是杜甫的诗歌《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下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颈联中的“省”,课本解释为“曾经”。这样整句诗句就难有令人信服的解释(注《中国学术期刊网》对这问题也提出质疑),但如果用客家方言读,就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在客家方言中,大部分“eng”是没有后鼻音的,“sheng””shen”不分,“省”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甚”?“甚”:解释为“怎么、什么、哪里”在古文中是常有的义项,这样整句话就可以解释为“从图画中哪里能了解昭君的美貌呀”,这种解释与事实也较接近。

按照这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我们还可以从博白、北海客家人聚集居住的地名中,找到其从中原迁徙到南方到博白、北海的脉络,如“赤壁”“八壁”“龙潭等等”但这些不是本文所要谈的问题。留待有识之士考证吧。

总之从语音角度我们客家人就是操着现代的客家口音,照这样的读音,就是穿越现代回到中古时代的中原,想来交流也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是客家方言奇妙的地方,虽经千年沧桑,仍历久而弥新。有人曾说,客家人遇到困难,发一声喊,听到声音的,不管认识不认识,就凭这一方言,大家就纷纷蜂拥而至,一下子就形成一个统一战线,共同对外,所以客家人是最难战胜的。客家方言就像凝聚力和向心力,联系着客家人在背井离乡的迁徙途中,在与异族的生死搏斗中,在胼手胝足、寝苫枕块、栉风沐雨中,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对外,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回望过去,从深邃的历史长河中传来朗朗重音,它伴随客家人走过远古,走过三国五胡之乱,走过盛唐,走过宋元明清,走到现在;它伴随客家人走向天涯海角,走向神州大地,走向五湖四海,走向寰宇,回想过去,它曾谱演了一出多么壮阔的图景!但如今,在普通话成为唯一标准国语,英语成为成功人士交流用语标志的情况下,客家话会式微吗?身为客家人,我深深的为它担忧。 ■

[1]李凭箜篌引[M].全日制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人教版)、客至[M].(第五册)、杜甫.咏怀古迹(其三)[M].(新课标必修③).

[2]望江南·莫攀我[M].古典文学(大学必修第二册).

[3]中国学术期刊网[EB/OL].

[4]田志军.客家方言中的中古汉语语词考略[J].嘉应学院学报,2009,(5).

【责任编辑 谢明俊】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kka Dialect and Medieval Chinese

JIE Yun1,JIE Ying2
(1. Beihai No. 9 Middle School, Beihai, Guangxi 536000; 2. Bobai CPPCC, Bobai, Guangxi 537600 )

More or less, we can find the shadow of ancient Chinese in many dialects. In Hakka, for instance, there remain many medieval vocabularies and grammars. Bobai and Beihai are two major dwelling areas for the Hakka.The Hakka dialect they speak contains lots of medieval vocabularies and grammar. Stunning similarity in some daily vocabularies and grammar rules exist between them. More interestingly, it is founded that some Hakka vocabularies can be used to explain the ancient Chinese in a more explicit and vivid way. Therefore, if conducting a further study on it, more valuable findings can be achieved.

Hakka dialect; medieval Chinese; relation

H176

A

1004-4671(2014)01-0023-03

2013-08-27

揭云(1966~),女,广西北海市九中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古典诗词。

猜你喜欢

博白古汉语客家人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普速铁路玉林至博白段开行动车信号方案研究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无法割舍的博白味道
广西博白客家茶腔音乐的美学内涵分析
博白·客家·朱熹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
谈谈古汉语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