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有偿行善”导写

2014-03-12洪方煜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落水者赎金子贡

洪方煜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鲁国法令规定,如果有人能赎出在他国沦为奴婢的鲁国人,赎金由官府出。子贡出钱赎出了一个人,官府要他领赎金,但他推让没有领这笔钱。孔子说:“子贡不对。从今以后鲁国人不会做这样的事了。领赎金并不损害品行,但不领赎金就不会再有人去赎人了。”

子路救了一个落水者,被救者拿一头牛感谢子路,子路接受了这份酬谢。孔子说:“子路这样做,鲁国人见到落水者一定会救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行善不一定要多么大公无私,而被道德绑架。好人有好报,做了好事可以有回报,是物质的也好,是精神的也罢,这样才有利于在社会形成做好事的风尚,不容易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使行善人人可为,这样才能更容易在全社会形成行善的氛围和习惯。

例文

物质奖励,可取否?

□任小微

物质奖励,可取否?针对这一问题,孔子的两名弟子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子贡清高,助人之后拒收官府赎金;子路不拘小节,笑纳被救者的酬谢。清高的品质,为人钦佩,可救人取偿也无可厚非。

当今社会,甘于无偿奉献社会的人已寥寥可数。我们不能苛刻地要求每个人都是“活雷锋”,一心一意为社会主义建设倾其所有,也不可强迫人人成为郭明义,义务服务,甘贫乐道。

奉献与索取是统一的。对要求回报的奉献者,我们不可过分指摘。想鼓励大家踊跃做好事,使助人为乐蔚然成风,物质奖励必不可少。所以社会应当建立奖励机制,激励那些好人好事的推行。而社会上的“子贡”们应该接受政府的“美意”:一来可获得继续奉献更多爱心的物质基础,二来又可为他人做出表率,从而推动助人有偿机制的构建,何乐而不为呢?

精神动力虽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但缺乏物质土壤的滋润,精神之花又如何扎根生长,含苞欲放呢?

物质奖励是必要的。但归根结底,物质奖励的背后是对社会道德缺失的无奈,在市场经济下趋利主义已为主流,所以物质奖励则会有号召力。治标治本之策,应为物质奖励与道德建设双管齐下,不可一味地偏向一方,有失偏颇,而应使两者相辅相成,让物质奖励成为建设的催化剂。只有人们的思想层次提升了,“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社会才会指日可待。

让物质为精神提供成长的土壤,使精神之花得以灿烂绽放!

评点

题目采用问句的形式,引人思考“物质奖励”到底对不对。文章开头结合材料提出观点,紧接着联系社会现状,分析应当建立奖励机制,激励那些好人好事的推行,点明在市场经济下物质奖励的必要性,文章结尾回扣观点,再次点明主题。文章注重联系现实,说理透彻,分析到位。

猜你喜欢

落水者赎金子贡
最佳时机
子贡文化心理释义
Being Humble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不耻下问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海上救援无人机
罪恶赎金
我打心底里佩服他
《罪恶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