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学毕业论文选题研究
2014-03-12衡阳师范学院音乐系湖南衡阳421002
邓 婷 (衡阳师范学院音乐系 湖南衡阳 421002)
高师音乐学专业学士论文撰写是音乐学本科学士学位获得的必要条件之一。其要求是学生独立完成撰写论文,写出体现撰写者学术能力并检验本科期间学习成果的文章。毕业论文的写作从选题开始直至答辩,其中历时近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一点都不假。有大量的同学提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怎么会连题目都无从下手呢?更有甚者,要求教师布置一个选题。笔者以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为例进行样本分析。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中,综合为六大困扰:
困扰之一:“写什么题目?”这是很多同学提笔论文前的自问。本科四年的音乐专业基础课学习使得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内容方面,而对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未深究。傅利民教授在《音乐论文写作精讲》1一书中提出四大方法:1.综合寻找法。2.主观设定法。3.借鉴深入法。4.实践总结法。将其可归纳为两种:从客观存在的资料出发进行研究分析选题以及从主观假设选题出发。 如:某学生阅读乐谱和实地考察发现一有价值研究课题尚处于空白,或者研究成果还可深化挖掘,即可立题。又如: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有主观假设然后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取证。要注意的是,是否与他人重复研究同一论题。
困扰之二:“论题大在哪里?”有73%同学的论题会以题目大而返工进行修改。这种题目标示范围过大的现象普遍存在,且学生自我意识不到。例如:浅析王中山筝作品的创作手法;陕西筝曲在现代创作筝曲中的发展;谈戏曲元素在流行歌曲中的运用;这一类题目至少也是硕士或级别更高的博士论文,没过一百页是说不清楚来龙去脉的,但把这些题目缩小在某一个点上仍是可完成的。如:王中山筝曲《某作品》的结构分析;戏曲元素在《某作品》中的运用。标题是论文的主旨,对题目的拟制需要严谨精炼。正如陈铭道教授在《音乐学》2书中所写的“在大帽子下做小文章,不如在小帽子下做大文章”。大题目写不好是费力不讨好,而小题目却可以尽情发挥,因此绝不能贪心。
困扰之三:“论题的创新性是什么?”论文的最基本要求就是选题力求新颖,体现学术价值。在选题过程中,有47%的同学是主观假设选题进行收集资料,而学生经常是以其学习中自我存在的问题作为选题,这大多数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如:谈美声演唱中的共鸣;论二泉映月的演奏处理;论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等等。诸如此类没有新意的选题就意味着资源浪费。那么这些论题难道就不能再研究了吗?也不既然,换个视角或者运用新材料、新方法及新观点也可以成为有价值的论文。如:试论二泉映月的道乐特征;这一选题以民族音乐学的角度观察道教音乐与其作品的内在联系,所以为这个老题写出了新价值。
困扰之四:“你的论题有价值吗?”困扰三与四实际是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没有创新意味着没有价值。也许有创新也不一定有价值。在论文指导实践过程中,经常有学生问:“我可否以实习的学校为对象,写一篇针对本校音乐教育的报告吗?”。这个问题很为难,因为大多数的中学音乐教育都不完善,其中师资、教学用具、课程设置这都是实际中持续存在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不是一两篇报告可以解决问题的。尽管学生的调查报告是原创的,论据是充分的,但实际运用价值却不高。诸如此类的选题在价值性一栏中就大打折扣
困扰之五:“专业适宜性。”音乐学专业下属有声乐、舞蹈、钢琴等方向,进大学前各自都有主修方向,那就应遵循专业适宜性原则。选题若是自己不熟悉的范围,就难以写出深度和新意,在自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相关研究才可以事半功倍。比如主修钢琴方向的学生选题“论舒伯特c小调即兴曲演奏分析”,这就合理。倘若选题“论舒伯特c小调即兴曲的美学特征”,这就力所不逮。目前本科学习音乐美学科目的时间一般为一学年,时间过短,积累较浅,思考不深,这些都是阻拦研究结果的障碍物。对某一科目的研究兴趣一定要建立在相关研究条件成熟的基础之上,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取得成果。
困扰之六:“论题遵循精准性原则。”从论文题目不能得知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或者主谓宾指代不清,这个都是选题的忌讳。如:“弹奏滑音常见误点”“论内田光子在莫扎特<第五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的演奏风格”“以乐曲为主线比较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之异同”;这几个选题具有语言逻辑不规范,概念不明确,指代混乱的问题。“弹奏滑音”——什么乐器弹奏?演奏风格本身就是一个范围宽泛的题目,其中既要谈演奏家,又要谈作曲家,还有一首奏鸣曲分析,究竟谁是主体?“以乐曲为主线比较山东筝派与河南筝派之异同”——论文主体是乐曲?还是山东筝派亦或河南筝派?是什么乐曲呢?这些都是“言不及义”。此类文章数量在毕业论文比例中占有13%。
以上是对于高师音乐学专业学士论文撰写选题的六个方面分析总结,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选题方式的正确与否决定论文的科学性、价值性、创造性与可行性。音乐学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是一个检阅本科生四年来学术能力、写作能力、专业性很强的利器,它并不是一个“鸡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收获更多知识及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次实践锻炼机会。
注释:
1.傅立民.音乐论文写作精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32-33
2.陈铭道.《音乐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