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体验在音乐剧教学中的应用
2014-03-12钱思舒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00
钱思舒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0000)
高校音乐剧课程教学需要增加大量的实践性活动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实现音乐技能创新。目前,实践教学课程化已经成为音乐剧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很多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纷纷组织学生编排各类音乐剧,帮助学生在音乐剧教学实践中,体验音乐剧相关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并促使其在不断的体验过程中,尝试理论知识的创新。这样有助于培养音乐剧方面的创新人才,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快速实现。本文重点探索高校音乐剧教学中学生的具体实践与体验。
一、高校音乐剧的艺术实践价值
高校音乐剧的艺术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不断的体验与尝试过程中,对高校音乐剧实践课程不断完善,其是培养高校音乐剧综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对于提升高校音乐人才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音乐剧教学中“实践”与“体验”的重要应用
音乐剧的表演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将自身对音乐剧的感知和体验,借助肢体、表情以及演奏表达出来。并在反复的实践与体验当中,不断磨练自身的心理素质能力和表现力,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实践当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聆听”,而是主动地参与其中,自身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并在实践参与中,体验音乐剧文化,领悟其中的魅力所在,并将这个魅力不断“放大”。
(一) 音乐剧中艺术元素的实践与体验
1.音乐剧中表演元素实践与体验。以艺术歌曲为例,在进行艺术歌曲实践中,教师需要为学生选择朗朗上口、曲调流畅以及音域适度的艺术歌曲。这些歌曲能够在学生练习演唱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剧中人物个性,进而对音乐剧中的人物的内心情感更好地加以体验,从而增加表演的契合度。例如:由《雪绒花》经典歌曲改编而成的音乐剧,剧中人物借助舞蹈以及音乐等艺术表达形式,打动观众,使人仿若走进了弥漫着阳光的味道的浪漫温馨场景,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2.演唱艺术。音乐剧的演唱艺术丰富多彩。其唱法明显具有多元性特征。在不同的音乐剧当中,每一种唱法的选用都需要根据剧情以及风格进行灵活选取。例如:在《耶稣巨星诞生记》中,由于该剧属于摇滚风格,所以,多数的剧中音乐都是以摇滚风格进行演唱的。《约瑟夫的神奇彩衣》中的代表曲目《无路可走》《行动吧,约瑟夫》以及《梦想成真》,都是以美声兼通俗唱法为主;爵士风格的《波吉与贝丝》》(Porgy and Bess)是把爵士乐与灵魂音乐以及全部关于黑人生活的故事搬上了舞台,并尽力保持歌剧传统而采用了一种爵士化的美声唱法等等。
(二) 音乐剧教学的戏剧表演元素的实践与体验
戏剧是一种直接面向观众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其能够将戏剧内容的美感传递给观众。在戏剧中,“冲突”是推进剧情发展的重要存在,其往往是现实生活当中集中而典型的矛盾冲突的代表。戏剧中将内在的人物性格作为外在行为表现的重要依据,并借助行为表现将人物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状态集中在舞台中表现出来。目前,很多高校音乐剧表演专业学生常常是利用戏剧的表达形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的社会矛盾进行戏剧的实践创作。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社会矛盾进行深入观察与分析。同时,这并不是一项依靠个人就能完成的实践活动,所以,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团队协调能力。学生在进行音乐剧创作时,自身的团队协调与合作能力以及社会分析与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具体的实践活动环节主要包括对话表演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对情境、人物内心和外部动作进行组织,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潜台词和内心独白,提升交流表演练习质量。
(三) 音乐剧中舞蹈表演元素的实践与体验
舞蹈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当中展现视觉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中,舞者带有韵律的肢体表达能够将舞蹈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意向以及作品情节充分地展现给观众。其不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情感,仅凭高超的舞技就能让欣赏者体验其中的妙趣。柏拉图曾经说过:“舞蹈是用手势说话的艺术”。音乐剧中的舞蹈编排需要与剧中情节、人物个性、情感以及具体情境进行默契的配合。其形式可以为:独舞、双人舞以及群舞等。主要风格包括:民族、现代以及芭蕾舞等。为了更好地适应高校学生的实际舞蹈水平,不同的实践团体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较为熟练的舞蹈风格,可以是一种风格,也可以是几种风格相互融合。高校的艺术院系学生在音乐剧舞蹈元素的实践过程中,应该根据音乐剧的剧情需要,选择适合的舞蹈,进而凸显出剧中人物、情节以及各类矛盾等。在舞蹈元素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学生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积累,所以,其设计不需要过于复杂,只需要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即可,或者也可以对学生的某些亲身经历进行艺术展现。例如:滑冰舞、壮族羽人舞、瑶族的壮酒舞、侗族的梳头舞以及铜鼓舞等。
(四) 音乐剧中舞美设计元素的实践与体验
音乐剧的舞美设计具有高度综合性特点。该艺术活动包括了音响、建筑以及服饰等多种方面,在音乐剧的实际表演组成中占有了重要的位置。音乐剧的舞美设计的根本任务就在于为音乐剧演出设计出一个虚幻而唯美的视觉空间和群像。其必须将音乐剧的剧本再现给观众,但是,又不能过于平实,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所以,舞美设计中需要巧妙地借助场景布置,将剧中人物的生活与活动环境完美地展现出来。同时,必须随着情节和戏剧冲突的展开设计出种种与之相适应、相配合、相映衬的戏剧氛围。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并参与舞美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统筹能力和空间驾驭的能力。如英国音乐剧《猫》舞美设计运用了极度夸张变形近似荒诞的手法,整个剧场全部变成了垃圾场。使观众对猫的世界有一个最真切的感受,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刺激和强烈印象,确实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五) 音乐剧创编及排演综合实践与体验
目前,在高校开设音乐剧实践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很多学生在传统学习模式的影响下,往往对这类模式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为了有效打破这一恐惧心理。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尝试,同时,教师也是应该积极参与。在实践中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剧本来排演,把握作品创作的现实意义与教育意义。或者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自己编写剧本。如,可以创编学生自己的生活或者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源于校园生活的音乐剧作品更容易让表演的学生入戏,也更容易与学生观众产生共鸣。1.演员的选定:在演员的选定上,组织者需要首先对音乐社团的每一个成员加以了解,重点放到成员的专业学习状况和实际的兴趣爱好等方面。专业能力主要考察的内容包括:歌唱能力、舞蹈水平、戏剧的理解能力以及表现能力等。兴趣爱好则是重点考察成员对音乐剧的热爱程度,是否能够为了排练音乐剧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一点对音乐剧的顺利排练以及演出是否成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2.排练的过程:首先,排练的所有人员要事前对音乐剧的脚本、剧情以及自己的角色充分掌握。其次,由专业教师对成员进行分组,开始分组练习;再次,由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各方面的衔接工作,确保表演的连贯;最后,进行整体的彩排,找出各个细节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补充、修正。3.正式演出:首先,在正式演出之前,要做好的准备工作,例如:确保道具、场地以及音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其次,为全体演职人员进行情绪调节,使其保持轻松、积极的心理投入到接下来的正式演出当中。演出结束之后,要对演出效果进行总结,为下次的成功做好更为充足的准备。
三、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音乐剧在全国范围广泛流行,人们逐渐对这一高雅艺术大加推崇。而这也引发了相关艺术人才的严重不足。为了更好地满足普通群众的艺术热情,全国各省市的高校纷纷开设了相关的音乐剧人才培养专业。尽管,相关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但是,很多内容还需要不断的尝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理论大力推广的情况下,高校对学生的音乐剧教学“实践”与“体验”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将其广泛地应用到音乐剧课程教学过程。本文重点探索了实践与体验在高校音乐剧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有关的教育工作者教学有所帮助,进而有效促进我国高校音乐剧教学质量提高。
[1]徐娜.将音乐剧元素运用声乐教学实践的借鉴和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9).
[2]曹蕙姿.《音乐剧》课程进入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大舞台.2011(04).
[3]王露.浅谈音乐剧鉴赏课在普通高校开设的意义[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03).
[4]宁大光.大学推广校园音乐剧的意义及具体实施[J].音乐创作.2011(03).
[5]刘星.音乐剧艺术走进校园的意义和开展初探[J].黄河之声.2011(03).
[6]訾娟.中国音乐剧教育与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02).
[7]康啸.漫漫求索之路——国内音乐剧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及评论[J].人民音乐.2010(10).
[8]陈艳.音乐剧专业重唱课模式与课程设置探讨[J].艺术探索.2010(03)
[9]曾诚.音乐剧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艺术探索.2009(06).
[10]李印.从音乐剧艺术特征来谈音乐剧专业划分及课程项目设立[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11]蔡雅慧.论音乐剧专业舞蹈教师的素质缺失及其完善[D].湖南师范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