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程教学汇报与研讨”教学模式
2014-03-12韩山师院陶瓷学院广东潮州521000
杜 珂 (韩山师院陶瓷学院 广东潮州 521000)
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教研的管理工作,探索“理论与实践”“教学与教研”“教与学”的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促进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可以开展课程教学汇报与研讨活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来提升教学水平。
课程教学汇报要体现该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目标、内容等核心教学体系。汇报的课程教学应做到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定位恰当,内容与形式不限。课程教学汇报与研讨可以一个学年开展一次,课程汇报的时间为一节课。每次课程汇报与研讨活动分为听课与评课两部分。系里的每位老师都要参与教学汇报与研讨。汇报与研讨的形式是把上课时的重点要点做成简单的PPT向学生灌输与强调一次,然后是对学生作业的讲评。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讲解,再由老师引导全班学生参与讲评作业。最后是参加听课的老师们谈各自的听课感受,并向汇报课程的那位老师提出好的教学建议。
本人也参加了课程教学汇报与研讨活动,现在把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本人进行汇报的是《创意思维》一课。我在这门课的最后一天进行的课程教学汇报。提前跟学生们说了一下,以便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首先,我将《创意思维》这门课的章节与每个章节的要点梳理了一遍,做成了一个PPT,带着学生把这门课总结与回顾一次,大概用了15分钟的时间,因为汇报主要是看教学效果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体现。第二部分就是评讲学生的作业。本人是鼓励学生自己讲作业的,班里有些活跃积极的学生十分愿意对全班同学讲解自己的作业。其他的同学我也尽量先让他们讲解自己的作业。当同学讲完了自己的作业后,我会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分析评价那位同学的作业,这个过程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正体现在这个时候。学生们有时也会提出非常好的建议,帮我解决问题,使我茅塞顿开,做到名副其实的教学相长。现代社会需要活跃并有建设性的人才,让学生讲解自己的作业是对他们的一种锻炼,对于他们的表述能力与心里素质都是种锻炼。走向社会的他们将要与别人合作、沟通,现在就试着让他们大胆的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想法,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建议与指正,对于他们日后走入工作岗位是种非常好的准备。
再说参加我课程教学汇报与研讨的各位老师们。这些同事们在教室里听我的课程汇报,他们边听边记录下我授课的内容,也思考着他们各自的感受与建议。下课后,我和所有参加的老师聚在一起,听取同事们对我授课的建议。同事们非常负责任的为我提出不足,他们会找出我的缺点使我进步。他们建议的范围很广阔,有课程内容方面的,有作业布置方面的。具体来讲,关于课程内容方面就是纠正我授课时一些表述不准确的地方,告知我哪些内容还可以再扩展知识面。作业方面告诉我如何更好去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是系主任对我的教学进行评价。主任是经验丰富的教授,有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因此他的建议是非常宝贵的,可以使我在以后的路上少走很多弯路。在整个研讨的过程中,大家有商有量,所有的老师都能有收获。通过这样的课程研讨,可以解决平时许多没有被解决的教学问题,还能萌发出一些很好的教学建议。艺术设计教育正在寻求转型发展的突破,许多困惑、许多课题等待着我们去研究破解。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理性的思考和总结审视对于我们的突破太为重要。
通过教学汇报与研讨,可以使同事更加的了解我,我也能学习到其他同事的很多技能。总的来说这是自己教学能力的一次展示与提高,感觉很值得。这样的教学研讨与汇报可以一年举行一次,也不易太频繁,因为每个老师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影响教师们的正常授课时间;另外每次教学汇报与研讨都会给学生造成无形的压力,大学生应该要给予他们自由创造的空间,而不是频繁的配合老师们进行讲演。一学期一次汇报活动的话学生们会产生疲倦,因为班级不多,每位教师都要汇报,难免一个班一学期要被听课两次甚至以上,这样的话学生上课时会莫名的紧张,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极易把这种教学促进活动演变为作秀。
课程教学汇报的形式是非常多样的。设计展也可算作一种教学汇报。艺术设计生的毕业设计展,就是一次课程教学汇报。毕业设计是种综合,是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综合体现。他们把学习几年的成果展示出来,从中也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也在不断的改进与提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的专业型技术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是一门实用性与经济性非常强的专业,是为社会提供广告与设计人才的。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教育也成了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由于专业的灵活性、学科的交叉性,技术的依托性,艺术设计专业能够在很广阔的范围内找机会,找灵感去提升教学水平,课程教学汇报与研讨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还有很多形式比如企业与高校密切联系;企业资助大学搞科研;大学参加企业科研等等。当然,西方的设计教育模式也会对我们有所启发,有所促进,我们还需要更广的国际视野和交流。眼界改变世界,体验改变未来。中国的设计教育还在成长时期,希望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之路越走越好,越来越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