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二语语音习得的因素

2014-03-12宋书宇哈尔滨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5期
关键词:目标语言第二语言二语

宋书宇 (哈尔滨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总是从学习发音开始。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语音系统,都是由一系列具有意义的声音所构成。它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工具和媒介。而人们如何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的语音却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怎样认识和处理好这些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语音面貌是二语学习当中首要和根本的问题。

一、来自学习者本身的差异

无论在语言教学还是语言学习过程中,都不难发现即使处于相同的条件,采用相同的方法,学习者仍然不可能在同一时段达到相同的程度,获得一样的学习效果,因为二语语音习得并非是单纯的语言学习,在整体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变量。每个变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进程。学习者本身就会受到来自其自身的各种差异的限制。

1.学习者的年龄

Stern(1999)提出:“在学习因素中,与二语学习相关的年龄问题一直是语言教学理论中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Lenneberg在他的研究成果中提出的“临界期”表明从生理学上来讲青春期之前是语言发展的最关键时期,而其后由于大脑偏侧优势或某些功能分配在大脑左右半球的完成,大脑的可塑性就将逐渐衰退。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往往认为成人二语学习者可以比较轻松地熟练掌握目标语言的词法和句法,但若要获得地道的语音则表现出明显的能力不足,相反,处于青春期之前的儿童若能够充分地接触第二语言,就可以较为容易地形成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语音面貌。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研究者都持赞同观点,越来越多的成人学习者成功地运用地道漂亮的语音进行有效的口语交流的事实打破了这一假说。近年来,认知学家在此基础之上继而提出语言学习过程中存在若干敏感期,不同的时期会对语言不同方面的习得有所侧重。研究进一步表明无论成人还是儿童识别语音的方式大体一致,两个年龄组之所以产生差异与其说来源于能力的先天不同,不如说是对输入的各类信息的敏感度不同。当然,除此之外,因为年龄的差异,听觉表现也不会相同,步入暮年的老人听觉能力肯定逊于成长中的儿童,毫无疑问这将成为他学习二语语音的障碍。

2.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认知

二语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习得程度主要源于输入的信息量,所以对目标语言的认知将无疑成为决定学习者成功与否的关键。以中国为例,一方面,英语学习者很少有机会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去体验地道的语音与口语;教师的语音面貌千差万别;在综合性的英语课堂上,极少对语音作出详细的讲授,学习者也就无从彻底了解并改正语音错误。另一方面,即使身处真实的英语世界,若在家庭或工作场合不能有效地全面地长时期地接触目的语,也只能生活在语言的“贫民窟”当中。因此,要增强对第二语言的认知,就必须扩大自己的语言能力范围,拓展与目标语言的接触,努力在真实的语言模式之中习得语音、语法和词汇。

3.学习者的资质及动机

依据Carroll的研究成果,语言学能应该包括四个特征,即音素编码能力、语法敏感性、归纳学习能力以及记忆能力。事实上,只有某些学习者对这四种能力有较为均衡的发展,而很多人却表现得能力不均。在二语语音习得中,音素编码能力是首要的。这是对外语音素辨析并编码进而储存记忆的能力。因此,在这方面,相比较于能力较高者,能力不足的学习者就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易懂的语音面貌。

但持有反对意见的人指出通过对母语的学习,我们都已经展示出语言的学习能力,并且有事实证明那些被语言学能测试判定的低能力学习者在二语学习中经常具有较好的表现,而所谓的能力高的学习者的成绩却不尽人意。据此,我们不仅应该了解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天赋,教育程度和文化体验,更要强调学习者的个性、对目标语的态度,这些情感变量影响着语言学习的认知过程,并形成语言学习的动机取向。具有融入型动机的二语学习者会对目标语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并希望可以融入这种语言的文化。若二语学习者表现出渴望成为目标语社区一个不可区分的成员,这种动机取向被称为同化型动机。相对于成人而言,同化型动机更广泛存在于儿童第一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这两种动机都具有对目标语文化的理解性及包容性,所以对学习者而言更易于接近第二语言的语音标准。带有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希望通过第二语言的学习达到某一目标,表现出显而易见的目的性和特殊的动机强度,例如,获得职位晋升,因此这种动机不会带给学习者成功的文化适应。但这种实用性很强的主动学习将使学习者更好更快地形成良好的二语语音面貌。

二、母语的迁移作用

毋庸置疑,对比分析假说长期以来一直是二语语音习得的理论基础。起初,提出这种观点用来对比分析二语习得的各个方面,并得到广泛的认可与应用。这种理论认为当母语和目标语言的结构相似时,母语对二语习得就会产生有益的、积极的正迁移,促进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掌握与运用,而当二者存在不同时,学习者会借助母语的一些规则,使得母语对二语习得产生不利的、消极的负迁移。虽然后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和转换生成理论的出现,并且由于这种理论仅仅单纯地对两种语言本身进行比较而忽略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对比分析法衰落了一段时间,但今天,大多数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仍然持有这一观点,即母语对二语语音习得具有干扰作用---母语的负迁移是众多二语学习者带有外国腔的根本原因。

语音学习是所有语言学习的开始,对于二语习得尤为重要。认清影响二语语音学习的各种因素,有效地分析、避免各种干扰和错误,将会使二语习得更加高效。

[1]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Jack C.Richards.

[2]刘润清.胡壮麟.中国英语教育研究.

[3]刘润清.封宗信.语言学理论与流派.

[4]王桂珍.英语语音语调教程.

[5]探索 实践 改革.

猜你喜欢

目标语言第二语言二语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教材插图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及实例探讨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Ferris与Truscott二语写作语法纠错之争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二语习得过程中的石化现象分析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