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帮忙服务类节目的主持人定位
2014-03-12徐州广播电视台江苏徐州221000
张 慧 (徐州广播电视台 江苏徐州 221000)
现在很多城市台的民生类新闻节目开辟了帮忙服务类节目,如扬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每晚19:00播出的“新闻女生帮你忙”、徐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每晚18:00播出的《张慧帮你问》、齐鲁电视台的王牌节目“小溪办事”等,这些节目在当地电视台始终保持较高的收视率和收视份额,以徐州电视台“张慧帮你问”为例,2012年平均收视率7.8%,最高收视率为13.2%,收视份额始终保持在30%以上。
而这类帮忙服务类节目都有一个标志性的符号,那就是一个富有个性的主持人。这样的栏目需要一个具有个人风格的的记者型主持人纵贯栏目制作全程,他/她的采访和串联的精彩与否已经成为节目品质的衡量标准,其表现风格也成为节目最鲜明的“代言人”。这就要求此类主持人找准定位,与时政类新闻主持人相区别,准确把握帮忙服务类节目的风格,才能更好的带动起一档节目。
本文以徐州电视台的“张慧帮你问”主持人张慧为例,从形象定位,立意定位,语言定位,身份定位,导向定位五个方面,探讨帮忙服务类节目主持人的定位问题。
一、形象定位——观众视角
任何电视栏目,让老百姓接受、信任是节目的目的。只有观众把抽象的栏目投射到具体的某个人身上时,才会对节目产生感情。而栏目的主持人则自然而然的成为栏目最佳的形象代言人。“张慧帮你问”是一档服务于百姓的民生节目,主持人正是以一种贴心、细心的“邻家大闺女”形象成为服务类栏目的最佳代言人。而这种定位正是观众所给与的。
节目创办之初,当时住在徐州西阁里的王大妈给栏目组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称呼主持人张慧为“闺女”,她说邻居依着她家后墙建了一处违章建筑,从打地基起,她就跑办事处,跑区城管反映情况,结果违章建筑却顺利的封了顶。“闺女”这个称呼显示了观众对主持人和栏目的亲切和信任。拿着这封信,主持人和栏目组当天就开始进行跟踪调查,在这中间遭遇了很多的冷遇、拒绝,还有很多次几乎问不下去,但是就是王大妈的那个“闺女”的称呼,使主持人和帮问团队一次次坚持了下来,经过半个月连续5篇跟踪报道,违章建筑最终被依法强行拆除。
做好帮忙服务类节目,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求主持人以及整个帮问团队都要时时刻刻把观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担起自己的当负之责才行,而正是王大妈那声亲切的“闺女”,让主持人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在采访、主持节目时,可以始终把观众的事当做自家的事,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真心的为观众打算,这种定位也让“张慧帮你问”节目、让主持人张慧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二、立意定位——价值取向视角
“张慧帮你问”的知名度是靠一些舆论监督题材打造出来的,但是张慧和帮问团队始终秉承着用阳光心态打造民生栏目的宗旨,凸现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在这一过程中,“调查”不是主要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标。因此,民生类栏目的主持人在节目整个流程中,必须紧紧贴合栏目宗旨,在节目中理性引导为主,不以曝光为快,用建设性的语言推动事情的解决,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出现问题部门,平和地对社会现象进行感性展示和理性剖析。
一次,一位退休人员向张慧反映了这样一个情况,说自己到社区进行退休人员资格认证时,被社区工作人员“捆绑”收取垃圾费,社区说不交垃圾费就不给认证。按说,退休人员资格认证和缴纳垃圾费是两码事,社区没有理由进行捆绑收费,这样做显然不符合规定。这本是一篇非常简单的舆论监督报道,只要落实确有其事就可以了,可是主持人张慧并没有轻易下结论,她和帮问团队找到社区工作人员,深入了解情况,知道了这样的一个情况,这个社区的垃圾费收取率不足40%,致使小区垃圾清运工作开展困难。很多居民相互攀比,都不愿缴纳垃圾费,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区才出此下策。得到这个信息之后,张慧又亲自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体验了一下垃圾费收费难的情况,最终把视角放在“捆绑收费到底触犯了谁的利益?”对于愿意按规定缴纳垃圾费的居民,是否捆绑收费,对他们并没有任何影响,因为缴纳垃圾费原本就是居民的义务,只有对于那些不想缴纳垃圾费的居民,他们才会认为自己的利益被触犯,才不愿意被捆绑收费。当张慧在节目里说出这个观点的时候,那位反映问题的退休人员幡然醒悟,主动缴纳了垃圾费,退休认证也得以顺利进行。
三、语言定位——报道视角
作为记者型主持人,除了要具备最基本的吐字清晰、语言表达有分寸有节奏、严密的逻辑思维的素质之外,还要始终保持与栏目特色相一致的语言特色。
以“张慧帮你问”为例。栏目要求贴地气,亲观众,这就要求主持人会说老百姓的语言,说老百姓说的话。张慧在采访中从不喊某女士、某先生,所有的采访对象都是阿姨、叔叔、大哥、大姐,主持人能说合适的、更让老百姓接受的语言。
同时,对待需要访问的政府部门,也要采用老百姓的语言,这实际上在向观众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媒体是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比如有一次采访,是帮一位观众到公证处问个事,谁知却遭遇了“门难进,脸难看”,在公证处工作人员让记者只能“站在门口说”,因为“刚拖过地”时,主持人在镜头里没有义正词严的指责对方,而是拿出了一个普通人的本能反应,心平气和的说了句 “我们只是想问个事”。而正是这句话,给观众却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媒体是在用一个阳光的心态采访,相关部门的“衙门作风” 真该好好改改了!而达到这样的播出效果就是因为作为一个记者、一个主持人,张慧“说了合适的话”。
四、身份定位——采访视角
作为民生类节目的形象代言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一个深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他(她)的主持技巧并不是最重要,有个几年的摸索都能掌握,而且巧妙各有不同,而内在的修炼就难多了,甚至很难口传心授,只有靠自己一辈子不断的锤炼。主持人不同于演员,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是主持人作为一个“人”最真实、最真诚的表现,这一点对于民生节目的主持人来说尤其如此。而要想让观众感受到主持人的真诚和真实,就必须心口如一,必须台上台下一个样。
不管是节目中还是生活中,张慧始终是一个背着大包风风火火行走在帮问路上的形象,这种形象不仅符合《张慧帮你问》民生节目的定位,同时也成为栏目的标志性的形象。主持人可以席地而坐,可以和采访对象一起哭、一起笑,认真倾听观众的声音,对于观众遭遇的难题,可以感同身受。在这个过程当中,主持人的定位、标志,更加明确,也更被观众所接受。
去年,一位13年前被人贩子从老家拐骗至徐州的女子向栏目求助,想寻找自己的家,她是少数民族,自幼生活在偏僻的不知名的山区,在被拐卖后一直想回家,却找不到回家的路。张慧帮问团队一起历尽千难万险,最终创造了一个仅凭“一首歌”找到回家路的奇迹。在帮忙寻找以及送她回家的路上,张慧和这个语言不通、不识字、从未出过远门的农村女子同吃同住,手把手的教她使用马桶,帮她洗澡,生病陪她打针,按时照顾她吃药,在10多天的共同生活,让她非常信任张慧,不管走到哪里,她都紧紧拉着张慧的手,对于张慧的建议,她总是立刻采纳。在她心里,张慧不是高高在上、美丽漂亮的女主播,就是她一个可以信赖,可以说心里话的邻家大姐。
五、导向定位——制作视角
民生类节目依然具有与新闻类节目相同的重要职责:舆论导向作用。因此,此类节目记者型主持人需要具有更高的政治敏感性,和针砭时事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平和。把握这条宗旨,就要对节目有全面的掌控力,就需要参与节目所有的制作过程,从前期采访,到后期制作,甚至每一个画面的剪辑都要了解。
“张慧帮你问”中的制片人正是主持人张慧本人,因此,她不管的是对编机、非线性编辑机,都能熟练使用,不仅如此,对于记者剪辑的片子,也会参与意见,她经常会大幅度调整结构,将最感人、最吸引人的部分放在最前面,力求在节目播出最开始的2分钟抓住更多的观众。
正是这种全程参与,才使主持人能更全面,更准确的把握节目风格,是栏目展现一种和谐统一的亲民利民风格。
六、结语
本文以徐州电视台“张慧帮你问”栏目为例,从形象定位,立意定位,语言定位,身份定位,导向定位五个方面,探讨了帮忙服务类主持人的定位问题,从定位本身把握主持人与栏目的贴合度,从而可以更好的促进栏目的影响力。可以说,帮忙服务类栏目的成功,与其核心竞争力的主持人是息息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