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研究

2014-03-12吴晓明肇庆学院音乐学院广东肇庆526000

大众文艺 2014年5期
关键词:润腔唱腔发音

吴晓明 (肇庆学院音乐学院 广东肇庆 526000)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传统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华民族的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传统的戏曲文化在不断被世人传承的过程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内容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最初戏剧的发展基础(民间歌谣、民间歌曲、民间传统说唱艺术)上,而是愈发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由于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发展基础的独特性,使中国特有的戏曲文化披上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炫彩之纱,并被世界各国的人们所喜爱和演绎。中国传统的戏曲唱腔在整个戏曲艺术的演绎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我就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近些年来在中国戏曲文化方面的研究和总结,谈一谈自己对戏曲唱腔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及怎样才能保证对传统戏曲唱腔良好的借鉴,并与和我同样具有戏剧爱好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并借此希望能真正推动民族声乐的教学发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戏曲唱腔应“字正”及汉字语音的相关规律

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传承五千年之久都没有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因为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有着严格的要求和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所存在的独特的戏曲唱腔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声乐的精华之一。中国戏曲文化中的传统戏曲唱腔对学习者有着最基本的要求规范,规范规定,戏曲唱腔必须做到“字正腔圆”。从简单意义上来讲,所谓“字正”即是对学习者在吐字方面提出的要求,它要求学习者必须吐字要清楚,发音要清晰,做到容易被人区分,切忌发音不可存在混淆。在对“字正”的要求方面,中国戏曲文化中传统的戏曲唱腔与声乐演唱大致相同。

1.音节清晰、发音准确

我们都知道,戏曲是靠文字和表演者的发音和表演动作的融入来生动形象地进行演绎的。既然要“说”,就应该说得完美,说得清晰。要想做到这一点,音节必然成为注意事项中的重中之重。所谓音节,即是在汉字声音中最基本的语音单位,通俗地讲,音节就是一种表现在汉字上的形式。而音节又是由四个因素所组成的,比如“小”,这个简单的汉字,它的发音是“xiao”,其中包含“声母”“韵头”“韵腹”和“韵尾”。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有很多的喜爱歌唱的人,都会对歌唱演员的发音提出疑问:“他们到底在唱什么?”出现这种原因的主要方面,在于听曲者对于音节的掌握很模糊,或者说他们对于音节的发音掌握是不正确的,还有可能是由于听者遗漏了某一个音节。所以,要想把汉字读得清楚到位,必须要通晓掌握音节,音节读准了,汉字自然就读得清晰了。音节间所存在的过度部分,同样有相应的要求,应该做到读清楚、读连冠,不能模糊,不能间断,不能突然截断,这也是在戏曲学者中广为流传的“运字”技巧。我国的汉字文化同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汉字区分“阴”“阳”“上”“去”四种,四种方式对应着汉字发音时四种不同的发音音调,这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被称作为“四声”。汉字读音时有着高低不定的起伏和抑扬顿挫的韵律,这使汉字在表演艺术上具有独特的美感。尽管我们都知道,演唱和平时的谈论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但是,歌唱里对于吐字和咬字的要求却与“四声”要求大致相同。要求中明确规定学习者和表演者不能出现“倒字”现象的发生。否则,会有极大的可能造成字意的变化。倘若戏曲中存在着的字音与戏曲中对于“四声”要求相悖。那么,民曲表演者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修饰。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为能让发音的音准更加的准确,进行更好的演绎:第二,则是为了曲子在表演的时候表现力能更加丰富。除此之外,学习者还应该掌握一些汉字语音的相关规律,在掌握这些规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下将会提到的几个方面,以确保学习者可以正确的通晓掌握有关汉字的发音。

2.“五音四呼”

我国的历史文化在民族声乐中有着自身的传统唱法,并且十分注重“五音四呼”。面对这样简单的四个字,肯定会有人问什么是“五音四呼”?所谓“五音四呼”,也是有两个部分组成的,即“五音”和“四呼”,所谓“五音”是指读字的部位,我们说话时,需要喉、舌、唇、齿、牙协调震动才能发出准确的声音。b、p、m、f这几个字母的发音都属于唇音,在这四个字母当中,b和p,还有m 只有在上下唇相互接触才能发出正确精准的声音,而对于字母f来说,则应该是上齿在接触下唇才能发出清晰精准的声音。c、z、s、r、zh、ch、sh齿音,其中,r、zh、ch、sh 的发音需要舌头的两边卷起,同时需要舌尖微微向上翘起才能在舌尖接触上腭时发出准确的声音;对于z、c、s的发音,则是应该依靠于舌尖,舌尖伸直且应该向上与上排牙齿内侧接触才能发出准确的声音。对于舌音,根据字义我们便知道,是要依靠舌头发出声音,舌音在字母中包括d、t、l,舌音是需要依靠舌尖向上微微翘起并与上齿牙龈接触才能发出准确且清晰的声音。对于牙音,在字母表中有j、q、x,牙音,顾名思义,是需要依赖于牙齿部位才能发出的声音。牙音在发音时是需要舌头的前半部分接触到牙齿的上前部分,才能发出清晰且准确的声音。在汉字中,还存在着一种发音,叫喉音,即字母表中剩余的那几个字母,分别是g、k和h。喉音在发音时是整个舌头的舌根部位与上腭结合部位接触是才能发出的声音。以上所述的四种不同类型的发音,便是中国古代传统民乐演绎中有关于声乐理论对于声母的划分。而“四呼”,则与“五音”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划分是根据人们在发音时嘴张合的大小,“四声”是将韵母划分成了四种。这四种分别是“张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在汉字的字母表中,对于“张口呼”的韵母有a、o、e,还可能是a、o、e这几个韵母同其它声母或者韵母的相互组合而发出的声音,这些都属于“张口呼”。在汉字发音的字母表中,关于“齐齿呼”的韵母划分中有i或者是和i 进行组合的其它的声母或者韵母所进行组合而成的汉字。“齐齿呼”在发声时尤其应该注意的是,牙齿的对中整齐,即所谓牙齿上排和牙齿下排应该对应准确,在发音时发音的口应该是类似于扁平的形状。在汉字发音的字母表中,“撮口呼”被划分出了的字母在发出声音时,发音的口型也要注意,嘴巴应该张成类似于小圆状,上下唇也应该微微向前突出。在学习时,我们应该注意这几点,努力学习还这“五音四呼”,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发音的时候正确通晓几乎所有汉字的准确的发音位置,,从真正意义上能做到咬字清楚、吐字清晰、声音圆润饱满、抑扬顿挫,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内容上也更加的丰富多彩。做到不仅可以使听者一听便能听得懂其中的意思,而且,可以精准地对歌词曲目进行详细准确的描述。

3.切音读汉字

在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表演过程中,经常会将一些需要伸长的字分成三个部分,即:“字头”“字中”和“字尾”这几个部分。这也就是在中国传统戏剧文化中人们常常说到的所谓“切音”。本来完整的一个发音,之所以要把它分成“字头”“字中”和“字尾”这几个部分来读,主要还是因为“切音”读字在发音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为了能让表演者在读字时做到清晰,做到精准;第二点,则是希望用切音这种读音方法能够将歌词演绎的更加生动形象,这样也便于歌词中感情的流露与升华。经过我平时的调查研究和学习经验,总结出借鉴了这种歌唱方法在民族声乐中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会增加民族声乐演义中的感情色彩。切音的过程需要演绎者能够准确的进行区分,不能见到长音就进行拆音,这样的做法会很容易破坏音准。在选择要进行切音是应该做到严格地按照歌曲表现出来内容以及歌曲中所流露的感情色彩,并且结合所配旋律进行确定,不然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4.收准音归好韵

在中国的传统戏剧文化中收音归韵也是整个文化精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谓“收音归韵”即是指在读字时,要读好字尾音,收好字尾韵,应该严格做到标题中所提出的“收准音归好韵。只有在读字和演唱时做好“收准音归好韵”这一点,才能确保把汉字读得准确无误,清晰明朗;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对曲目中的内容进行准确的演绎以及感情色彩的流露。这样,听者在聆听时,会感到音乐特别悦耳动听,而且会使听者在聆听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音乐同时会带给听众一种完美祥和的感受.

二、“腔圆”及润腔之法

所谓“腔圆”就是对戏曲学习者在表演方面提出的要求,它要求戏曲学习者在戏曲演绎上要将歌词表演的形象生动,发音要圆润饱满,吐字清晰,使听者听起来悦耳动听。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中还有一条必行的规律,即“字带腔走、腔和字行”。同时,这一传统的说法在民族声乐中进行表演时同样适用。并且,为了能突出特有的民族风,在传统民族声乐表演中加入一些润腔技巧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应用润腔技巧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可以增强曲目的感情色彩,能够将曲目生动形象地进行演绎;其二是能让民族声乐在表演上的技法得到较好得到发展。下面,我就具体介绍一些润腔之法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1.修饰性音乐润腔

修饰性音乐润腔这种润腔技巧中包含三种音,即“滑音”、“波音”和“倚音”。对于音乐的主旋律创作相对比较柔和平淡的曲目,可以应用波音,通过波音的应用,为整个曲目增加韵味。在这种曲目中加之以倚音,则会在某种程度上使表演者在咬字、呼应上更加规范,此外,倚音还能沿字行腔,即它可以按照汉字具体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和气势,使曲子旋律表现出独特的民族色彩,且演绎慷慨激昂,切实表现出曲目演绎的真实情感。

2.节奏性音乐润腔

节奏性音乐润腔是我在黄皮戏中研究总结出来的一种方法。节奏性音乐润腔是指对于音乐节奏的灵活运用。节奏性音乐润腔可以通过灵活的对音乐节奏进行转变,由此来进行对比,表现曲目中真实情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润腔方法。中国的传统戏剧文化中对于戏曲的唱腔尤为重视,尤其是重视唱腔在节奏变化上的表演和变换。针对于某一个唱段,经常会出现节奏在表演中转变的情况,很少有通篇曲目应用一个旋律和节奏演绎到最终的情况发生。在曲目中,往往在看似均匀节奏旋律中,添加了节奏逐渐加快或者节奏逐渐变慢其它是节奏改变的手法,仔细欣赏时,会感觉唱段感情色彩很强烈,而且在表演上,会使听者对于表演曲目的内容有一种层次清晰的感觉。表演过程中,节奏的转变所引起的旋律的高低起伏之感,也会是听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音色型音乐润腔

音色型音乐润腔同样是在润腔技巧上屡试不爽的一种方法。音色型音乐润腔主要是对音色的运用。人的音色是可以人为进行改变的,运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应用音色的人为改变去表现曲目中要传达的一种情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看,戏曲演绎中往往存在着人的多种感情色彩的演绎,比如“哭”戏,要求表演者在曲目演唱的过程中带有“哭音”,这样可以使表演极富感染力和感情色彩。

三、结束语

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是在五千年的历史中逐渐积累沉淀得到的精髓,戏曲文化中的众多方法在其它同类型的演绎中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总而言之,在民族声乐中吸取传统戏曲表演的精髓,借鉴传统戏曲表演中优秀的唱腔技法,并巧妙地进行应用,可以使曲子内容层次鲜明、感情丰富多彩,同时也会增加独特的民族色彩。

[1]曹时娟.漫谈戏曲演唱中新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运用[J].四川戏剧,2010(3):15-18.

[2]甘永梅.民族声乐教学中戏曲唱腔的训练[J].北方音乐,2012(9):26-30.

[3] 张晴.民生音乐与戏曲唱腔的比较研究[J].四川戏剧,2011(6):36-39

猜你喜欢

润腔唱腔发音
浅析江西兴国山歌《打只山歌过横排》的润腔特色
润腔文献综述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中国黄梅戏优秀唱腔全集》出版发行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浅析润腔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基本应用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u_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