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瓷与绘画的融合
2014-03-12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西景德镇333001
倪 娜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江西景德镇 333001)
陶瓷在中国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外国人认识中国是从陶瓷开始的。我们知道,陶瓷的故乡在中国,英语“china”若大写就是“中国”,而小写就是“瓷器”。在古代,很多有地位和文化修养的人都会收藏陶瓷艺术品,可以说“无瓷不贵”。
一、发展历程
陶瓷是陶与瓷的结合,在中国有5700多年的历史了。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而真正瓷器是创制于东汉时期。唐代陶瓷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造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陶瓷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直到现在,我国陶瓷仍兴盛不衰,而陶瓷与绘画的融合也日渐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陶瓷与书画,本身是两项有着历史文脉关系的艺术,彩陶是中国书画艺术的起源,陶瓷、书画的关系其实是母与子的关系。陶瓷文化是对绘画艺术的继承和发扬,陶瓷绘画受中国画的影响很深。应该说中国画是瓷器绘画的基础,但它们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以景德镇陶瓷发展为例,景德镇瓷器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富于装饰性等等,都是从传统的中国画中吸取了营养。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制瓷始于汉代。宋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千年瓷都景德镇以其制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享誉世界,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被视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青花萌芽于青白釉瓷风行的宋代,成熟于元代。青花即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发色青翠,蓝白相映,素静雅致,怡然成趣。青花瓷经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
明洪武二年,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宣德年间,有“瓷中嵌玉”之称的玲珑瓷在镂空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玲珑即在细薄的坯胎上,雕成米粒状的通花洞,然后施釉多次,填平通花洞,再入窑烧制而成。清代,瓷工把青花和玲球巧妙地结合一体,形成了碧绿透明的玲珑和色呈翠兰的青花互为衬托的青花玲珑瓷。
在釉料里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经过焙烧后,会显现出某种固有色泽,这就是颜色釉。色釉呈色主要决定于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组成、粒度大小、烧制温度等有关,利用这些因素,景德镇烧制出五彩缤纷、晶莹夺目的颜色釉瓷。
清康熙到乾隆中叶,景德镇制瓷更趋精湛,品种尤为丰富多彩。陶烧瓷炼技术的成熟在郎窑红、钧红、裂纹釉等高温颜色釉瓷中得到了体现,高低温颜色釉“精莹纯全”。景德镇特有的青花装饰技法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分水法的使用青花装饰达到了中国绘画的效果。粉彩在清代陶瓷业的激烈竞争中应运而生,在清代晚期达到了其第一个高峰,确定了景德镇陶瓷从过去注重器形转而向注重绘画装饰方面发展的大趋势。粉彩是釉上装饰,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烘烧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有国画风味,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为主的人物,有秀丽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
进入20世纪以来,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具有文人气质的陶瓷绘画艺术家,将文人画与陶瓷相结合,开创了“瓷上文人画”的陶瓷艺术,开始彰显出陶瓷绘画的创造性特点,体现了每位画家的独特个性,改写了陶瓷作为工艺品的历史,翻开了中国陶瓷史中崭新的一页。
二、陶瓷与绘画的融合
当代艺术与陶瓷的结合,证明陶瓷艺术仍具有相当的艺术宽度。长期以来,陶瓷艺术在创作过程中都会加入绘画的元素,二者相互融合。一方面,陶瓷可以汲取绘画在颜色、构图、立意方面的创作经验,从而实现艺术创作上的创新;另一方面,将绘画注入陶瓷艺术中,也为绘画提供了新的创作平台与存在方式,对绘画艺术的发展无疑也是一种创新,二者相互促进、启发,从而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与审美享受。这既是我国陶瓷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汲取其他艺术门类的精华也是每一种艺术种类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
当然,陶瓷与绘画的结合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最初的时候,由于传统陶瓷艺术最大的功能在于它的装饰性,而人们又往往出于实用性的考虑,因而并没有将绘画这个陶瓷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陶瓷艺术的主要内容,而是一直属于陶瓷艺术的附属部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陶瓷艺术中的绘画都受到了一定的淡化和忽视。陶瓷艺术由三部分组成,即绘画、器型、窑变。传统陶瓷上的绘画并不是一次性创作完成的,一般情况下,宫廷画师会将皇帝喜好的图绘画好,再带到窑厂交由工匠仿制,这就决定了陶瓷绘画由于不是“创作”,而是“复制”,这也就造成了传统陶瓷一直以来不被归为艺术品,而被归为工艺品的事实。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绘画性对陶瓷艺术的重大进步作用。要知道,陶艺最迷人的是它的不可知性,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挑战,一件作品经过窑火淬炼犹如自然天成,让你意想不到,所以每一次的开窑对于陶艺家来说都是神圣的,犹如在等待着一个新的生命体的降生。
以青花釉里红的写意画创作为例,入画的题材主要是以古典人物与花鸟为主,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个人的创作理念。在绘画的步骤中,创作者需将釉里红的颜料均匀地融入到青花的水墨画中;在烧制阶段,釉在烧制的时候会流动,因此掌握釉的薄厚十分关键,过薄颜色达不到要求,过厚容易走样,创作者需要将青花的素净雅致与釉里红的深沉艳丽和谐地统一在画面上。这对创作者的经验技术要求很高,同时也是对于画家自身涵养的一个考验。
[1]黄毅,段忠熠.论现代艺术设计融入陶瓷绘画(装饰)的意义[J].陶瓷研究.2011,(03).
[2]叶彬.论景德镇陶瓷山水画的特点[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2,(04).
[3]韩志辉.论陶瓷绘画[J].景德镇陶瓷,2009,(03).
[4]叶江涛,余华.浅论陶瓷绘画中的意境表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8).
[5]严扬平,邹雪芹.谈粉彩雪景绘画技法[J].景德镇陶瓷,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