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转换对叙事效果的影响
——《本杰明·巴顿奇事》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

2014-03-12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中文系710100

大众文艺 2014年17期
关键词:本杰明巴顿媒介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中文系 7101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人类在20世纪正式进入了匈牙利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所说的“视觉文化”时期。语言符号占据优势的印刷文化开始向以形体面部表情等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回归。这种回归本身不仅仅改变了公众对于话语接受的媒介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媒介要传输信息的内容。

一、媒介转换带来的叙事时空转换

媒介指的是让人与人、物与物产生关联的任何物质,其实质就是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特定符号和信息的载体。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实际上是同一个故事在不同媒介下的传播,前者使用的是文字,而后者使用的是音响、语言、光等传递信息。尽管是传播方式的改变,但是实际上却对传播效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信息。看起来麦克卢汉的理论有些不符合逻辑,但是他在提醒研究者我们应该注意在信息技术时代对媒介自身的研究。在传统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将研究对象停留在媒介的内容上,也就是对电影的内容,或者是小说到电影改编过程中内容的变化进行研究。而在麦克卢汉理论的影响下,我们应该注意到,媒介本身形式实际上就正在传递着信息,媒介拥有自己的力量,它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播意义,并且改变人们的思考方式。

小说《本杰明·巴顿奇事》讲述的本杰明的一生,从出生到慢慢走向死亡的过程,对于时间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平凡的故事,而对于周围的人们来说却是异乎寻常,他拥有着矛盾的年龄和外貌,他的出现颠覆了身边所有人的世界观,就连同他的父母也感觉到他的怪异,他们想方设法地给这个孩子染头发、剪胡须,逼迫本杰明•巴顿喝牛奶,玩玩具,不过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无济于事。他们对这个孩子的出现感到一种恐慌、害怕。而在电影中,整个故事却笼罩在一种温情之中,不免让人颇为感动。同样的故事,却因为讲述故事的方式的差异,却带来了决然不同的效果。

小说是一种以文字为媒介,是一种时间艺术,以语言作为符号,适合表现部分或者是整体在时间中的持续运动的事物,而对于电影而言,是一种空间艺术,以形体和色彩来展现一种空间。而在这个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过程中,电影却大大的发挥了自己的媒介作用,将时间艺术巧妙地转换成为了空间艺术。

电影在一开头以将要走到生命尽头的黛茜躺在病床上静静的听自己的女儿给自己读信,这是一个封闭的物理空间,而整部电影也就是在这个物理空间中开始和结束。黛茜的女儿给黛茜读信,于是封闭的物理空间之下开始了一段时间的旅程,关于本杰明•巴顿的一生:在一战时,本杰明巴顿出生,他的出生并没有给自己的父母带来欣喜,后来这个被遗弃的孤儿被一个好心的黑人收养,当他长大到11岁的时候,结识了黛茜,17岁远离家乡,开始闯荡,当二战爆发的时候,他参加了战争,中年的本杰明•巴顿已到中年,当他历经了人生的悲欢之后,于是选择了与黛茜结婚,当他们准备共同抚育自己的女儿长大,最终还是选择了浪迹天涯,当他再次回归家庭的时候是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时,最终他的生命在黛茜的照顾下走向了终点。故事发生的空间在那个看起来现代化的医院,结束在这家医院,整个故事在这个物理空间中开展叙事,叙事空间因为回忆而使其逐渐的完整,叙事空间整合统一于物理空间之下,这其中还不断的通过一些闪回的方式,甚至女儿的询问打断叙事空间叙事的完整性。换句话说,电影以空间叙事感知媒介,而将历时性的故事有意的破坏置于物理空间之中,有意识地通过制造打断、交叉甚至省略的方式中断或者推进或者延缓情节发展。如果说,小说是将各种本杰明•巴顿所经历事情的物理空间统一在时间之内,用本杰明•巴顿一生这样的时间线索串起零碎的物理空间从而形成统一在时间之下的叙事空间的话,那么电影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物理空间之内将时间统一于其中。当代视觉文化在改变我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和感受的同时,导致了地理学家们所描述的“时空凝缩”。1

二、时空转换对叙事效果的影响

小说《本杰明•巴顿》和电影《本杰明•巴顿》的故事虽然没有变化,但是由于时空安排的差异却发生了质变,前者看似比后者拥有更为广阔的时间与空间,而事实恰恰相反:读者和观者在电影所设置的封闭空间之中反而看到了比小说更为深远、更为广阔的时间,因为时空凝缩呈现为种种时空障碍的消解,其实从另一个层面上看,恰恰又是人的视线延伸。2这种视线延伸使观影者对自我生命进行反思,同时也拓展了故事的情感空间。它以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眼光,赋予了文本新的内容。

小说《本杰明•巴顿》讲述了一个传奇的人物的一生,他出生时是耄耋来人,而当他的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成为了一个婴儿,这在平凡的生活中看起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我们能在其中看到关于死亡、爱情、生命等等,但是,对于电影而言,将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浓缩在一个小小的病房中展开,物理空间伴随着故事的开始和故事不断的被读信女儿的打断而延缓了叙事,这样我们在电影和小说里同样看到死亡、同样看到战场上牺牲的士兵,同样看到奄奄一息的黛茜,但是,却带有完全不同的情感。在小说中我们会跟随这个奇遇故事去体验本杰明•巴顿逆向生长所带来的烦恼与痛苦、幸福与快乐,甚至产生对死亡的担忧和恐惧。

然而在电影中,将时间压缩在空间之中带来了两种后果:第一,故事因为不断的被中断,因而减缓了叙事节奏,而生发出了更多的情感空间,作为观影者会开始思考。这时候故事本身的奇幻色彩已经成为次要,观众的接受模式在这样的空间之下受到了冲击,于是调整,并最终与媒介叙事本身一起获得情感体现,引发观影者的思考,即使在病房中展开的关于死亡的故事,却丝毫没有恐惧和担忧,反而观影者会随着这样不断抽离和中断的情节而不断的反观自己,让自己在故事中,又在故事之外。可以这样说,电影作为视觉文化改变我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和感受的同时,导致了地理学家们所描述的“时空凝缩”。

第二,故事以病房这一物理空间展开叙事空间,带我们走向了一段人生旅程,小说中历时性时间变成了一种循环时间,而这样的时间却使文本独白性叙事转换为了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不仅仅是角色与角色之间展开,同时也在观影者与电影文本之间展开。这段压缩在病房的时间旅程中有充满了生死,在固定的物理空间中时间流逝辗转,诉说着生命如同旅程,有起点,也有终点,此时,生命的短暂与电影角色正在读的信件的永恒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而这段传奇的生命轨迹,其本身所具有的魔幻色彩、奇幻色彩就弱化,而更多的引起的是观影者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而观影者也就在这样的关系中获得情感的共鸣,因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叙事空间的转换无形之中使一个魔幻的故事转变成为一个带有文学性的故事。

三、结语

从小说《本杰明•巴顿》到电影《本杰明•巴顿》同一个故事,只是因为传播媒介的不同而造成了叙事时空的转换,进而影响到表达效果,甚至对于主题意义的拓展和转换。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媒介转换所带来的后果。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3在电影《本杰明•巴顿》中就是因为传播媒介介入故事与传统文本的不同而让观影者不断的在故事与抽离故事之中获得对于自身生命的思考。

按照巴拉兹的观点,电影的诞生并不是闻名的进步与创新,反而是一种回归。他说,文字实际上文字并不足以说明画面的精神内容,它只是还不很完美的艺术形式的一种过渡性工具。4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实际上是一种对其本质的内在精神的重新发现以及回归,而并不是对于摹本的一种模仿,恰恰相反,是逾越文字对视觉图像的复兴。所以,从这个层面出发,反而是以图像为代表的电影更能够表现和反映其本身故事的内涵和灵韵,而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注释:

1.[英]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M],宁一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11页。

2.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3页。

3.[美]尼克•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版,8页。

4.[匈]巴拉兹.电影美学[M].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版,28页。

参考文献:

[1][英]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M],宁一中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美]尼克•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匈]巴拉兹.电影美学[M].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版.

猜你喜欢

本杰明巴顿媒介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西藏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巴顿(下)
巴顿(上)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小熊本杰明和跳绳
书,最优雅的媒介
仁爱比聪明更重要
Reading with Rhea The Woodcutter and the Ax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