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标志设计批评与思考
2014-03-12湖南省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艺术设计系湖南怀化418000
杨 磊 (湖南省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艺术设计系 湖南怀化 418000)
商业标志是以传播为目的的符号形象,它需要从繁杂的表象意义中提取出最精炼的符号,并通过人们的思维常识、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标志在现代社会中传达信息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甚至超过语言文字,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商业机构标志是其品牌与形象的直接传播者,人们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对著名品牌行业商标早已习以为常,一个好的商标不仅仅是品牌的代言者,更是在设计美感、内涵、认知度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要求和精细的考量。让人们在认识它的同时对商标的设计理念、内涵、特色有着深刻而独特的印象。
一、品牌的现实意义
一是识别、二是信任、三是传播、四是忠诚。
以上是总结品牌的4大的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大家见到的品牌多如牛毛,但是耳熟能详的却不算特别多,在品牌设计中需要考虑行业特性、品牌内涵、设计的简洁大方。品牌的信任度从本质上来说和品牌本身的标志没有根本上的联系,靠的是常年累月对商品质量的精益求精,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口碑来支撑品牌的信任度。一个好商标不仅仅能抓住人的眼球更要抓住人的心,也就是从新客户到老客户的发展与维护过程。
二、各大银行标志的意义解读
1.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是中国金融商界的代表,其标志设计要求体现中国特色。设计者采用了中国古钱与“中”字为基本形,古钱图形是圆与形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成为“中”字形状,寓意天方地圆,经济为本,给人的感觉是简洁、稳重、易识别,寓意深刻,颇具中国风格。
2.中国建设银行
行微外圆内方,与中国古代钱币相似,意指与经营货币的金融企业。 中国的古钱币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行徽以古钱币为外形,象征中国建设银行以中华民族悠久而又博大精深的文化为背景和依托。
行徽以蓝色为基调。蓝色代表蔚蓝的天空和蔚蓝的大海,喻示中国建设银行的发展空间的象大海和天空一样无限广阔。蓝色代表的是“现代”“文明”“科技”“进步”“民主”等。因此喻示建设银行是一家现代的银行,是一家以现代文明和现代科技兴行的银行,是一家实行民主管理的进步银行。
3.中国工商银行
整体标志是以一个隐性的方孔圆币,体现金融业的行业特征。标志的中心是经过变形的“工”字,中间断开,使工字更加突出,表达了深层含义。两边对称,体现出银行与客户之间平等互信的依存关系。以“断”强化“续”,以“分”形成“合”,是银行与客户的共存基础。设计手法的巧应用,强化了标志的语言表达力,中国汉字与古钱币形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现代气息。
4.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现在使用的标志是于1988年11月1日启用的。中国农业银行标志图为圆形,由中国古钱和麦穗构成。古钱寓意货币、银行;麦穗寓意农业,它们构成农业银行的名称要素。
从以上四大国有银行的标志设计来看总体遵循了一个思路,即以古代通用了几千年的铜币形象中的圆形方孔为设计元素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本行业特点来进行的标志设计,而这个思路的最早践行者是中国银行标志的设计者靳埭强,而他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确实贴合了银行业的行业特点而且具有强烈的中国设计风味,标志形象本身也简单大气,让人一看就过目不忘。在这之后随着品牌意识的增强,四大商业银行业竞相推出了自己的商标设计,但是无一例外都遵循了这样的设计思路,也都具有各自的行业特点。
除四大商业银行外在90年代后期开始蓬勃发展的其余商业银行也推出了各自的标志,有些银行的标志设计具有国际范,比如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不再单纯的中国古代铜币为设计元素。
三、以北京银行标志设计为例进行的设计探讨
本文就大胆的以北京银行的商标为例具体分析此银行的商标设计特点和缺陷。北京银行以英文的B为设计元素进行了商标设计,而此商标看上去总有些陌生感,甚至此银行的LOGO设计被人指责涉嫌抄袭某国外品牌的LOGO设计,在这里我只是具体从设计的美学感受和文化内涵上来分析北京银行的商标设计的硬伤。
单说此标志以看上去似乎和中国的传统审美格格不入,再仔细看上去好像还有一种陌生感,似乎和中国其他银行的标志不是同一种风格,虽然从视觉传达的角度看还行,仔细分析有几点问题感觉可以说明:标志达到了简练的效果,但是简单的过于死板、用线缺乏刚、柔,直、曲对比,整个标志显得很饱满,但缺乏了标志设计中应该有的风骨,总结一下就是缺乏“精气神”,整个LOGO因缺乏“对比”而显得“死板”,因追求“饱满”而得到“死板”,其实缺乏了应该有的审美情趣。粗俗死板的线条甚至让人反感。事实上标志被该银行采用了,虽然整个标志具有一定的符号化含义,甚至视觉冲击力还挺强,也确实找到了代表北京的符号。但是给人留下遗憾。
四、结语
一个成功的标志设计必须体现它的功能、实用价值,一定要容易识别、辨认和记忆、印象深刻、美观大方,这样才能体现一个标志设计最基本的价值。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跳出固有设计框架,寻求更具表现力的形象。
用最现代化最新颖的思维来传达和表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融合与创新,才是中国标志设计的必走之路和不竭之源。
[1]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5.
[3]陈汉民.《银行行徽设计》[J],装饰,1992(01).
[4]谷衣.《中国人民银行行徽的含义》[J].浙江金融,1989(04).
[5]徐衍凤,许衍军.《国内银行标志设计规律探析》[J].新西部.2009.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