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写生与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关系

2014-03-12孙文博熊显林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401331

大众文艺 2014年5期
关键词:笔墨山水画画家

孙文博 熊显林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重庆 401331 )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中国本土绘画艺术的主要画种之一,在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中发生,发展,成熟。经历了一千多年的衍变历程。在当代中国山水画想走上更高的领域就必须要走进大自然,与大自然对话,在大自然中寻求新的突破。写生不仅可以积累素材获得美好的山水画形象和意境,锤炼自己的表现语言,探索富于个性的绘画形式,寻找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点,还可以拓展画家的知识面,培养新的艺术感觉力和创造力。李可染曾说要通过写生掌握自然规律,要发现前人未发现的东西,从对象中挖掘新的表现方法,从丰富到单纯,酝酿意境和意匠经营,自然美和笔墨的统一。

一、对当代山水画现状的总体认识

20世纪中期,中国山水画迎来了新的时代,要经历重重考验。时代下的新山水画,在旧文化的改革中脱颖而出,表现新的生活,反映新的适应大众的审美需求,承担了空前的社会责任。新山水画为传统山水画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傅抱石便是即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的理论之后,又一次提出笔墨与时代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时代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出了一批以陆俨少、李可染、石鲁、傅抱石、赵望云等为代表的优秀画家,他们一边承袭传统、一边走向生活,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大自然的源泉中吸收了丰富的艺术营养,谱写出了一幅幅洋溢着新时代风貌的壮丽篇章。

进入本世纪后期,中国山水画面临着各种思潮给予的严峻考验,所幸中国山水画并没有受西方影响而改为风景画。现代人认同了中国山水画,这无疑是捍卫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地位、艺术精神。那些跨世纪的画家并没有放弃历史责任,他们依然带着这具有悠久传统的艺术来突破新的时空。传统的山水画中艺术精神的完善与充实,艺术形式的全面性与多样性,已使新的创造成为历史的极限,所以现代画家们更多是在技法层面上寻找突破以作发展。

二、历代画家对写生与创作关系的认识

写生是“外师造化”的过程,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才会有所结果,为我们所用。从我们的所见、所知到所感、所想。通过对自然的真实感受以及对生活的体验,用写生的方式记录生活中有意味的形式,为以后的创作收集素材;素材是绘画创作的基础,只有收集了大量丰富的素材资料,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才能有所选择并创作出好的作品。

对于“师造化”一词的由来,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用秃毫,或以手摸绢素,因问璪所受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的含义其实要比单纯的写生宽泛的多,《老子》二十五章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道法自然”指的就是“道”以“自然”为法则,“自然”即是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

在宋代以前,可供画家们临摹的范本比较少,因此画家们大多是在熟悉了一定的笔墨技巧之后即“师法自然”。“范宽居山林间,常危坐数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画山水始师李成,又师荆浩。山顶好作密林,水际突兀大石,既乃叹曰‘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乃舍旧习,卜居终南,太华,遍观其胜,落笔雄伟老硬,真得山骨,而与关李并驰方驾。”

南宋李澄叟《画山水诀》中有“画山水者,须要遍历广观,然后方知着笔去处”;明董其昌在《画诀》中也讲道:“看得熟,自然传神。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清石涛《画语录》亦有“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而藏于人”;清龚贤云:“书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这些都足以说明游历、观赏、写生对于山水画家的重要性。在中国艺术史上,荆浩、董源、石涛、李可染、陆俨少、黄宾虹、傅抱石等无数大家的艺术成就即是佐证。

三、写生与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关系和意义

从自然之象到意中之象,进而创作出山水画作品,这是山水画家凭借客观自然的情感感受,进行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的深化与飞跃。一个山水画家,首先得重视对传统山水画的学习,学习临摹古人的技法与技巧,山水法,云水画法,了解各家各派,学习传统,继承传统,在熟练的掌握基础上打下山水画创作的坚实基础。写生是学习传统和山水画创作中最佳纽带。只有在写生中才能将所学的传统技法在生活中加以实践,并且提高升华。只有在写生中,我们才能学以致用,在自然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活学活用,自然山川云树的多样化,复杂性,朝暮的变化,四季的迁移,山水中人文因素更增加了山水文化的内涵,写生是将传统所学的突破,在变化多端的自然中搜集创作素材。深入生活,走出生活,并且在写生过程中更加深入了解自然规律,解决自然与创作的关系。在中国山水画中,十分强调抒发画家性灵的能动性,抒情性是山水画的主要内涵,在写生过程中更能统一,互动,发挥画家的性灵。

山水画家只有把目光投向无限的客观自然世界,在自然造化中吸吮营养精华,搜寻表达自己主观情思的感性符号,以自然作为山水画艺术创作的出发点,才能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向自然造化吮吸生命和艺术创作的精华,那就需要我们深入生活,进行多方位的写生。

创作的源泉源于生活,不深入生活,不去观察自然,不去写生,不在生活中收集素材,不在生活中锤炼自己,那末对自然的千变万化就一无所知,无从创作。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的写生非常严谨,陆俨少先生山水画中很有个人风格的山水画法,都是在生活经历中,在写生中观察,研究,创作而成的。

当代山水画的创作是个艰苦复杂而的过程,它是画家思想、文化、认知、主观情感、审美去向以及笔墨技法的表现过程,在山水画创作中,构图、笔墨、技法是创作的外在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才是创作内容的核心,作品的生命、神采、品格精神,意境决定于画家的情感、修养、阅历、文化构筑等因素。

画从于心,必发于内,故山水画有一种内在美,内在的美在于创作者的心、在于志、在于意,它是蕴籍的、含蓄的、无形的。因此山水画中要有个性,有个人的风格,不能千篇一律。今人的画同于古人,你的画同于他人,一看画就似曾相识,这用因素是缺乏个性化的表现,我们得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情感,每个人都不同,他的阅历,生活方式,内心世界,认知观点都不同,都有个性化,我们的山说画作品更应该如此,要有鲜明的风格,自己的语言符号,要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创作观念。只有通过写生,我们才能在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了解自然,认知自然之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石一树,在写生中表现自己的山川云水,用个人情感志向,意趣吸吮自然,消化自然,解决我们的个性化,使我们的山水画创作走向风格、有品位、有思想内涵的更高境界。

四、结语

在绘画艺术的创作中,勇敢地去探索新路,以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风格。要探下身子去求法探骊,不能溺于成法中无以自拔,也不能在屋子里闭门造车。我们要走进大自然,一大自然为师,只有身及自然山川才能得到自然之神,传自然之韵,才能发现前人未发现的东西,才有创造,才能有别于前人,只有亲身感受自然,才能形象的,具体的深入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和提高形象思维 。才能产生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新的内容,根据这新的内容,才能得到新的形式。所以写生在山水画创作当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1

[2]卢辅圣,汤哲明.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6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8

[4]卢禹舜.中国山水画经典[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1[5]陈浩.水墨都市绘画研究[D].—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8

[6]葛路.中国绘画美学范畴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

猜你喜欢

笔墨山水画画家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笔墨童年
酷炫小画家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