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宗教建筑在城市设计中的保护策略:以无锡三里桥天主教堂为例

2014-03-12张佳磊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大众文艺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堂商业景观

张佳磊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2)

一、导入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大量宗教建筑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佛教与道教建筑受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影响多在名山大川,尤其是佛教,拥有大量的信徒和群众基础,借助自身周边的优美环境,大多被作为旅游景点,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良好开发,但是天主教与基督教建筑多是建立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之中,而且多是单一建筑体,没有形成建筑群落,这样的单体建筑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剧,被保护的并不是很完好,而且中国的城市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再次开发和改造过程之中,人们对历史建筑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甚至商业价值都有了重新的认识,作为一个城市精神和历史文脉的表现载体,人们越来越重视历史建筑的价值。虽然有了焕然一新的城市,但是建筑街区的面貌但缺乏特色,千篇一律的现象在现代中国城市中泛滥,所以,有效的保护历史建筑,之后对他进行合理利用成为目前对待国内历史建筑的主流观点。故而如何保护和妥善处理这样的宗教建筑成为了一个不得不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现状

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吴桥东路附近民主街上的“三里桥天主堂”是一处省级文保单位,它是无锡历史悠久的教堂,也是无锡市区三处主要的天主堂之一。整座教堂由一个礼拜堂,一栋钟楼和一栋附属建筑组成,礼拜堂系历史建筑也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他是一个仿哥特式的风格,内部为典型的英国棰式屋架,但是每个立柱上又装饰有楹联,颇具中国特色,钟楼与附属建筑系2004年保护时新建,风格与礼拜堂基本统一。

随着近几年周边商品房的大量开发,教堂周围已经布满高层建筑,教堂周边用地急剧萎缩,周边建筑对教堂的压迫日渐增大,教堂已经失去地区中心节点的地位,同时因为周边商业建筑的大量兴起,商业步行街与商业中心的建立使得教堂失去了原有的安静肃穆的场地气氛,如何重新定位教堂的意义,如何平衡这一系列问题,如何将这样的建筑在保护的基础上重新利用并且发挥它的作用成为了本文讨论的重点。

三、策略

通过对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大量调查,与教堂工作人员和教友的沟通,深入周边居民走访,并且经过大量学者,教授和学生对该地区的多次保护改造方案的拟定,初步得出一些可以借鉴或者能够预见的此类建筑保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1.区域化

在过去的岁月里,教堂都是一个城市的中心,像巴黎圣母院之于巴黎,圣彼得大教堂之于梵蒂冈,都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但是因为中国没有这样的历史传统,西方外来宗教本身在中国就属于亚文化区域范畴,故而中国城市中心不会是教堂类型的建筑,但是这样的建筑又都处于较为繁华的地区,所以即便不能成为一个城市的中心也会变成一个小型的区域中心,他在周边的区域内依然是具有影响力的,所以将这样的建筑定义为小范围区域节点是一个比较可行的也容易操作的方式。即利用教堂本身的建筑构建一个城市的小区域节点,将之变成一个具有标志性象征的大型雕塑,增加区域的可识别性。

2.景观化

将整个建筑与周边环境作为景观是最快也最容易操作的保护与改造手法,随着大量的建筑与街区的建立,在城市中景观和绿地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这也给了历史建筑保护一定的空间和新的思路,一般来说历史建筑大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以建筑本身作为景观,用建筑的精神扩展场地精神,将建筑的元素用作景观的创作手段。这样不仅避免了周围建筑大量兴起带来的压迫感和挤压感,同时营造出优美的环境与良好的场地条件,又在景观之中彰显了历史建筑的精神和意欲,也同时丰富了景观创作手段与元素,确实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对建筑保护与开发的手段。

3.商业化

对于现在的城市发展,商业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与问题,首先,改造的资金建设的资金开发的资金都需要商业运作的支持,一味的避开商业而去谈保护不是一个长远的想法也必将有难以为继的时候,很多人反对将商业运用在这样的建筑保护之中实际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但是难以实施,教堂本身的运作也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商业是必不可少的,故而在一开始对项目进行设定与开发的时候就必须讲商业考虑在内,但是商业在整个项目中的比重需要经过仔细权衡,过分的商业开发会使得这个地区的精神变得普通而没有特点,冲淡整个建筑与之希望营造的周边环境与精神诉求,但是一定要注意,商业开发与历史建筑保护并不是一组矛盾,他们在未来必然会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现有的项目发现,一个商业运作失败的建筑保护项目在日后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保护也难以为继,所以不要排斥商业在整个保护中的作用,要预先给商业的运作和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与可能性。

4.功能多样化

之前已经分析过,教堂的原有功能会逐步丧失,而新的人文功能与艺术功能会日渐上升,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教堂原有功能,类似于礼拜、洗礼、祷告等都是一个实在的行为事件,这样的事件填充了整个教堂的功能,而艺术与人文功能则是一种属于精神上的感染与思考,并非是作为一个实体功能事件的存在,这样必然会导致新的区域内缺乏实际实使用价值最终导致地区功能缺失,而引起整个地区的荒废。所以重视对功能的重新开发是整个项目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我们可以根据场地实际来规划,也可以融入整个地区附加缺失的功能,还可以自行设计新的生动有趣的功能存在,使得在整个场地之中有事情可以发生,有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单纯的参观、游览、路过,这样才能使得整个场地有新的活力,并且持续发展下去。

5.开放性

参考了大量的现有案例与多人次多组方案设定,我们发现,在这样的建筑保护和改造中,要尽量打开思路,不要过分拘泥于宗教规则与保护方式,过分的追求宗教教义规则和场地原有脉络经常会导致保护方案的功能性错误,如何将建筑面向未来才是我们保护与改造的最终目的与意义。

综上所述,这样的宗教性建筑的保护首先要正确定位,过于理想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保护方式不是一个合理并且应当具备的态度,在保护过程中妥善调配诸多功能,合理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正确融入时代发展进程,才能使得这样的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1]Jitendra Singh.建筑遗产的保护——印度的经验及未来的可能性[M].建筑与文化,2011.11.

[2]历史性建筑保护与城市文化[M],肖志慧,四川美术学院, 2004.4

猜你喜欢

教堂商业景观
景观别墅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火山塑造景观
《教堂之夜》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天然大理石教堂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