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渔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
2014-03-11高金伟明俊超敬小军等
高金伟 明俊超 敬小军等
摘 要:莫桑比克渔业起步较晚,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渔业发展潜力巨大。在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开展30多年的国际培训工作和即将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调研的基础上,整理了莫桑比克学员国家渔业发展报告和相关文献资源,就莫桑比克国内水产养殖业、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水产品贸易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以期为业界了解莫桑比克渔业发展现状提供参考。
关键词:莫桑比克;渔业;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S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118-05
莫桑比克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南部,北邻坦桑尼亚,西接马拉维、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西南面是南非和斯威士兰,东濒印度洋,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马达加斯加相望,整个地形南北狭长,是南部非洲几个内陆国家甚至南非北部地区的主要出海通道,成为进入南部非洲地区的一扇重要门户。该国国土面积80.16万km2,人口2 300多万,平均人口密度约27人/km2。全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向东大致分成三部分,分别为高原、山地和平原,高原、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60%。莫桑比克全国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气候,尤其是以热带草原气候和亚热带气候为主,干湿季节比较分明:4~9月为旱季,气温较低,平均气温在18~20℃;10~3月为雨季,气温较高,月平均气温为27~30℃。常年平均气温在15.5~33.9℃。年平均降雨量为400~2 000mm/a[1]。
莫桑比克海岸线长2 780km,大陆架面积7万km2,专属经济区面积10万km2,渔业资源丰富,盛产龙虾和贝类等水产品,海域中生活着1 400种鱼类和水生动植物,其中400种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许多野生当地种类具有养殖潜力。研究表明,沿海有3.3万hm2的土地可用于中短期水产养殖业的开发。内陆水域面积为1.3万km2,境内有许多河流、湖泊、水库、水坝和小型支流,主要有赞比西河、林波波河、萨韦河、鲁伍马河、马普托河等25条河流,以及尼亚萨湖、希乌塔湖、卡布拉·巴萨湖和奇尔瓦湖等湖泊,丰富的水生动植物资源为快速增加渔业产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无污染的环境,热带气候和大量的自然资源也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
莫桑比克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全国50%以上为贫困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79美元(世界银行,2012)。农业是莫桑比克经济支柱,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莫桑比克全国7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出口是莫桑比克国家收入和外汇的重要来源,占GDP的29%,农渔产品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70%以上。渔业产值占GDP的4%,占出口总产值的50%。对虾出口是海鲜最大的单一出口,几乎可占整个出口额的30%。渔业为超过10万人提供了就业,男性主要从事水产品的生产,女性主要从事于水产品的分类、清理、包装等工作[3]。2010年全国渔业和水产养殖稳步增长,生产总值超过4.5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7%。其中,水产养殖总额达511.2万美元,同比增长69%。2010年水产品出口达12万t,出口额为6 887.6万美元,同比增长5%[4]。渔业成为莫桑比克国内赚取外汇收入的主要部门之一,是该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同时渔业也是优质廉价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在确保粮食安全、发展区域经济、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1 水产养殖业
1.1 淡水养殖业 20世纪50年代以来,莫桑比克就开始养殖罗非鱼等淡水品种,近年来引进了一些品种进行养殖,如草鱼、鲢鱼、鳙鱼、鲤鱼等鲤科鱼类以及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斑点叉尾鮰等鱼类。养殖水面集中于小型水库、湖泊和池塘,养殖面积不大,养殖密度较低,鱼产量一般不高。淡水养殖品种主要为慈鲷、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革胡子鲶、罗氏沼虾、鲤鱼、尼罗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2011年淡水养殖池塘有9 000多口和一些浮动网箱,产量为284t。据估计,莫桑比克有超过25.8万hm2的土地可开展小规模淡水养殖,而目前开展水产养殖的土地面积只有9 000hm2。用于家庭消费,维持生计进行的水产养殖,养殖品种主要是罗非鱼,雌雄混养,土池养殖,池塘规格一般为200~400m2不等,面积较大的池塘有1.5hm2,其养殖特点是低密度、低投入、低成本、低水平、低产量。养殖所需的鱼苗是从野外捕获或其他农民的池塘获得,放养密度为2~5尾/m2。养殖时间为6~12个月,生长时间超过6个月的鱼最大重量为150g,这主要取决于投喂技术和管理,年产量仅为0.8t/hm2。莫桑比克国内没有鱼用配合饲料,所以投喂大米、玉米、小米、高粱麸皮和木薯叶等农产品或者手工制作的饲料。用牛和其他牲畜粪便作肥料,视具体情况而定。马尼卡省一家农场于2004年用浮动网箱养殖尼罗罗非鱼,进行商品化生产,上市规格为150g/尾,每月生产1t。生产的鱼现场销售,主要用于国内消费,消费人群主要为农村地区的农业工人和学校员工。
1.2 海水养殖业 20世纪60年代早期,莫桑比克政府在乌姆贝卢齐(0.5hm2)、苏森登加(2hm2)和乔科(1.6hm2)建设了孵化场和示范养殖场。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海水养殖,进行南美贻贝的养殖研究。80年代中期,在首都马普托地区对对虾养殖的场地进行调查,并开展对虾养殖和开发,以期吸引海外投资,这一计划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资助,但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经营效果不佳,在90年代早期养殖场被私有化了。90年代后期,从坦桑尼亚引进海藻(麒麟菜)进行海水养殖。海水养殖区域位于德尔加杜角省、楠普拉省、赞比西省、索法拉省、伊巴扬巴内省、加扎省和马普托市,因为这些地区接近西印度洋,适合开展沿海近岸养殖。海水养殖品种主要包括斑节对虾、印度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刀额新对虾、双壳蚌类(文蛤、菲律宾贻贝、僧帽牡蛎、太平洋牡蛎、日本蛤仔)及锯缘青蟹。养殖的斑节对虾和印度白对虾大部分出口欧盟,斑节对虾市场价值最高,印度白对虾次之。目前,莫桑比克国内有3家主要的海虾养殖私营企业,分别为莫桑比克信达水产养殖捕捞有限公司(索法拉省,养殖面积500hm2)、Aquapesca公司(赞比西省,养殖面积340hm2)和印度洋水产养殖公司(德尔加杜角省,养殖面积550hm2)。这些企业均进行土池半精养,规格为5~10hm2,位于红树林和河口岸堤上,土壤为沙土或(和)壤土,养殖过程中每天换水30%,盐度平均为32‰,需要长期监测水质,投资大。虾苗放养密度为10万~30万尾/hm2。养殖的种类为斑节对虾和印度对虾,养殖产品主要出口欧盟。对虾饲料依赖进口,主要从非洲其他国家(如南非、塞舌尔)和亚洲进口。目前年单产为4.8t/hm2。2002年海水对虾产量为600t,价值300万美元。2007年产量为693t,产值415.8万美元。2010年海水养殖产量为684t,而2011年产量仅为512t,产量减少的原因是对虾白斑病的爆发导致2011年下半年对虾全军覆没。endprint
目前,位于德尔加杜角省和楠普拉省的2家公司从事海藻商业生产,生产品种为棘麒麟菜和卡帕藻,生产方式为在靠近岸的浅区插桩。德尔加杜角省有2000名工人从事海藻生产,其中80%为妇女,占加工领域雇佣人员的30%[3]。据当地养殖者称,其平均收入为60美元/月。2003年生产干制的成品500t,产品主要销往丹麦和菲律宾,但公司在2005年停止生产。
2 捕捞业
2.1 淡水捕捞业 同大多数非洲国家一样,莫桑比克的内陆渔业是一种小范围的生产活动。据估计,莫桑比克湖泊和河流的鱼类捕捞潜力有3.4万t。内陆捕捞水域包括尼亚萨湖、卡布拉·巴萨水库和许多河流。境内的赞比西河、林波波河和Massingir水库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渔产潜力巨大。主要捕捞水域集中于尼亚萨湖和卡布拉·巴萨水库。尼亚萨湖位于莫桑比克西北部,是莫桑比克最大的天然湖泊,面积有4万hm2,出产一种当地叫Kapenta(坦噶尼喀沙丁鱼)的鱼,在马拉维、南非和津巴布韦等非洲地区的市场上价格很高,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投资。研究表明,尼亚萨湖渔业年捕捞潜力为9 000t,目前实际捕捞量约为1 500t。卡布拉·巴萨水库中捕获的鱼类大部分为坦噶尼喀沙丁鱼、罗非鱼和鲤鱼等小型中上层鱼类。2005年,坦噶尼喀沙丁鱼的捕捞量达12 991t。近年来,由于大量外来投资,尤其是私营部门的大量投资,尼亚萨湖和卡布拉·巴萨水库的捕捞量大大增加,同时也为2万人解决生计问题。捕捞方式比较落后,主要为半工业化捕鱼,手工捕鱼和小型渔业团体捕鱼只占40%左右。在各个湖泊捕捞的渔船大部分是独木舟,渔民在独木舟上使用钓具、箱箔、刺网或当地叫做chimimila的网具进行捕捞。由于缺乏设备,内陆捕捞业发展缓慢,渔业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
2.2 海水捕捞业 印度洋为莫桑比克海洋渔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主要海洋资源包括大虾、深水虾、小龙虾、大龙虾和螃蟹等甲壳动物,石斑鱼、鲷鱼、皇帝、鱼、黄鳍金枪鱼和鲨鱼等底层和中上层鱼类以及鱿鱼、章鱼、海参和贝类等无脊椎动物。海洋捕捞产量占莫桑比克渔业总产量的90%以上,年平均产量大约12万t,其中80%来自人工捕捞。西印度洋是世界上最大的金枪鱼渔场之一,每年的渔获量为88.5万t。在莫桑比克,金枪鱼产量潜力约为3.7万t/a。根据捕捞船只的吨位,机械化程度以及有无动力,将海水捕捞分为以下3种类型:(1)工业化捕捞。工业化捕捞大都是由莫桑比克政府与其他国家(日本和西班牙)的捕捞公司联合经营。捕捞船吨位较大,一般是大型船舶,机械化程度较高,捕捞量占许可捕捞总量的70%以上,渔获物直接冷冻保存,出口欧盟和日本。对虾的捕捞潜力为2.1万t左右。对虾产业以贝拉和克利马内为基地,产品以出口为导向,是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虾类出口占国家货币收入的40%以上。PESCAMAR公司和EFRIPEL公司共经营34艘冷冻拖网船,主要从事深水作业,提供的产量占工业捕虾总产量的70%。其中PESCAMAR公司经营19艘冷冻拖网船;EFRIPEL公司经营15艘冷冻拖网船。另外30%的虾类总捕捞量是新近创办的许多私营小公司创造的。据估计,大约187个国家的工业船只在莫桑比克水域捕鱼作业。工业化捕捞的主要品种包括大龙虾、蟹类、深水玫瑰虾、鱼类、浅水虾、小龙虾和鱿鱼。但是,近年来船队设备陈旧,捕捞产量逐年萎缩。(2)半工业化捕捞。半工业化捕捞船只一般为10~20m长的机动船,大部分船只用拖网或者钓线捕虾,每年生产2 000t虾,卖给工业化企业;还生产数量不定的副渔获物。虾类由拖网船捕捞起水后加以冷冻,然后出口到日本和欧盟国家。(3)人工捕捞。手工渔业由个体或小型渔民团体组成,部分为收购商和潜水员,经济力量薄弱,利用长度3~8m没有动力的渔船捕捞作业,捕捞工具一般为拖网、刺网和钓线。捕获的鱼大多作为渔民自己的食物,部分鱼作为商品在当地市场出售。据估计,渔船和独木舟的数量大约有1.5万只,其中只有3%的船只装备动力。整个海岸线都存在着手工捕鱼活动,但特别集中在楠普拉省、伊尼扬巴内省、索法拉省、赞比西省和马普托市。
3 水产品加工业
目前,莫桑比克水产品加工方法比较传统,包括烟熏、冷冻、盐渍、晒干等方法或2种以上方法结合使用。对虾产业工业化水平较高,捕捞后进行冷冻,出口国外。小规模渔业和手工渔业加工方法大多采用烟熏、晒干,产品销往国内和非洲市场。晒干和盐干是2种常用的鱼类保存处理方法。盐干适用于鱿鱼和不同规格的鱼,也可以加工低产值鱼类。不同地区根据当地情况使用的加工方法略有不同,北部和中部地区普遍采用盐干和干制,北部地区大多采用冷冻,烟熏在南部的部分地区使用较多。由于缺少冷冻设备,人们多采用烟熏和晒干等传统加工方法处理鱼产品。莫桑比克水产品加工企业有2家,全都位于马普托市,一家为罐头厂,规模较小,能够将magumba(沙丁鱼的一种)加工成罐头。另外一个小工厂进行盐渍和制干加工。在马普托港,有中等规模的鱼产品冻结设施。总体上讲,莫桑比克的水产品加工业基础薄弱,生产水平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尚处在起步阶段。
4 水产品贸易
在莫桑比克不同商业价值和质量的水产品,销往不同的市场,优质的对虾、深水玫瑰虾和大龙虾是主要的出口产品,运往国外销售,而品质稍差的水产品在国内销售,仅部分产品出口国外。
4.1 国内市场 莫桑比克沿海有超过700个不同大小的码头,这些码头水产品交易频繁,渔民将捕获的水产品卖给批发商,批发商再将水产品运到当地的市场进行销售,或者加工以后用麻袋打包,用自行车或卡车运往农村和城镇的水产品市场销售。水产品市场一般位于人口密集地区,如果市场上同一种产品过多,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跌,就会出现议价现象。莫桑比克水产品流通体系极不发达,渔民捕获的虾全部出口,其他水产品一部分用于家庭消费,剩余部分在就近的市场出售。莫桑比克虽然是水产品生产国,但是每年需从国外进口2.5万~3万t竹荚鱼以满足国内市场的水产品需求。在不同的季节,莫桑比克人民饮食习惯有所差异,人们更愿意在湿季摄食绿色蔬菜而不是鱼。endprint
4.2 国际贸易 莫桑比克水产品出口市场范围广,销往非洲、欧洲、亚洲和其他地区,主要有刚果(金)、马拉维、南非、赞比亚、津巴布韦、中国香港、日本、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美国。欧盟,尤其西班牙是莫桑比克冰鲜或冷冻的水产品的主要进口地区。水产品在国内加工厂采用传统方法(如晒干、烟熏)加工,许多未经质量认证的小型加工厂通过水路将产品运往南非进行深加工进而转销给其他国家。非洲的水产品进口市场主要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和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的一些国家,占莫桑比克鱼产品出口总量的40%。2001年,南非和津巴布韦进口量最多。津巴布韦进口坦噶尼喀沙丁鱼的数量最多。传统方法加工的鱼类大都出口到临近国家,如坦桑尼亚、马拉维、津巴布韦、刚果(金)、赞比亚。出口到坦桑尼亚的水产品来自于德尔加杜角省、楠普拉省,赞比西省和贝拉的水产品出口国是马拉维,出口到赞比亚的鱼产品来自于太特省的卡布拉·巴萨水库。大多数产品以干制或烟熏的形式出售,但是南非进口的产品为冰鲜的鱼虾。非洲以外地区,欧盟是莫桑比克的主要进口地区,进口量占莫桑比克鱼产品出口总量的62%左右,其次为亚洲(12%)。高产值对虾是莫桑比克主要出口创汇产品,大部分出口西班牙和日本。深水虾出口意大利和南非。2006年,莫桑比克水产品出口总产值达到了9 660万美元。
5 渔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建议
近年来,莫桑比克水产业发展迅猛,水产养殖的面积、范围、品种和产量日渐增加,沿海捕捞业日益活动频繁,水产品出口正在成为国家经济和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渔业已成为莫桑比克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但是,整体上而言,莫桑比克渔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诸多因素限制了渔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有:(1)淡水养殖品种单一,鱼类选育和苗种繁育技术不成熟,缺少足够数量和高品质的苗种;(2)渔业规模较小,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难以开展大规模的渔业生产,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弱;(3)渔业基础研究落后,国内只有2家机构(渔业研究所和小型渔业发展研究所)开展渔业研究,但仅局限于外部实验室支持下的资源调查和环境研究[5];(4)没有水产养殖病害预警系统;(5)鱼虾饲料全部依赖进口,国内没有配合饲料生产线;(6)交通条件落后,缺乏专门的水产品市场,基础设施薄弱,水产品加工和储藏设备缺乏,加工工艺和水平低下,水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7)大部分为粗放和半精养养殖模式,饲料来源少,养殖产量低,水产养殖人员文化水平低,没有完全掌握专门养殖技术;(8)捕捞行业门槛高,容易受到燃油价格的影响,捕捞船只较为陈旧,产量不高。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该国渔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政策,建议做到以下几点:(1)开展人工选育优良品种的工程,建立国家级和区域苗种繁殖场,积极开发土著养殖品种,引进经过检验检疫和安全论证与风险评估的外来优良养殖品种;(2)积极引进外资和放宽政策,吸引外国政府和私营企业(如饲料、水产品加工企业等)投资发展水产养殖业;(3)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改善研究条件,加大与其他国家的科研院校的合作力度,必要时可由企业出资建立实验室,开展水产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4)管理部门之间应紧密合作,协调配合,引导渔业产业的发展,并努力为渔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和政策环境;(5)引进配合饲料生产线,提高渔业和其他农业行业的融合力度,因地制宜开发饲料源;(6)建立和健全水产养殖病害预警体系,建立简便、快速的病害测报网络体系,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病害的能力;(7)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引进国外先进而实用的水产加工工艺和技术,建立和健全水产品流通体系;(8)通过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等的技术援助,加强技术推广队伍的能力建设,加大技术普及力度,改进养殖方式,提高养殖人员的文化水平;以中国为例,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通过技术援外培训和建立农业示范中心、机械设备援助等方式积极支持该国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访问该国时也专门指出要加大支持该国农业和渔业的发展。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作为商务部、农业部和FAO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基地,30多年来已经为莫桑比克培训了近20名高级渔业技术和管理官员。在佩罗基金和农业部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的支持下,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计划于2013年10月份选派5名技术专家赴莫桑比克开展为期2个月的现场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9)提高行政透明度,吸引其他国家或外企的船只开发沿海和领海的渔业资源[6]。
6 展望
渔业是受莫桑比克国内战争影响最小的行业,是食品生产和出口的主要部门之一。莫桑比克人口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所以对水产品需求量还将增加,特别是沿海地区。鱼是优质和容易获取的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鱼在莫桑比克动物蛋白消费量中的比重增加到23%。2010年,莫桑比克人均水产品年消耗量为9kg。水产养殖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莫桑比克境内水域面积广阔,气候条件适宜,环境无污染,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是开展水产养殖的绝佳之处,发展潜力巨大。内陆大量的湖泊、水库如尼亚萨湖、阿马兰巴湖、卡布拉·巴萨水库是进行网箱和网围养殖的潜在场所。该国(尤其是北部)的真骨鱼类、蟹、虾和金枪鱼经济价值高,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海洋捕捞业也推动着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可以很好地利用副渔获物,增加附加产量和产值。目前捕捞水平较低,产量不高,随着捕捞设备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水产品流通将更加快速、高效,捕捞量将会持续增长,创造的产值也十分可观。
近年来,莫桑比克政府对渔业越来越重视,对渔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渔业逐渐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出口创汇、提供工作岗位、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国民经济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龙娟,陈伟忠,周新群,等.莫桑比克农业发展现状研究[J].世界农业,2012,11:96-98.
[2]FAO(世界粮农组织)国别概况:莫桑比克[EB/OL].http://www.fao.org/countryprofiles/index/zh/?iso3=MOZ
[3]Natasha Ribeiro,Aniceto Chaúque.Gender and Climate change:Mozambique Case Study [R].Southern Africa:Heinrich B?ll Foundation,2010:1-42.
[4]俐文.莫桑比克水产养殖发展迅猛[N].中国渔业报,2011,7:4-25.
[5]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家水产养殖部门概况:莫桑比克[EB/OL].http://www.fao.org/fishery/countrysector/naso_mozambique/zh
[6]康秀华.中国西非渔业问题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4,2:5-7.
(责编:施婷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