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套油“双低”油菜品种筛选试验

2014-03-11毕春发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油菜品种

毕春发

摘 要:贵池区油套棉面积为0.67万hm2左右,约占全区油菜面积的50%,通过近2a的品种展示筛选,参试品种均适合该区棉套油栽培,其中综合性状表现最佳的品种为:沪油杂4号、秦油10号、华协102、沣油737、川油36。

关键词:油套棉;油菜;品种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47-03

贵池区油菜常年种植面积为1.33万hm2左右,其中油套棉油菜面积为0.67万hm2左右,约占油菜种植面积的50%。由于沿江地区温光资源和生产条件有限,存在着棉田让茬迟,品种多乱杂且不配套现象,因此笔者于2011年、2012年连续2a度开展了油菜品种展示筛选,2a展示结果较相近。现以2012-2013年度试验筛选结果进行汇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沪油杂4号、核油56、秦油10号、秦油7号、川油36、德油5号、德油4号、华协102、沣油737、南油杂1号。参试油菜品种共10个,其中以德油5号为对照品种(ck)。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池州市贵池区秋江街道驻驾村18组徐文书农户棉田进行,供试棉田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其中土壤有机质35.7g/kg,碱解氮221mg/kg,速效磷11.9mg/kg,速效钾117.5mg/kg,pH值7.1,排灌方便。每个油菜品种种植成大区,大区面积333.5m2。小区间间隔0.5m,开穴单株种植,密度为45 000株/hm2,大区设计,随机排列,四周设保护行。2012年9月13日播种,10月28日移栽,苗龄45d。

1.3 田间管理 肥料运筹:苗床1hm2施15 000kg农家肥+75kg45%复合肥(15∶15∶15)+15kg硼砂;大田基肥1hm2施300kg45%复混肥(15∶15∶15)+4.5kg持力硼,拌匀穴施;11月15日进行第1次追肥,1hm2施尿素75kg,人畜粪750kg,结合中耕除草培土;2012年12月28日进行第2次追肥,穴施1hm2施150kg尿素,人畜粪750kg,并结合第2次中耕除草培土;始花期结合病虫害防治1hm2用750g速效硼+磷酸二氢钾1.5kg兑水750kg喷施。病虫害防治:苗期1hm2用蚍蚜酮0.6kg兑水750kg喷施喷施防治蚜虫1次。始花期1hm2用70%多菌灵7.5kg+蚍蚜酮0.6kg兑水750kg喷施防治菌核病、蚜虫1次。

1.4 观察调查项目 观察记载播种期、出苗期、抽薹期、始花期、终花期、成熟期、收获期等;成熟期每小区取样5株进行室内考种,考察株高、最低分枝节位、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等经济性状;每大区对角线取3个样方,每样方为20m2,分别收割、称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油菜品种越冬期表现 2012年12月28日对参试品种进行越冬期苗情调查,其中秦油10号、沪油杂4号、华协102这3个品种越冬期间个体苗情好,生长量足,主要表现绿叶数叶片多(达到12叶以上)、根颈粗、叶面积大,黄叶少。而川油36、沣油737、南油杂1号及德油5号(ck)越冬期间个体苗情长势较弱,主要表现为绿叶数偏少(10片以下)、根颈细,叶面积小,黄叶较多。其余品种均介于两者之间。因此,从田间调查数据及田间表现综合分析,在越冬期间生长较好的品种为沪油杂4号、秦油10号、秦油7号、华协102及德油4号。详见表1。

2.2 参试油菜品种生育期表现 由表2可知,参试油菜品种的成熟期均较对照迟,全生育期也均较对照长,全生育期在240~246d,其中南油杂1号、沣油737、川油36全生育期为141~143d,较对照长1~3d,其他品种全生育期比对照长4~6d。以华协102、沪油杂4号、秦优系列生育期最长,都在245d以上。从2013年收获日期分析对后茬棉花移栽时间上没有影响,因收获期均在5月15日前后,而贵池地区棉花常年移栽期大致在5月20~25日。但从目前灾害性天气频发的趋势考虑,应推广全生育期在230d左右的品种较适宜。

2.3 参试油菜品种农艺性状表现 由表3可知,参试油菜品种株高在162.7~180.2cm,其中秦油10号最高,沣油737最低,其余品种株高适中;德油5号、德油4号和华协102分枝节位较低,都在20cm以下,核油56和川油56均在20~30cm,其余的品种在30cm以上,其中南油杂1号分枝节位最高45.9cm;从一次有效分枝数比较,在参试品种中只有南油杂1号分枝比对照少,其余的都比对照多,其中秦油10号华协102和沪油杂4号分枝较多,分别为15.8、15.3和14.3,比对照多4~5个,其余品种之间差异不大;参试品种单株有效角果数均高于对照,其中秦油10号单株有效角果数最多达到1 138.9个,其次是华协102和沪油杂4号,分别为1 128.5和1 079.6个;参试品种每角果粒数较对照高的品种只有1个为秦油7号,其余的均比对照低;参试品种千粒重中以核油56最重为4.11g,其次为沪油杂4号4.03g和川油363.86g,秦油7号千粒重最低为3.09g,其余的与对照千粒重相差不大。

2.4 参试油菜品种产量表现 由表4可知,各参试品种产量除南油杂1号外均较对照高,其中沪油杂4号产量最高,为3 501.75kg/hm2,较对照增产40.5%,南油杂1号为2 194.43kg/hm2,比对照减产12%。经方差分析,每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重复间差异不显著,这表明试验田肥力分布较均匀,产生差异显著性是由各处理间引起的,经新复极差法检验,除德油4号、秦油7号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品种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南油杂1号产量极显著低于对照);沪油杂4号与其他参试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次为秦油10号和华协102与其他参试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沣油737、核油56及川油36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德油4号、秦油7号、德油5号(ck)及南油杂1号。因此,从产量上看,沪油杂4号、秦油10号、华协102表现较突出。

2.5 参试油菜品种抗性表现 根据田保明等[2]的方法进行田间倒伏程度调查,沪油杂4号、秦油10号、秦油7号及德油4号田间表现植株直立,抗倒性强;核油56、川油36、沣油737、南油杂1号品种成熟期植株上部半倒,抗倒性一般;华协102、德油5号油菜成熟时茎秆倒伏较重,抗倒性弱。2012年冬季降温后对油菜冻害进行调查,由于2012年冬季气温较高,连续低温时间不长,油菜普遍冻害较轻,但在同等情况下,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有沪油杂4号、秦油10号、秦油7号,抗寒性较弱的品种有核油56、德油5号,其余品种抗寒性中等。在收割前对菌核病最终病情调查,2013年由于4、5月份雨水较多,油菜菌核病发生普遍较重,病株率均达到50%以上,但病害较重的品种(病指超过20)有德油5号、华协102、川油36、南油杂1号,病指较小的秦油10号、秦油7号、沪油杂4号、沣油737,各品种菌核病发生均比对照重。

3 结论与讨论

从各参试品种全生育期比较,各参试品种生育期均在240d以上,收割期均在5月中旬,与我区棉花移栽期一致,各品种均适合我区油套棉生产。由于在试验中种植密度在45 000株/hm2,比在实际生产中密度偏稀,因此株高、有效角果数等数据均较大,有些品种抗倒能力偏弱些,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提高产量,在种植时增施农家肥,以增强植株抗倒能力。

从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表现较好的油菜品种是沪油杂4号、秦油10号、华协102、沣油737,川油36。华协102品种生产潜力大,容易获得高产,但存在着不耐菌核病,容易倒伏的问题,在生产中发现适当密植、减少氮肥的投入可以使菌核病发生较轻,产量比一般品种高,较适合油稻套作。

参考文献

[1]唐天珍,王洁,沙安勤,等.秦优11号不同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

[2]田保明,杨光圣.农作物倒伏及其评价方法[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7):111-114.

(责编:张宏民)

摘 要:贵池区油套棉面积为0.67万hm2左右,约占全区油菜面积的50%,通过近2a的品种展示筛选,参试品种均适合该区棉套油栽培,其中综合性状表现最佳的品种为:沪油杂4号、秦油10号、华协102、沣油737、川油36。

关键词:油套棉;油菜;品种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47-03

贵池区油菜常年种植面积为1.33万hm2左右,其中油套棉油菜面积为0.67万hm2左右,约占油菜种植面积的50%。由于沿江地区温光资源和生产条件有限,存在着棉田让茬迟,品种多乱杂且不配套现象,因此笔者于2011年、2012年连续2a度开展了油菜品种展示筛选,2a展示结果较相近。现以2012-2013年度试验筛选结果进行汇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沪油杂4号、核油56、秦油10号、秦油7号、川油36、德油5号、德油4号、华协102、沣油737、南油杂1号。参试油菜品种共10个,其中以德油5号为对照品种(ck)。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池州市贵池区秋江街道驻驾村18组徐文书农户棉田进行,供试棉田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其中土壤有机质35.7g/kg,碱解氮221mg/kg,速效磷11.9mg/kg,速效钾117.5mg/kg,pH值7.1,排灌方便。每个油菜品种种植成大区,大区面积333.5m2。小区间间隔0.5m,开穴单株种植,密度为45 000株/hm2,大区设计,随机排列,四周设保护行。2012年9月13日播种,10月28日移栽,苗龄45d。

1.3 田间管理 肥料运筹:苗床1hm2施15 000kg农家肥+75kg45%复合肥(15∶15∶15)+15kg硼砂;大田基肥1hm2施300kg45%复混肥(15∶15∶15)+4.5kg持力硼,拌匀穴施;11月15日进行第1次追肥,1hm2施尿素75kg,人畜粪750kg,结合中耕除草培土;2012年12月28日进行第2次追肥,穴施1hm2施150kg尿素,人畜粪750kg,并结合第2次中耕除草培土;始花期结合病虫害防治1hm2用750g速效硼+磷酸二氢钾1.5kg兑水750kg喷施。病虫害防治:苗期1hm2用蚍蚜酮0.6kg兑水750kg喷施喷施防治蚜虫1次。始花期1hm2用70%多菌灵7.5kg+蚍蚜酮0.6kg兑水750kg喷施防治菌核病、蚜虫1次。

1.4 观察调查项目 观察记载播种期、出苗期、抽薹期、始花期、终花期、成熟期、收获期等;成熟期每小区取样5株进行室内考种,考察株高、最低分枝节位、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等经济性状;每大区对角线取3个样方,每样方为20m2,分别收割、称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油菜品种越冬期表现 2012年12月28日对参试品种进行越冬期苗情调查,其中秦油10号、沪油杂4号、华协102这3个品种越冬期间个体苗情好,生长量足,主要表现绿叶数叶片多(达到12叶以上)、根颈粗、叶面积大,黄叶少。而川油36、沣油737、南油杂1号及德油5号(ck)越冬期间个体苗情长势较弱,主要表现为绿叶数偏少(10片以下)、根颈细,叶面积小,黄叶较多。其余品种均介于两者之间。因此,从田间调查数据及田间表现综合分析,在越冬期间生长较好的品种为沪油杂4号、秦油10号、秦油7号、华协102及德油4号。详见表1。

2.2 参试油菜品种生育期表现 由表2可知,参试油菜品种的成熟期均较对照迟,全生育期也均较对照长,全生育期在240~246d,其中南油杂1号、沣油737、川油36全生育期为141~143d,较对照长1~3d,其他品种全生育期比对照长4~6d。以华协102、沪油杂4号、秦优系列生育期最长,都在245d以上。从2013年收获日期分析对后茬棉花移栽时间上没有影响,因收获期均在5月15日前后,而贵池地区棉花常年移栽期大致在5月20~25日。但从目前灾害性天气频发的趋势考虑,应推广全生育期在230d左右的品种较适宜。

2.3 参试油菜品种农艺性状表现 由表3可知,参试油菜品种株高在162.7~180.2cm,其中秦油10号最高,沣油737最低,其余品种株高适中;德油5号、德油4号和华协102分枝节位较低,都在20cm以下,核油56和川油56均在20~30cm,其余的品种在30cm以上,其中南油杂1号分枝节位最高45.9cm;从一次有效分枝数比较,在参试品种中只有南油杂1号分枝比对照少,其余的都比对照多,其中秦油10号华协102和沪油杂4号分枝较多,分别为15.8、15.3和14.3,比对照多4~5个,其余品种之间差异不大;参试品种单株有效角果数均高于对照,其中秦油10号单株有效角果数最多达到1 138.9个,其次是华协102和沪油杂4号,分别为1 128.5和1 079.6个;参试品种每角果粒数较对照高的品种只有1个为秦油7号,其余的均比对照低;参试品种千粒重中以核油56最重为4.11g,其次为沪油杂4号4.03g和川油363.86g,秦油7号千粒重最低为3.09g,其余的与对照千粒重相差不大。

2.4 参试油菜品种产量表现 由表4可知,各参试品种产量除南油杂1号外均较对照高,其中沪油杂4号产量最高,为3 501.75kg/hm2,较对照增产40.5%,南油杂1号为2 194.43kg/hm2,比对照减产12%。经方差分析,每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重复间差异不显著,这表明试验田肥力分布较均匀,产生差异显著性是由各处理间引起的,经新复极差法检验,除德油4号、秦油7号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品种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南油杂1号产量极显著低于对照);沪油杂4号与其他参试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次为秦油10号和华协102与其他参试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沣油737、核油56及川油36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德油4号、秦油7号、德油5号(ck)及南油杂1号。因此,从产量上看,沪油杂4号、秦油10号、华协102表现较突出。

2.5 参试油菜品种抗性表现 根据田保明等[2]的方法进行田间倒伏程度调查,沪油杂4号、秦油10号、秦油7号及德油4号田间表现植株直立,抗倒性强;核油56、川油36、沣油737、南油杂1号品种成熟期植株上部半倒,抗倒性一般;华协102、德油5号油菜成熟时茎秆倒伏较重,抗倒性弱。2012年冬季降温后对油菜冻害进行调查,由于2012年冬季气温较高,连续低温时间不长,油菜普遍冻害较轻,但在同等情况下,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有沪油杂4号、秦油10号、秦油7号,抗寒性较弱的品种有核油56、德油5号,其余品种抗寒性中等。在收割前对菌核病最终病情调查,2013年由于4、5月份雨水较多,油菜菌核病发生普遍较重,病株率均达到50%以上,但病害较重的品种(病指超过20)有德油5号、华协102、川油36、南油杂1号,病指较小的秦油10号、秦油7号、沪油杂4号、沣油737,各品种菌核病发生均比对照重。

3 结论与讨论

从各参试品种全生育期比较,各参试品种生育期均在240d以上,收割期均在5月中旬,与我区棉花移栽期一致,各品种均适合我区油套棉生产。由于在试验中种植密度在45 000株/hm2,比在实际生产中密度偏稀,因此株高、有效角果数等数据均较大,有些品种抗倒能力偏弱些,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提高产量,在种植时增施农家肥,以增强植株抗倒能力。

从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表现较好的油菜品种是沪油杂4号、秦油10号、华协102、沣油737,川油36。华协102品种生产潜力大,容易获得高产,但存在着不耐菌核病,容易倒伏的问题,在生产中发现适当密植、减少氮肥的投入可以使菌核病发生较轻,产量比一般品种高,较适合油稻套作。

参考文献

[1]唐天珍,王洁,沙安勤,等.秦优11号不同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

[2]田保明,杨光圣.农作物倒伏及其评价方法[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7):111-114.

(责编:张宏民)

摘 要:贵池区油套棉面积为0.67万hm2左右,约占全区油菜面积的50%,通过近2a的品种展示筛选,参试品种均适合该区棉套油栽培,其中综合性状表现最佳的品种为:沪油杂4号、秦油10号、华协102、沣油737、川油36。

关键词:油套棉;油菜;品种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47-03

贵池区油菜常年种植面积为1.33万hm2左右,其中油套棉油菜面积为0.67万hm2左右,约占油菜种植面积的50%。由于沿江地区温光资源和生产条件有限,存在着棉田让茬迟,品种多乱杂且不配套现象,因此笔者于2011年、2012年连续2a度开展了油菜品种展示筛选,2a展示结果较相近。现以2012-2013年度试验筛选结果进行汇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沪油杂4号、核油56、秦油10号、秦油7号、川油36、德油5号、德油4号、华协102、沣油737、南油杂1号。参试油菜品种共10个,其中以德油5号为对照品种(ck)。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池州市贵池区秋江街道驻驾村18组徐文书农户棉田进行,供试棉田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其中土壤有机质35.7g/kg,碱解氮221mg/kg,速效磷11.9mg/kg,速效钾117.5mg/kg,pH值7.1,排灌方便。每个油菜品种种植成大区,大区面积333.5m2。小区间间隔0.5m,开穴单株种植,密度为45 000株/hm2,大区设计,随机排列,四周设保护行。2012年9月13日播种,10月28日移栽,苗龄45d。

1.3 田间管理 肥料运筹:苗床1hm2施15 000kg农家肥+75kg45%复合肥(15∶15∶15)+15kg硼砂;大田基肥1hm2施300kg45%复混肥(15∶15∶15)+4.5kg持力硼,拌匀穴施;11月15日进行第1次追肥,1hm2施尿素75kg,人畜粪750kg,结合中耕除草培土;2012年12月28日进行第2次追肥,穴施1hm2施150kg尿素,人畜粪750kg,并结合第2次中耕除草培土;始花期结合病虫害防治1hm2用750g速效硼+磷酸二氢钾1.5kg兑水750kg喷施。病虫害防治:苗期1hm2用蚍蚜酮0.6kg兑水750kg喷施喷施防治蚜虫1次。始花期1hm2用70%多菌灵7.5kg+蚍蚜酮0.6kg兑水750kg喷施防治菌核病、蚜虫1次。

1.4 观察调查项目 观察记载播种期、出苗期、抽薹期、始花期、终花期、成熟期、收获期等;成熟期每小区取样5株进行室内考种,考察株高、最低分枝节位、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等经济性状;每大区对角线取3个样方,每样方为20m2,分别收割、称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参试油菜品种越冬期表现 2012年12月28日对参试品种进行越冬期苗情调查,其中秦油10号、沪油杂4号、华协102这3个品种越冬期间个体苗情好,生长量足,主要表现绿叶数叶片多(达到12叶以上)、根颈粗、叶面积大,黄叶少。而川油36、沣油737、南油杂1号及德油5号(ck)越冬期间个体苗情长势较弱,主要表现为绿叶数偏少(10片以下)、根颈细,叶面积小,黄叶较多。其余品种均介于两者之间。因此,从田间调查数据及田间表现综合分析,在越冬期间生长较好的品种为沪油杂4号、秦油10号、秦油7号、华协102及德油4号。详见表1。

2.2 参试油菜品种生育期表现 由表2可知,参试油菜品种的成熟期均较对照迟,全生育期也均较对照长,全生育期在240~246d,其中南油杂1号、沣油737、川油36全生育期为141~143d,较对照长1~3d,其他品种全生育期比对照长4~6d。以华协102、沪油杂4号、秦优系列生育期最长,都在245d以上。从2013年收获日期分析对后茬棉花移栽时间上没有影响,因收获期均在5月15日前后,而贵池地区棉花常年移栽期大致在5月20~25日。但从目前灾害性天气频发的趋势考虑,应推广全生育期在230d左右的品种较适宜。

2.3 参试油菜品种农艺性状表现 由表3可知,参试油菜品种株高在162.7~180.2cm,其中秦油10号最高,沣油737最低,其余品种株高适中;德油5号、德油4号和华协102分枝节位较低,都在20cm以下,核油56和川油56均在20~30cm,其余的品种在30cm以上,其中南油杂1号分枝节位最高45.9cm;从一次有效分枝数比较,在参试品种中只有南油杂1号分枝比对照少,其余的都比对照多,其中秦油10号华协102和沪油杂4号分枝较多,分别为15.8、15.3和14.3,比对照多4~5个,其余品种之间差异不大;参试品种单株有效角果数均高于对照,其中秦油10号单株有效角果数最多达到1 138.9个,其次是华协102和沪油杂4号,分别为1 128.5和1 079.6个;参试品种每角果粒数较对照高的品种只有1个为秦油7号,其余的均比对照低;参试品种千粒重中以核油56最重为4.11g,其次为沪油杂4号4.03g和川油363.86g,秦油7号千粒重最低为3.09g,其余的与对照千粒重相差不大。

2.4 参试油菜品种产量表现 由表4可知,各参试品种产量除南油杂1号外均较对照高,其中沪油杂4号产量最高,为3 501.75kg/hm2,较对照增产40.5%,南油杂1号为2 194.43kg/hm2,比对照减产12%。经方差分析,每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重复间差异不显著,这表明试验田肥力分布较均匀,产生差异显著性是由各处理间引起的,经新复极差法检验,除德油4号、秦油7号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品种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南油杂1号产量极显著低于对照);沪油杂4号与其他参试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次为秦油10号和华协102与其他参试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沣油737、核油56及川油36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德油4号、秦油7号、德油5号(ck)及南油杂1号。因此,从产量上看,沪油杂4号、秦油10号、华协102表现较突出。

2.5 参试油菜品种抗性表现 根据田保明等[2]的方法进行田间倒伏程度调查,沪油杂4号、秦油10号、秦油7号及德油4号田间表现植株直立,抗倒性强;核油56、川油36、沣油737、南油杂1号品种成熟期植株上部半倒,抗倒性一般;华协102、德油5号油菜成熟时茎秆倒伏较重,抗倒性弱。2012年冬季降温后对油菜冻害进行调查,由于2012年冬季气温较高,连续低温时间不长,油菜普遍冻害较轻,但在同等情况下,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有沪油杂4号、秦油10号、秦油7号,抗寒性较弱的品种有核油56、德油5号,其余品种抗寒性中等。在收割前对菌核病最终病情调查,2013年由于4、5月份雨水较多,油菜菌核病发生普遍较重,病株率均达到50%以上,但病害较重的品种(病指超过20)有德油5号、华协102、川油36、南油杂1号,病指较小的秦油10号、秦油7号、沪油杂4号、沣油737,各品种菌核病发生均比对照重。

3 结论与讨论

从各参试品种全生育期比较,各参试品种生育期均在240d以上,收割期均在5月中旬,与我区棉花移栽期一致,各品种均适合我区油套棉生产。由于在试验中种植密度在45 000株/hm2,比在实际生产中密度偏稀,因此株高、有效角果数等数据均较大,有些品种抗倒能力偏弱些,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提高产量,在种植时增施农家肥,以增强植株抗倒能力。

从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表现较好的油菜品种是沪油杂4号、秦油10号、华协102、沣油737,川油36。华协102品种生产潜力大,容易获得高产,但存在着不耐菌核病,容易倒伏的问题,在生产中发现适当密植、减少氮肥的投入可以使菌核病发生较轻,产量比一般品种高,较适合油稻套作。

参考文献

[1]唐天珍,王洁,沙安勤,等.秦优11号不同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

[2]田保明,杨光圣.农作物倒伏及其评价方法[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7):111-11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油菜品种
品种选育彩版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早熟甘蓝型春油菜‘年河18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品种选育彩版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
种什么品种好?
“察颜观色”巧辨别油菜缺素
种什么品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