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农民工
2014-03-11
德国《经济周刊》3月10日文章,原题:一个德国人在中国看自己的国家——德国,悠闲国度 “你幸福 吗?”李似乎不明白我问的这个问题,于是我换了种说法:“你生活中有什么问题?”她思考良久。 34岁的李穿着一件陈旧的粉色大衣,坐在靠近高速公路的一间房子里。房间里挂着塑料袋,有食品,还有牙刷,角落里放着电视机和一台坏了的电脑。“我可以多赚一点钱”,李终于答道,“我希望能多见见我女儿。” 幸福的标准很难衡量。尽管外面雾霾重重,尽管每周要工作70小时,尽管每月收入为600欧元(约合5100元人民币),尽管一年只看到女儿几次,但李给人的印象是她的生活充满希望。“我很好,以前我只能吃米饭,现在我们每天吃肉和蔬菜”,她说。李是2.5亿农民工的一分子,她最后的话虽然有些伤感,但充满力量。 我在中国已生活两年。有时,我讨厌那里的生活——太吵,太冷,太热,太富裕或太贫穷。最糟糕的日子,是一个老太太把痰吐在我脚前,一个工人在电梯里抽烟,一个出租车司机载着我从上海老城区到浦东,却一个词也没跟我说。还有,雾霾里几乎看不到美丽的大自然。那些天,我想念德国。 但德国对我而言越来越陌生。去年圣诞节,我去看望最好的朋友。他们只有30出头,刚有了孩子,都不用工作,因为有育儿假。还有一对律师朋友辞去待遇优厚的职位,原因是对工作没了兴趣。第三个朋友则把经济咨询师职业当兼职,沉迷于音乐。最近他辞职去印度旅行,原因是觉得生活太累。 与德国人相比,中国人所考虑的有许多不同。李在上海已生活8年,她的目标非常明确:为养老和女儿的教育赚足够的钱。当然, 全中国每5个孩子就有一个留守儿童,她的女儿也成了其中一员。李的生活由两方面决定——战胜贫穷和为女儿的未来创造更好的机会。抱怨,对她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作者菲利普·马特纽斯,青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