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子江的诗
2014-03-11
步枪与百合
——给爷爷,一位二战老兵
胫腓之间的子弹没有取出
但隐痛早已被忘记。谁是英雄?
你是烧焦的骨头,葬在我们面前
子弹已不见。
我们错把你的战友当乞丐
你没有鼻子和嘴唇却还嗤嗤讥笑。
我听见了。
烽火缩聚成黑泥的神经
痛苦在坑洼的锡钵中爬行。谁是英雄?
偶遇的硬币在钵中嗡嗡回响。我听见了。
你用扣动扳机的手指
揉走战功胸章上的红旗
把它们藏在木箱底
把月光藏在黑暗里。洪水漫上地平线
惨白的晨光淹没了
记忆的枪声。我听见了。
我们已是你曾向之开火的敌人
听到一百年前战火中的号角
看到黑暗中机关枪口闪现六角火花
射向浓妆素裹的裸體女兵
电视机里,谁是英雄?
中枪倒下墨河般的战壕
一百年后又在雪花里重生。我听见了。
你曾用血肉填满空心的世界
它却已是一具漏气的手风琴
从妓女假装的呻吟中获得松弛的满足
分分合合之间奏出多少走调的国歌?我听见了。
我来到你墓前
仿佛拽紧你的枪头顶到我的心脏
让你射出那颗胫腓之间的子弹
让步枪以一声走火宣告重生
让我听见我的死亡为你献上一朵百合。
注:这首诗的英文版〈rifle and lily〉获2013意大利诺西特国际诗歌奖。
孤独的国际歌
我遗传了他的眉毛
他遗传了他爷爷的眉毛
他生在一个遥远的北方小镇
我从未到过那个那里
他是那么好的一个人
我七岁的时候
暴雨后的清晨
他便摸黑起床
挑着棕色的扁担
用干泥把路上的水潭填好
一辆疲劳的货车
让他倒在血池上
那时我只有三岁半
几粒米饭掉落桃木桌上
他勃然大怒,翻掉整张桌子
然后他把我带到五十里外的湖边
用战场上撕杀的故事来逗我开心
战时,他枪口对外
战后,家人变成敌人
他深信着拾金不昧的未来
他为此而活在过去,今天变成了他的敌人
每年在山上拜祭他的时候
都让我想起国旗
但红色已从鲜血变成工业染料
没有脸的人影拿着扁担
常常在马克思雕像前唱国际歌
偶尔深夜让我失眠的
却是他浪漫的回归
三联画:本德农
***
黄昏下一岸尤加利树
犹如台灯下的一瓣红柚
乱飞的乌鸦送走了夕阳
袋鼠的后爪告别了白盐似的
霜,冰冷的手,更冷的剪刀
剪不断脚下别离的河流。看
单身汉的茅屋上升起了炊烟
是谁在空荡的牧场上借宿
初温的窗口?
***
粗眉与冬天的山一般壮美
可怜一撮眼纹上滴下了晨露
湿润的嫩枝,我的木笛
吹不出金合欢的色调
一袭黄花下
袋熊排出啡色的宝石
无味的肥料养得
几棵巨大的野草
珊瑚树是我干枯的血管
枝头还滴着血
***
袋鼠们知道落日不是道路
晒足了阳光
绕回堤岸
青草簇着浅浅的湖水
牛群列队走过墙外的花
我猜牛蹄还未沾上湿泥
因为乌云还衔着暴雨
牛群知道,它始终会落下
注:本德农(Bundanon)是位于澳洲新南威尔士州诺拉镇郊区上的一个农庄。这个农庄是澳洲著名画家阿瑟博奕德(Arthur Boyd)的故居。
三联画:主教岩
***
眼下是几片空洞的牧场
金合欢围着几百年的传奇
拓荒者用铁丝围栏缝起
一块又一块补丁
风吹枯了牧草,半绿不黄的
多雨的日子里
干涸的河床又变成了小湖畔
渗出几幅朦胧的旧画
我巍然地高耸,却如此被搁置——
被河流隔开
风没有把我吹进画里
我看着对岸小沙滩上的脚印
那是我徒步山林的痕迹吗?
流下的汗水成了脚边的河流
我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倒影
树丛被风吹得躁动不安
须根——鬼胶白桉
摇曳着苍白孱弱的身影
只有金合欢,带着几百年前
地壳震动后的寂静,与我
在冬天的夕阳里互相取暖
***
清晨的时候
总有数只红头鹦鹉
赖在我肩膀上
直到黄昏
散乱的乌鸦
送别夕阳
离乡浪子的身影一
鞭鸟在空荡的牧场上
突然的一下抽响
我怎么成了它的回音?
在牧场艺术家干渴的
鱼尾纹里
我是遥远而宏大的
岩石
朦胧地挡住了背后
本该倾泻的山泥
让脚边的河流
也有了依靠
***
大自然是一场戏
养殖场上的那群暂居的黑公牛
惶恐地把舌头伸入干草堆
平静的墨笔在青黄的画卷上游弋
卡车闹心地碾出车痕
对于一个剧本来说,什么是
和谐的笔调?
两只高大的袋鼠挺起的胸膛
气拔山河而淫荡地
对峙着
袋熊都回到洞口
露出半个头
看一场戏
我本应是最后离场的观众
我是个牧羊人
赶着自己养大的畜生
去屠宰房
我看着它开始,看着它结束
甚至看着它重演
无法改写这个零碎的故事
这条默不作声的河——
一条玻璃巨蛇
在两岸的青绿之间
永远地冬眠了
几千棵白玉般的橡树
压下裸露的河面
与河流永远地相爱
注:主教岩(Pulpic Rock)立于本德农附近,外形似一位庄严的主教,常常成为画家阿瑟 博奕德(ArthurBoyd)的题材。
诱捕独角兽
读翁贝托·艾科
我听到
有人对我说
要诱捕独角兽
就要将一个处女
带到树下
独角兽闻到
处女的味道
就会走过来
把角
伸进她
我前往果园
找来一个处女
把她带到树下
叫她坐下来
张开一点双腿
她问我,张开哪里
我说,就是这里
不小心
摸了她一下
事后,我觉得
她已不再纯洁
她问我,现在
怎样才能
诱捕独角兽
我听到
有人对我说
你就是那头独角兽
你就是那头独角兽
然后,我发现
她的大腿
夹在我的背脊
手中的缰绳
拉着我的鼻环
一路颠簸
把我
带回果园
围城内的巨人
一个巨人在城内倒下
五湖四海的人赶来悼念
海关员把头埋进行李箱里
有没有不合群的想法?
有没有乱说话的钢笔?
有没有唱反调的麦克风?
法官敲了一下锤子
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
锤子下面有两只蚂蚁
总不明白那巨大的黑影
为何降临或者没有降临
在自己身上
有些人脚踏围城边上
等待回家的羁途
从愤怒的沉默中取暖
有些人踏上温暖的列车
准备吐出藏在舌根的匕首
唇枪舌剑,与空气为敌
一张嘴同时叫出两个口号
要唤醒巨人寂静的精神?
通向阴间的路上
一片泥泞
却没有脚印
巨人死后
自由地被困城内
一百万支蜡烛的悼念
无法送他安静地上路
我在黄卷中点燃一盏青灯
主持人语:
周亚平延续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兴起的反抒情、反诗意、口语化的写作传统,在诗歌中尽可能地排除了一切优雅的因素,呈现出某种粗糙、冷硬的风格。但正是这种反诗意的写作姿态成为他的诗意发生的有效机制。诗意从来就是一个变幻莫测的普洛透斯,不会以固定、单一的面目显现,诗意和美从来就不是一回事,当美已经沦为一种僵化的體制,往往是粗俗和丑陋才有能力承担起拯救诗意的重任。当然,在这一点上周亚平又恰恰是接续了传统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已经以“支离”者的形象向我们作出了同样的启示。
宋子江身上似乎有更有多的学院派色彩,其诗颇具历史感,常融知性与感性为一炉,展开对历史、人性、世界与命运的悖论与复杂性的沉思;即使抒写自然的诗作,他也会生发出“大自然是一场戏”的感喟,而一块常常入画的岩石,也被寄寓了通过艺术为世界赋予庄严秩序的出位之思。
——兰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