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中历史分层复习策略

2014-03-11窦琳娜

文教资料 2014年32期
关键词:分层目标评价

窦琳娜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105)

浅论高中历史分层复习策略

窦琳娜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105)

文章论述了分层教育的理论依据、分层教育的源头,以及教育学理论原理,阐述了实际历史复习教学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与细节,以及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历史教学 分层教育 复习策略

一、理论追溯及分层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2005年新课程的实施,全国教育掀起了一股进一步改革、创新的浪潮。在诸多探索、实践操作方案中,分层教育教学,可以说是一个长久而又显眼的话题。分层教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思想。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发展。可以说,在教育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的教育家都提出了分层教育的思想。

分层教育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也有实施的必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存在差异的,造成差异的原因很多,学生的先天遗传因素及环境、教育条件都不同,还有社会因素,这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现在的教育采用的大都是“统一教材、统一课时、统一教参”,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顾中间,忘两头”,容易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这些都说明有必要进行分层教育,以更好地在确保学生共性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同时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历史分层复习教学构想

分层教学有时可以理解为根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辅助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学生各阶层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历史分层复习教学构想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学生主体的分层、历史复习教学过程的分层,以及作业、辅导、考试评价的分层。

(一)学生主体的分层

对学生主体的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首要步骤。对于学生分层的标准,可以根据:①数据分析(将学生平时的成绩、练习作为分层的参照标准);②观察分析(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求知欲望、意志力、智力和能力作为分层的参照标准),将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或者A(提高)、B(中等)、C(基础)三组。在分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反应,防止分层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让学生了解分层教学的必要性与积极性。同时为各层次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经过一段时间后,重新考量学生,调整学生主体层次的变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历史复习教学过程的分层

分层讲授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课堂讲授同一教材时,要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程度施教,分类指导,分层达标。以学生为主体,以专题为主线,实行提纲式复习,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讲练结合,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提高。教学过程的核心是课堂的45分钟,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实现教学目标,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支配、调节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是实施模式的首要操作因子。设置的分层目标要遵循“下要保底(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上不封顶(可超课程标准要求学习)”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契合,如目标分层要明确、具体,各层目标内细目的水平递进要平缓,层间目标难易的跨度不宜过大,目标要求的区别性要陈述清晰等,形成“指令性”目标与“指导性”目标相结合,教师“给予”与学生“选择”相统一的运行机制,使各类学生既能实现自定的低层次目标,又鼓励、激发、帮助他们向高层次目标迈进。

2.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就是寻找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如何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是学法指导:基础差的学生应以基础知识复习为主,通过熟能生巧的办法,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中等生以再现学习为主,在巩固强化中夯实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优生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启发举一反三,发展思维,让他们在质疑、解惑中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二是把握复习过程的速度: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应以大容量提问和练习加以训练与巩固,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作“低速”处理;但在涉及“提优”或“补差”内容时,教师可点到为止,作“快速”处理,以保证基础知识的“主体”地位。三是在落实知识点时,应放缓坡,注意梯度。对于后进生,只是依据课程标准最基本的要求,落实单一的知识点;而对优生,就是这一知识点经过纵向和横向内在联系的分析,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从深度和广度上加以落实。四是在例题配备时应区别对待,对同一例题应体现不同的教育对象的不同要求;对后进生的要求是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对优生可以要求触类旁通,达到拓宽深化的目的。一句话,就是教的方法要真正适应不同层次学生。

3.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提问

分层递进复习的课堂问答体现的主要特征在于问题的对象性得到加强,且含有问题内容之外的附加功能,如示范、模仿、激发、检验等。“给予中差生较多的机会”,是分层递进复习的课堂提问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明确问题的对象指向(即某一问题是针对哪一层次学生而提的)和目的指向(即提出某一问题让某一层次学生回答的目的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进程的具体情况,随时提出适合对象和目的明确的问题,推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

(三)作业、辅导、考试评价的分层

1.作业的分层

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巩固手段,适当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选做,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达到练习的效果。

作业题之间相互要有联系、有梯度,能拓展思维,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在作业的批改和评价中,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用不同的标准给予评比,特别是对低层次作业,在批改中,要尽量发现其中闪光点,并充分肯定,时刻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辅导的分层

一方面是对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辅导,另一方面是对学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进行重点辅导。重点辅导的重点在优生和学困生,以达到“抓两头,带中间”的效果。对C组的同学强调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对B组的同学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指导;对A组的同学提出一些灵活性更强、难度稍大的问题,并让C组同学钻研,拓展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能够共同发展向上。

3.考试评价的分层

考试的命题可以尝试包含基础题和层次题,各层次的学生能分别完成相对应的试题。或者可以通过分层评价考试(仿效大学的英语等级考试),对每一层次的学生进行检测、评价。对于不同层次学生,评价的标准或要求应该有所区别,以期学生能够从评价中获得成就感。

三、历史分层复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学生主体的分层上,存在不好具体划分的难题,综合学生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分层,难免有失偏颇,有时会带有老师的主观色彩,而学生不同时期的起伏,也给分层带来了更多介入因素。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或许很好制定,但有时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由于现在的教育仍然采用的是集体授课、统一课时,而每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种种现实因素使得教学过程中的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及原定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很好地实施。而课堂教学的滞后则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掌握的效率。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作出和谐的调整分配,不能模式化。

对学生课后的分层评价,首先需要老师有大量精力,需要老师全身心投入。对于每个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需要多方思量,评价也应该不断完善修改。

总之,在历史分层复习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进入21世纪教育改革中》指出:“新课程的改革,必须与整个中小学课程结构改革同步,而且相应的教育评价、教育管理和升学考试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虽然现在分层教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如果能够很好地实施,则可以让每位学生都能够自我发展,照顾到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在理论指导下,还需要更多实践的论证与改进,这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本着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坚持思考。

[1]苏祖贤.分层教学综合探索.

[2]刘晓谕,丁少红.数学分层教学刍议.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3]瓮泰吉,刘俊杰.分层教育势在必行.1997(6).

[4]刁振玉.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的新探索.白山市21中分层教育的调查与评价.

猜你喜欢

分层目标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