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辞“来”、“翌”辨
2014-03-11吴祺
吴 祺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甲骨文的“来”和“翌”在表示时间这一概念上,意义和用法相近,都可以和干支连用,表示将来的某一时间。从这一点上看,二者是近义词。但是它们并不等义,二者在用法和意义上也存在着差别。本文通过对“来”和“翌”的使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并对二者用法进行对比总结,得出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一、卜辞“来”与“翌”的词义线索
1.《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来,周所受瑞麦来麰。一来二缝,象芒朿之形。天所来也,故为行来之来。诗曰,诒我来麰。凡来之属皆从来。”[1]段玉裁注曰:“自天而降之麦,谓之来麰,亦单谓之来。因而凡物之至者皆谓之来。”[2]甲骨文来作,正象一种农作物之形,陈梦家谓来即小麦[3]。因此来的本义即为小麦。这一本义在古籍中有体现,正如许慎在来的解说中所引的《诗经》“诒我来麰”一句,来即用其本义。但是在甲骨文中,来的本义用法尚未见到。它的常用义是行来和将来之义。正如段玉裁注的说法,先民认为小麦这种农作物是从天上而来,因而称其来。也因此引申为行来、往来之来,再引申为将来之来。吴其昌曰:“此‘来’之一字,在殷周之际,从‘麰来’衍为‘往来’,再衍而为‘来日’之经过史迹也。”[4]后代“来”有来年、来春、来生等用法。这些用法在甲骨文中也已存在。
2.《尔雅·释言》:“翌,明也。”[5]《说文》“翌”作“昱”,“昱,明日也。”段玉裁注曰:“昱字古多假借翌字为之。”甲骨文翌作,王襄谓:“盖制字之始,取象于蝉翼……疑为翼之本字,借为翌日字。”[6]唐兰:“当释羽翼之形,翼之本字也”[6]因此可知,当为翼之本字,甲骨文用作翌,则为假借用法。后代“翌”表示明日,而在甲骨文中,“翌”不仅仅可以表示明天,还可以表示数天以上的将来时间,这是与后代不同之处。
二、卜辞“来”和“翌”在表示将来时间上的异同
陈炜湛先生在其《甲骨文简论》中写道:
来字又可假借作未来、将来,常用于称占卜后之某一日,例如:
丙寅卜,贞:来乙亥易日?《乙编》5849
庚戌卜,宾贞:来甲寅侑于上甲,五牛?《乙编》4747
辛卯卜,贞:来乙巳王勿入?《前编》2.2.1
戊子卜,于来戊用羌?唯今戊用?《乙编》5321
乙亥为丙寅后第十日,甲寅为庚戌后第五日,乙巳为辛卯后第十五日,来戊与今戊相对而言,当指戊戌,则为占卜后第十一日。此数例之来,义与并不专指第二日的“翌”同[7]。
陈炜湛先生意识到了卜辞中“来”和“翌”的相同点,但他对二者的看法并不全面。其实,二者在表示将来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一)来+干支
姚孝遂主编的《殷墟甲骨刻辞类纂》[8]一书收录《甲骨文合集》[9]中有关“来+干支”的卜辞共有167条。其中占卜日期和“来+干支”都保存完整的卜辞共有84条,如:
癸卯卜,贞:来甲寅侑于大甲。(合240)此句卜辞中,占卜日期“癸卯”和“来甲寅”都完整保存下来。根据干支表可推出甲寅日是癸卯日之后的第12天。
辛卯卜,贞:来丁巳晹日。十月。(合26764)丁巳日为辛卯日之后的第27天。
其他如:
贞来庚寅不其雨。(合12464)
贞来乙巳晹日。(合13305)
这类卜辞,由于没有记载占卜日期,因而无法推出“来”后的干支日距占卜之日为多少天,故不在本文统计范围内。
前面说到,完整保存了占卜日期和“来+干支”的卜辞共有84条,其中:
1.“来”后的干支日距占卜之日十天以上(包括十天)的卜辞有54条,占总数的64.3%,例如:
辛卯卜,贞:来丁巳晹日。十月。(合26764)丁巳日为辛卯日之后的第27天。
壬戌卜,来甲辰惟衣五于大…(合1482)甲辰日为壬戌日后的第43天。
癸卯贞:来乙未…(合33346)乙未日为癸卯日后第53天。
2.“来”后的干支日距占卜之日五天以上(包括五天)的卜辞有78条,占总数的92.9%,例如:
丁酉卜,争贞:来乙巳下乙。(合1668)乙巳日是丁酉日后的第9天。
乙巳卜,贞:来辛亥。(合15724)辛亥为乙巳后的第7天。
3.“来”后的干支日距占卜之日在十天到二十天之间,即在占卜日起第二旬时间内的卜辞有38条,占十日以上卜辞总数的70.4%,例如:
甲寅贞:来丁巳尊鬲于父丁,宜三十牛。(合32694)丁巳日是甲寅日后第14天。
丙戌卜,大贞:于来丁酉大史,晹日。(合25935)丁酉日是丙戌日后第12天。
以上是“来+干支”表示将来时间的一般情况。
(二)翌+干支
同样,以《殷墟甲骨刻辞类纂》中收录的《甲骨文合集》中“翌+干支”卜辞为统计标准。此类卜辞共有311条,其中:
1.“翌”后的干支日距占卜之日五日(包括五日)以下的有287条,占总数的92.3%,例如:
庚申卜,何贞:翌辛酉其侑妣辛。(合27042正)辛酉为庚申后第2天。
癸亥卜,何贞:其蒸鬯于祖乙惟翌乙丑。(合27220)乙丑是癸亥之后的第3天。
2.“翌”后的干支日距占卜日十日(包括十日)以下有304条,占总数的97.7%,例如:
戊戌卜,贞:翌甲辰河。(合14592)甲申是戊戌后的第7天。
癸亥卜,争贞:翌辛未王其河,不雨。(合14591)辛未是癸亥后的第9天。
3.“翌”后的干支日即为占卜日后第二日的卜辞有226条,占总数的72.7%。这与后代“翌”表示“明日”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例如:
庚申卜,何贞:翌辛酉其侑妣辛。(合27042正)辛酉为庚申后第2日。
辛酉卜,翌壬戌启。(合20989)壬戌为辛酉后第2日。
从上述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和“翌”在表示将来时间上的区别:
“来+干支”当是指距占卜日之后较远的时间;而“翌+干支”则是指距占卜日之后较近的一天,二者区别明显。
具体说来,二者区别在于:“来+干支”主要表示从占卜日开始第二旬中的某一时间;“翌+干支”则以表示从占卜日起第一旬内的某一时间为主,且多表示占卜日后第2天,与后代“翌”的“明日”用法相同。
(三)卜辞“来”和“翌”在用法上的一些异同
1.相同点
①“来”和“翌”都可以和干支连用,表示将来时间。
戊辰卜,争贞:来乙亥不雨。戊辰卜,争贞:来乙亥其雨。(合12465正)
辛酉卜,翌壬戌启。(合20989)
②二者都能和“日”连用,表示将来时间。
贞其于来日吉。(合26073)
其延鬯小乙,惟翌日,王受祐。(合27347)
③“来”和“翌”都可以和天干连用,表示将来时间。
乙亥子卜,来己羊妣己。(合21547)
壬申卜,翌癸帝其令雨。(合14153)
④有“来日+干支”、“翌日+干支”的用法。
于来日丁丑雨。(怀1366)
癸未贞:惟翌日甲申。(合34547)
⑤有“来日+天干”、“翌日+天干”的用法。
来日庚。(存1.1929)
丁卯卜,贞:翌日戊,王其田,亡灾。(合28459)
2.不同点
①“翌”可以和地支连用。
丙寅卜,贞:翌日卯王其爻,不遘雨。(合12570)
丙辰卜,争贞:翌巳侑于丁。(合1934)
此二例中,“翌”后没有天干,只用地支表示占卜后的某一日。其原因,可能是漏刻,也可能是故意省刻。因为卜辞中“翌+干支”常表示占卜日起一旬内的某一天,根据占卜日期,再根据“翌”后的地支,即可推算出“翌”后的确切日期为哪一天。因而,即使“翌”后省略了天干,也不至于产生时间上的混淆。
第一例中,“翌日卯”当是占卜日丙寅后第二天,即丁卯。
第二例则更明显,因为卜辞记载的是对祖丁进行侑祭的,故在天干为“丁”的那天。又根据“翌日巳”可知为丁巳日,也正为占卜日的后一天,符合“翌”在卜辞中的常用用法。
②“翌”可单用表示翌日,相当于一个时间名词,而“来”则无此用法。
庚戌卜,惟翌步射兕于。(合20731)
乙亥卜,行贞:王宾祖乙,翌无尤。(合22898)
③“来”有来春、来秋、来岁、来生等用法,“翌”则没有。
贞来春不其受年。(合9660)
来秋。(合3311)
辛卯贞:咸我来岁惟受禾。(合33256)
贞来生二月…今…(合11562正)
这一不同点则与“来”与“翌”在表示将来时间远近不同有关。“来”指自占卜日起很长的一段时间,因而引申有来春、来秋、来岁、来生等用法。而“翌”则不具备这样的用法。
在这一点上,“来”和“今”则是一对反义词。“今”也有今春、今秋、今岁、今生等用法,表示从占卜日起较近的一段时间,与“来”相反。例如:
丁酉卜,争贞:今春王勿黍。(合9518)
庚午卜,我贞:今秋我入商。(合21715)
癸卯卜,大贞:今岁商受年。七月。(合24427)
上述内容也说明了“来”和“翌”在表示将来时间上的不同之处,即“来”表示距占卜日较远的某一天或某一段时间,且主要是指从占卜日起第二旬内。“翌”表示从占卜日起的一旬时间内,且主要指占卜日后第二天。也正因此,即使卜辞中只用“来+天干”、“翌+天干”,也不会使人们对其具体所指是将来哪一天产生混淆。例如:
乙亥子卜,来己羊妣己。(合21547)“来己”当是指下旬的己日,根据干支表推算,当为己丑日,距占卜日为15天。其间还有一个己卯日,距占卜日为5天。若不明白“来”和“翌”区别,则会使人误以为“来己”指的是5天之后的己卯日。
壬申卜,翌癸帝其令雨。(合14153)“翌癸”则指占卜日当旬的癸日,应为癸酉日,是占卜日的后一天。若不清楚“翌”的这一用法,则会使人弄不清“翌癸”到底指哪一天。
除了上述“来”和“翌”的主要用法外,二者皆有特例存在。如:
庚戌卜,宾贞:来甲寅侑于上甲五牛。(合1144)甲寅为庚戌后的第5日。
壬午卜,来乙酉雨?不雨?(合21065)乙酉为壬午后的第4天。
这些都是“来+干支”近指占卜后某一天的记载。
壬辰卜,翌辛卯雨。(合33309)辛卯是壬辰后的第60天。
乙亥卜,宾贞:翌乙亥晹日。乙亥,允晹日。(合13307)此例中,“翌”后干支日距占卜日61天。
这些表明“翌+干支”也有远指将来时间的用法。
上述特例表明,甲骨文字体系是一种正在走向成熟的文字体系,其中仍存在着不固定、混用的情况。但总的来说,类似“来”“翌”这样的近义词,它们的区别也已经相当明显了。
三、结语
甲骨文“来”和“翌”在表示将来时间上用法相似。但细分之,则会发现它们在表示将来时间上的区别。“翌”表示最近的将来,多在占卜日起一旬之内。而“来”则表示较远的将来,多在占卜日起第二旬之内。另外,“来”和“翌”在用法上也存在一些相同与不同之处。相同点源于二者都能与干支日连用,表示将来时间;不同点源于二者所表示将来时间远近的不同。《甲骨文字典》对“来”的解释为“将至也。”[10]对“翌”的解释为“卜辞中翌指将来之日,不限于明日。”字典对二者的解释比较宽泛,不能体现二者的区别,不利于人们对卜辞的深入理解。因此,在研究卜辞时,既要认识到“来”和“翌”在表示时间上的相似点,更要注意二者的区别,方能全面理解卜辞中的时间问题。
参考文献:
[1] [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111.
[2]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31.
[3]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M].北京:中华书局,1988:530.
[4] 吴其昌.殷虚书契解诂[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87.
[5] [清]郝懿行.尔雅义疏[M].北京:中国书店,1981:69.
[6] 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96:1857.
[7] 陈炜湛.甲骨文简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71.
[8] 姚孝遂.殷墟甲骨刻辞类纂[Z].北京:中华书局,1989:109-112.
[9] 郭沫若.甲骨文合集[Z].北京:中华书局,1983:61-91.
[10]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6: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