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下电子商务专业案例教学的新应用
2014-03-11李萍
李 萍
(盐城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学生在课堂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境的分析、思辨为重点,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1]。就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而言,案例教学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电子商务专业案例教学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纵观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案例教学的实践及理论研究,案例教学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方式普遍采用“教师组织案例、学生进行分析”的形式。简单来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案例的设计及准备;第二阶段: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第三阶段:教师进行教学评估总结。这种实施方式虽然可操作性强,有利于电子商务知识的传授和理解,被许多教师所采用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在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案例设计脱离实际。案例设计中所选取的案例过时,不符合当前国际、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情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所采取的案例充其量只能算是为证明或说明教材上某个理论性观点正确与否的例证,案例教学成为了“例子教学”,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到案例分析中去。
2.教学过程控制难度高。无序、无组织的案例讨论往往会导致案例教学陷入杂乱无章、无终无果的境地。教师作为案例教学实施中的控制者,不仅要对教学的步骤及时间分配做统筹安排,还必须掌握好案例讨论的节奏,推进案例讨论在轻松活泼、有章有序的气氛中实施[2]。但在案例教学实际进行中,教师往往发现教学过程控制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尤其是案例讨论的节奏以及案例教学的氛围,由于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学生的情绪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3.案例分析缺乏深度。广大学生对案例分析只限于简单的知识点堆砌,导致案例分析内容空洞无物;或者即便是有一定的分析,对案例分析材料进行表面的理论分析,而没有对材料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并进行知识的应用,这样的案例教学最终只能起到知识理解的目的而无法达到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二、创新驱动下电子商务专业案例教学的优化措施
鉴于以上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特点,以“创新驱动”理念为导向,着力于案例教学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以下优化措施:
1.精心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案例设计包括选择案例以及设计体现该案例教学主旨的思考题和讨论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就成为案例关注的焦点[3]。通过恰到好处的案例设计,以案例为核心,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及探索,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和认知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离不开好的案例设计,案例选取以及问题设计的质量是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教师要精选案例,在选取案例资料时应尽量选取现实世界中真实的电子商务事件或者将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成果融入到案例教学中,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对于电子商务知识的理解,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2.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潜力。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尽量营造轻松自在的良好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放松心情,消除心理障碍,畅所欲言,可以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案例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样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案例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对于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学生要公开表扬。通过营造这种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3.鼓励共同讨论,激发学生创新灵感。共同讨论以及观点的碰撞往往能够激发创新的灵感,这也是案例教学相对于其他教学方法的优势所在。共同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教师在该环节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者。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发散自己的思维。当出现不同的讨论意见时,教师不要否定任何一个观点,而应该在肯定他们的同时,提出比较科学、全面的观点,同时接受学生的评价和补充,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讨论的民主氛围。
4.设置案例模仿,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如前所述,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出路。模仿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创新,不能忽视模仿,脱离模仿的创新无异于缘木求鱼,这为案例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思路。因此,笔者考虑在案例教学中增加模仿案例这一教学模块,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对案例进行总结并改造案例情景,布置新的任务。当学生对一个案例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后,会从该案例的教学中获得一些真知灼见,并将其应用于新的任务中。通过案例模仿训练,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自主探索和应用创新能力。
三、电子商务专业案例教学实践
在上述案例教学优化措施的指导下,笔者结合案例教学实践,对案例教学实施方式进行改进,增加了案例模仿阶段,以达到知识应用的教学目的。改进后的案例教学实施方式主要分为案例学习、案例模仿和教学评价三个阶段,并对各阶段所需完成的任务进行设置。第一阶段为案例学习阶段,任务设置如下:教师——精选案例,设计问题;组织引导,营造气氛;总结归纳,深化提高;学生——阅读案例,综合分析;小组讨论,形成共识;全班交流,分享成果。第二阶段为案例模仿阶段,任务设置如下:教师——改造案例;设置情景,提出任务;归纳总结分析;学生——思考探索;实施方案,强化技能;汇报任务成果。第三阶段为教学评价阶段,任务设置如下:教师——学生任务评价;教学反思;学生——参与评价活动。
1.在案例学习阶段,指导学生进行案例预习。对案例进行有效预习,可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扎实,也在一定程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此,教师可提前安排学生阅读案例,如在案例课进行的前一周发放案例材料,并在案例材料发放时明确案例学习的要求,一般要求学生全面阅读案例,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复习案例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
2.在案例模仿阶段,案例情景的改造与新任务的设计难度性较大。应正确认识原案例与新任务之间的关系,任务设计要与原案例在知识结构上有一定的相关性或延续性,难度要适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有可模仿的材料,同时也避免完全模仿[4]。教师应依据原案例中的知识点来合理安排任务,任务设置最好具有实用性,贴近生活;学生通过完成新任务,对知识进行消化、应用直至拓展,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评价阶段,教师与学生都承担评价任务。可采取教师与学生互动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教师将学生评价情况进行汇总作为评价参考。对于教师来讲,不仅要客观评价学生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还要获知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对本轮案例教学工作的多角度评估,总结经验并进行教学反思,进一步优化案例教学各环节的内容,为下一轮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59-61.
[2] 司林波.本科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J].教育评论,2011(4):58-60.
[3] 陈自洁.案例教学在电子商务课程中的实施方案[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47-48.
[4] 包空军,沈高峰.“案例引导+任务驱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26):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