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中医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03-11张树剑
张树剑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3
微博(Micro-blog)作为新媒体中的新锐,以其便捷、原创、互动和平民色彩,正在对当今社会诸多领域产生深刻影响[1]。中医与大众健康息息相关,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一直倍受关注。在新媒体时代,有一批中医爱好者、中医专业人士率先进入微博平台,开始在网络社区上交流中医心得、求医问药或为网友答题解惑。然而,网络上一些机构或个人利用微博这一公共平台,推销其医药产品,谋取商业利益,影响了微博的平等交流的健康生态,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中医爱好者专业程度与个人修养的参差不齐造成了网络中医传播一定程度的乱象。
1 微博中医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与中医传播捆挷的营销行为
微博具有一定的媒体性质,有些机构通过微博宣传医疗产品,而涉及到医疗产品是需要经过政府药品监督部门的审查和批准。这些机构或个人在微博上发布一些道听途说的中医故事与养生方法,表面上是在传播中医文化,而真实目的是借助微博销售中医医疗器具与中药保健品,中医文化知识逐渐“被绑架”成为营销的工具。在这一目的下的微博中医传播,其内容的真实性与科学性就难以保证。加上如果其营销的产品又没有受到相关部门与专家的认证,一旦侵害了用户利益,正常的中医文化传播行为就有可能受到牵连与误解。
部分认证用户与机构虽然没有明显的产品营销行为,但是为了增加粉丝(即关注者)量,提高影响力,也在微博中宣传养生知识、养生偏方及验方。然而,由于目前我国尚缺乏对网络健康信息质量的评价体系,公众对健康信息的甄别力也有限,所以认证用户与机构微博在发布健康信息时更需要慎重[2]。
1.2 中医信息传播不够严谨
中医爱好者是中医行为与文化的实践者与传播者,也是微博中医文化传播的重要群体。但是,部分中医爱好者由于知识结构的缺陷,对中医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他们面对别人的质疑时,都会不加分析地反对,不但无益于中医文化的良性传播,还影响了中医群体的社会形象。
对待中医爱好者的群体性倾向,经过认证的中医专业人士或者专业机构在微博发布或转发信息时需十分慎重。网络上中医爱好者存在一种群体性倾向,即对现代医学检查方式有自发的排斥。抽血化验、脑脊液检查、X光摄片等都曾受到网友的排斥与诟病,如2012年8月有网友发微博对脑脊液检查这一临床诊断方式表现出误解和恐慌。微博发出后引发了广泛关注,大量网友相互转发,其中还不乏有经过认证的中医专业人士和中医机构参与转发并对腰椎穿刺这一诊断手段持批评态度。事实上,任何医学专家或者机构不可能在医学的每一个领域都是权威,因此应当秉持专业理性的态度对待医学检查行为,听取专科医生的建议,如果不加分析地批评和排斥,是对相关医学专业的不尊重。由于中医专业人士的意见不同,不仅会加深普通网友的误解,还增加了人群恐慌。
1.3 媒体导向与质疑欠审慎
一般认为,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包括书籍)等相对网络新媒体更可靠,但是当前部分传统媒体的导向不够审慎。例如,有些所谓的养生专家凭借出位的言辞或者夸大某种食品的功效以博取关注度,媒体也在追求收视率与发行量的利益驱动下,前期给予这些专家包装和宣传,而一旦当遭遇公众或专业机构的有力质疑后,立马就倒戈相向。由于此类事件在微博上关注度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损及中医的声誉。
另外,网络上有一部分习惯性对中医持质疑态度的人群,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来诟病与批评中医,严重阻碍了中医文化的正面传播。例如,2012年7月,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关于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做眼保健操不仅无法改善视力,还会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的言论。这条引发较大关注,成为当时的一个新闻热点。针对这一明显偏颇的观点,不少医生博主纷纷撰写微博或者评论予以澄清。许多媒体也适时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将采访报道通过微博发布。如《武汉新闻播报》发布了题为“网传眼保健操残害青少年 武汉专家称此说法欠妥”的微博,并链接了大楚网的报道。
2 微博时代中医文化传播的途径及对策
理性中医的传播一方面应质疑部分对中医了解不够人士的观点,纠正中医爱好者偏执的观点,另一方面还要澄清一些营销微博发布不科学的健康信息。针对以上若干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与甄别,持正面态度客观传播中医,敢于批评不良风气,适时厘清大众认识误区,同时参与中医公益事业的传播,这些既是中医文化网络传播的渠道,也是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
2.1甄别不良信息,批评不良风气
部分营销微博发布的中医信息往往是东拼西凑而来,对公众造成了误导。因此,作为中医专业人士,需要及时甄别信息,传播科学的健康观念与保健方法,对于传播范围较广的错误信息,应向微博管理机构投诉并提出有理有据的批评意见。对于有些涉嫌违规销售产品的机构或个人微博,更要及时举报,以防流弊。
对待中医的养生问题,更需要厘清误区。笔者在临床中发现,部分民众受社会上保健风潮的影响,过度迷信养生,追求贵重药材,对虫草、人参等药材的适用范围认识不足。
中药的副作用问题经常被提及,但是一部分热爱中医的民众却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笔者认为,科学坦诚地对待中药副作用,养成审慎用药的态度,是中医文化工作者的责任[3]。《金陵晚报》由此作了深度的追踪报道,2012年8月28日在“今日关注”版面上作了头条报道,题为《吃中药也要定期查肝肾——南京中医教授一条微博引发争议》报道中采访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南京教授的观点明确表示支持。
2.2 直陈中医观点,正面传播中医
在微博上直陈中医观点,是传播中医理念与文化的重要手段。笔者陆续写了上百条题为“我的中医观”及“我的针灸观”的微博,直言不讳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对中医文化坚持信心传播,欢迎理性质疑。
微博作为网络发展的新生事物,得到了大学生群体高度关注和参与[4]。中医类微博的“粉丝群”中年轻学生占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医学生。网络传媒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医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随之发生改变[5-6]。这一人群不同于普通中医爱好者,他们相对而言知识结构较为全面,接受过系统的院校教育,能较为客观评价中医。对待青年学生,专业人士尤其是高校教师学者可以结合专业内容发布微博,其作用相当于课外辅导,对中医相关知识进一步深化并扩展。如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他的“每日医疗社会史”系列微博,内容广博,涉及了医疗社会史的各个方面。
2.3 坚持公益宣传
微博中“正能量”表示良好的信息。中医公益活动是典型的正能量,不仅可以实实在在地对一定群体提供帮助,而且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中医、关注公益。例如,笔者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参与发起了中医主题公益项目“妈妈A+计划”,项目由爱德基金会管理。计划通过中医培训以帮助家中有病患的家庭 。相关机构微博如“中医萝卜会”、“爱德基金会”、“标点健康”等相互转发,均对该计划作了适时宣传,起到了良好的中医传播效果。
在微博上发表中医观点,传播中医思想,须本着客观理性的观点,措辞平正中和,不宜有过激的言辞;传播中医文化与观念,应当把握好自己的专业领域,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内提出观点,不在无关领域置喙;对于热点事件,在敢于亮明观点、引导理性分析的同时,勿卷入纷争;鼓励专家学者相互关注微博,有利于将中医学科向深度拓展。
[1]蔡骐.微博时代的粉丝传播[J]. 东南传播,2010(8): 1-4.
[2]孙丽,曹锦丹. 国外网络健康信息质量评价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1, 24(7):15-17.
[3]李保华. 中医体质辩识在社区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3,28(19):82-83.
[4]刘春雁. 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 实践研究,2011(2):89-92.
[5]吕世军,冯丽华,谷朝霞.“90”后医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3,26(1): 92-93.
[6]黄双丽,李丽华, 王莉莉,等. 本科实习护士护理类学价值取向现状调查[J]. 护理学杂志,2008,23(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