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国内语料库研究论文题录信息选登

2014-03-11

语料库语言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语类语料库隐喻

2014年国内语料库研究论文题录信息选登

1.陈伟、廖美珍,2014,我国大陆地区汉语法律施为动词应用的语料库调查研究,《语言文字应用》(2)。

本文在John Searle、Geoffrey Leech和Jurgen Habermas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法律语言的特点,首先把法律施为动词分为断言类、表达类、判告类、诉答类、指令类、承诺类和协调类,然后通过收集我国大陆地区现行的汉语法律文本,按照国内法和国际法、部门法、实体法和程序法等三个维度进行分类,随机提取样本建立库容约为100万字的语料库,利用CKIP autotag 1.0进行词性标注后,通过语料库检索软件AntConc搜索大陆汉语法律施为动词,从语用视角考察汉语法律施为动词的应用情况。

2.宫丽丽,2014,高水平ESL学习者英语议论文写作中话题引入策略的语用语篇分析——一项基于WECCL和LOCNESS语料库的研究,《中国外语教育》(3)。

摘要:语篇能力是语用能力的一部分,写作中话题引入策略体现语篇能力。本研究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笔语语料库(WECCL),以LOCNESS语料库为参照,意在调查英语作为第二外语(ESL)的中国高水平学习者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话题引入策略的语用语篇特征及语言表达方式。研究表明,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写作中话题引入策略与本族语者相比没有使用话题定义策略。此外,以英语写作范式为参照,对于相同话题引入策略,学习者的英语写作主要表现为主观性词语表达多、表述繁冗、语言平淡且略显生硬等特点。研究分析了学习者在话题引入方面与本族语者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为二语写作教学提供参考。

3.黄立波,2014,《骆驼祥子》三个英译本中叙述话语的翻译——译者风格的语料库考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

摘要:本文借助双语平行语料库,以《骆驼祥子》3个英译本为考察对象,探究汉英小说翻译中不同译者对汉语小说中“两可型”叙述话语的处理。研究表明:与英语原创小说相比,翻译小说基本遵循原创小说的话语叙述模式。“两可型”叙述话语英译时,英语本族语译者偏好将读者直接置于小说人物心理当中,而中国译者偏好选择第三人称过去时形式,拉开了读者和小说人物的距离,这一初步结论还需要借助语料库在更多文本中验证。

4.李文中,2014,语料库证据在美国法庭应用的再审视,《当代外语研究》(7)。

摘要:本文通过语料库驱动视角重新审视美国最高法院在“FCC诉AT&T”判案中对语料库证据的使用,分别从词源、词典、词性还原,以及语料库搭配分析等程序和步骤进行讨论,并通过语料库检索对案例的分析结果进行验证,试图说明:语料库研究“说有易,说无难”;尽管语料库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方法和工具,在语言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领域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但并不是仅仅因为使用了语料库,就能保证结论的可靠性。关键的问题是,语料库是怎么被使用的。

5.梁茂成、刘霞,2014,语篇内部的短语学特征分布模式探索——以学术论文为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4)。

摘要:语篇各部分往往具有不同的词汇—语法特征。迄今,语料库语言学领域的短语学研究大多不涉及短语在语篇不同部分的分布差异,而体裁分析领域的研究虽大多聚焦于文本的不同部分,但以语轮和语步的切分和分析为主,很少涉及文本内部的短语学特征。本研究介绍一种新开发的语料库分析工具TextSmith Tools。利用该工具可以将文本切分为多个部分,并对各部分的短语学特征进行有效分析。本研究以国际期刊《应用语言学》学术论文语料库为例,分析学术论文各部分的短语学特征。结果发现,学术论文各部分都呈现出特有的短语学特征,且这些特征与论文各部分的语篇功能和内容密切相关。

6.卢静,2014,历时视阈下的译者风格研究——语料库辅助下的《聊斋志异》英译本调查,《外国语》(4)。

摘要:本文旨在从历时研究的角度探索译者风格,利用语料库研究工具考察中文典籍《聊斋志异》两个主要历时英译的译者风格特点。研究以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综合研究模式为理论框架,分析和探讨了翟理斯和闵福德两位译者表现在其译本多个层面上、包括T型和S型两种维度的译者风格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对其译者风格产生原因进行历史、文化和社会的解读。

7.吕桂、何安平,2-14,专门用途英语词汇语义共选特色探究,《山东外语教学》(1)。

摘要:本文以医学英语为例,参照语料库语言学的共选理论及研究方法、以关键词作为切入点来探究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语义共选特色。研究基于对比自建百万词次医学英语语料库与英语国家语料库而生成的前500医学英语关键词,先后进行了关键词语义范畴分类以及各类关键词样品的语境共选词的语义偏好分析。结果发现关键词的显著性高频搭配词的语义分类与关键词自身的语义范畴分类高度重合;而且医学关键词的搭配词语义偏好与这些关键词在普通英语环境下的搭配语义偏好也有明显差异,由此凸显医学专业独特的词汇语义共选特色。以上发现虽然仅具倾向性,但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词汇教学和词典编纂仍有重要启示。

8.马博森、王荣斌,2014,基于汉语新闻语料库的季节隐喻研究,《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摘要:通过对LDC Online书面新闻语料库和自建口语新闻语料库里汉语新闻话语中的季节隐喻的研究发现:(1)多数季节表达式在汉语新闻话语中隐喻化程度不高。比较而言,口语新闻中隐喻化程度远高于书面新闻。(2)从题材角度看,经济新闻话语中的季节隐喻出现频率最高;从喻义角度看,春风、春雨、春天、小阳春和春雷属于积极隐喻,冬天、寒冬、严冬、寒流、寒冷和寒风可归入消极隐喻,而高温、秋风和秋天则可称为两可季节隐喻。(3)季节隐喻是由基本隐喻、命题和次级复杂隐喻构成的复杂隐喻。基于大型语料库的实证研究有助于揭示季节隐喻在自然话语中的真实使用状况。

9.庞双子,2014,中文翻译文学(1920-1940)中的类联接结构之考察,《外语与外语教学》(4)。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英汉平行语料库和类比语料库,考察中文经典译作与非经典译作中受英语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类联接结构。作者以1920-1940年为考察阶段,对上述语料中语言表现的差异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非经典译作中既留存了不少文言元素,也较多使用欧化结构。与之相比,经典译作中呈现白话文趋势,但由于语体、政治、复译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其欧化表达还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本研究的发现可以为研究汉语语言的变迁提供一定的证据。

10.钱永红、陈新仁,2014,语料库方法在语用学研究中的运用,《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

摘要:语料库方法被称为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三大方法之一,本文基于调查发现,该方法在国外语用学研究中的运用比例相对较高,而在国内运用比例却总体偏低,这一局面与国内语用学研究的主要话题和分析单位的性质有一定的联系。要拓展该方法在国内语用学领域的应用,需要适当回归语言本体,更多地关注语言的语用属性研究。另一方面,与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二语学习者对语用标记语的习得情况不同,国外采用语料库方法开展的研究涉及的话题范围更为宽泛,新词新义、幽默、指示语、言语行为的语调、隐喻和转喻等话题都在考察之列,这一发现对未来中国语用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11.任晓霏等,2014,戏剧翻译研究的语料库文体学途径——以戏剧翻译中的指示系统为案例,《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

摘要:语料库文体学(Corpus Stylistics)为翻译研究带来了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的双重革命,而戏剧文体学借助语料库强大的技术手段,为戏剧翻译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本文以《推销员之死》及其两译本为语料,建立以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指示副词、礼貌用语和动词“来”、“去”及其时间形式为检索项的戏剧翻译指示系统研究体系。调查发现,适合舞台表演的英若诚译本指示语使用频率和使用种类明显高于姚克译本;英译本中特色指示语表明,英若诚对于指示语的翻译忠实中见创意,有效地利用指示语和舞台提示语推进翻译戏剧的观演效果。

12.宋红波、王雪利,2014,基于语料库的中外学生英语一般将来时使用对比研究,《外语电化教学》(4)。

摘要:本文利用AntConc3.2.1w软件统计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与外国(英美)高校学生作文语料库(LOCNESS)、以及CLEC五个子语料库中英语一般将来时的使用情况,剖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学习者、以及各个阶段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一般将来时的使用差异和原因,并为英语一般将来时的教学提供建设性意见。

13.孙杰,2014,基于口语语料库的小品词二语发展阶段研究,《外语研究》(3)。

摘要:本文通过PETS口语语料库与英国成年人(ICE-GB)、青少年(COLT)的口语语料库、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口语语料库(CHIN)的横向对比以及PETS库内不同级别的纵向比较,研究中国二语学习者口语小品词(SW)的使用特点和规律。结果发现:中国二语学习者小品词的使用种类、频率及其集中度可揭示二语习得的发展阶段,即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SW的使用种类有所增加,总频率趋高,集中度趋缓。换言之,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越高,使用SW的种类越多,总频率越高,集中度越弱;反之亦然。

14.孙亚,2014,基于Wmatrix语义赋码的概念隐喻评价意义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5)。

摘要:本文以考察概念[商务]和[企业]的隐喻建构为例,融合语料库语言学和评价理论为揭示概念隐喻的评价意义提供方案。研究先进行隐喻识别,然后根据语料库工具Wmatrix的语义域赋码结果来标注源域和解析评价意义。结果表明,所考察的概念获得了价值和才干两个方面的积极评价;概念隐喻的评价意义可理解为更具操作性的“语域韵”;语域韵的标注促成了语料库方法、隐喻分析和话语分析之间的接口。

15.王丽,2014,二语学习者学位论文引言中非毗邻式词块的使用特征,《外语与外语教学》(5)。

摘要:本研究采用语料库频数驱动方法,考察了中国二语学习者学位论文引言中非毗邻式词块的频数、结构以及变体使用特征。语料库证据显示,与国际学者相比,中国学习者具有总体上显著过多使用词块和词汇变体,明显多用、少用和误用部分词汇变体,名词词块使用过多,其他词块使用偏少的特点。在词块频数和词汇变体使用上,博士论文比硕士论文更接近国际期刊,这说明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学术写作水平不断发展,但硕博论文呈现的共性明显大于差异性;硕博论文使用的词块结构比例基本一致,与国际学者有一定差距,揭示了中国学习者词块习得中的石化现象。

16.王仁强、陈和敏,2014,基于语料库的动词与构式关系研究——以sneeze及物动词用法的规约化为例,《外语教学与研究》(1)。

摘要:动词与构式的关系是构式语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类似于Goldberg(1995)经典例证Pat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中的sneeze在当代英语词库中是否已然是及物动词,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结合语言使用理论及常规与拓展理论,基于5个大型的历时/共时英语语料库,以当代英语中sneeze及物动词用法的规约化为例,对动词与构式的关系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词库与句法虽构成连续体,但二者的区别也不可忽视;动词与构式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动词本身的属性也会因在构式中反复使用而发生变化。鉴于sneeze及物动词用法具有超高的类型频率、较高的个例频率、久远的时间跨度和广泛的使用语域,该用法在当代英语中已经规约化,可以从言语层面句法中的用法抽象为语言层面词库中的用法,并录入大中型当代英语词典。研究发现,前人研究之所以出现结论偏差,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使用自下而上的语料库方法,从而难以区分语言层面词库中的词类和言语层面句法中的词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

17.王胜利,2014,基于语料库的当代汉语剧本中的请求策略研究,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中国应用语言学》)(1)。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当代汉语电视剧视频剪片的语料库探讨当代汉语场景下的请求策略。作者选取当代中国电视剧中请求场景的视频剪片,从请求者和拒绝者两个方面,依据相对权利和社会距离两个参照点,设计九个场景类别来建立语料库。研究发现,中国人最常用的请求策略为语气导出型,探询型和慎用类施为动词型。中国人在实际生活中更倾向于自然而坦率,并且请求策略的使用更多地是依据社会距离而不是社会权力。

18.王晓雯、李明、卢红梅,2014,语料库辅助的语类侵殖研究新视角——对Bhatia语类变异多视角模型的补充与拓展,《外国语》(1)。

摘要:语类研究的代表人物Bhatia认为,语类侵殖是语类研究的新课题。基于该课题的研究,他建立了语类变异的多视角模型。但笔者发现,该模型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本文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融入到该模型之中,对其进行拓展,发展成为专门用于语类侵殖研究的历时分析框架,并以售书广告对书籍序言的语类侵殖为例,从新补充的语域(尤其是语旨)这一抓手出发,历时地研究语类侵殖在相关语类中的表征。通过对比分析英文售书广告语料库(CBA)、撰写于1900年以前的英文书籍序言语料库(CBP1)和撰写于2000年以后的英文书籍序言语料库(CBP2)等三个自建语料库发现,与CBP1相比,CBP2与CBA在语旨及人际意义的表征上具有更大的相关性和互文性。本研究证明,语域(尤其语旨)是研究语类侵殖的重要抓手,它有力地揭示出语类侵殖的机制。

19.许家金、李潇辰,2014,基于BNC语料库的男性女性家庭角色话语建构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

摘要:本研究综合话语身份的社会建构观和语料库驱动的分析模式,利用文擎在线检索系统,考察1亿词次的BNC语料库中子女、夫妻、父母及祖父母4组家庭角色在话语中的典型搭配及上下文语境,从而揭示出英国英语中4组家庭角色及性别身份的话语建构。研究发现,英国英语中家庭角色总体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其中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在体力、财力、权力中处于强势,女性处于弱势地位。然而,这种差别尚不能简单概括为“男尊女卑”。在家庭生活的大背景下,代际差异、性别差异相互作用,使得各亲属成员的话语形象形成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对立统一格局。具体来说,4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代际不均衡性,即“夫妻>父母>祖父母>子女”的态势;性别对比方面,男女话语身份认同上的差别体现了他们在体力、财力、权力方面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20.许家金、吴良平,2014,基于网络的第四代语料库分析工具CQPweb及应用实例,《外语电化教学》(5)。

摘要:基于语料库已成为语言研究中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然而这一方法较依赖计算机手段,这为运用该方法设置了技术门槛。本文介绍的基于网络的第四代语料库分析工具CQPweb,使得无技术背景的研究人员也能如浏览网页一般轻松使用语料库。CQPweb具备词表生成、索引分析、词语搭配计算、主题词分析等当前主流单机版语料库工具的几乎所有功能。它更能按语料库预设的体裁、说话人性别、语言水平等分别检索和呈现结果。对语料库专业人士,CQPweb还具有强大的高级检索功能。CQPweb无疑是网络时代从事语料库研究的利器。

编者注:以上题录信息采集自“中国期刊网”。采集时间为2014年12月7日。

猜你喜欢

语类语料库隐喻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活的隐喻》
语类教学法:理论基础与改进策略
把课文的优美表达存进语料库
Martin语类理论视角下英语体育新闻的语类分析——以里约奥运会赛事报道为例
语类翻译探究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