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海扬帆尽显风流
—— 记作曲家郑冰
2014-04-25文/姜楠
文/姜 楠
浩海扬帆尽显风流
—— 记作曲家郑冰
文/姜 楠
近年来,在各类体裁的艺术作品演出和大型比赛中,郑冰这个名字频频出现,他的百余部作品,涉及舞剧音乐、歌剧、影视音乐、交响乐、民族器乐、大型晚会专题音乐等诸多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勤奋笔耕而又硕果累累的他已成为当代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
郑冰,1987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国家一级作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其作品《第一二胡协奏曲》获美国新音乐作曲比赛最高荣誉奖,《第二二胡协奏曲》获1994年全国交响乐作品评比优秀创作奖,《第三二胡协奏曲》《第四二胡协奏曲》获台湾地区作曲金鼎奖,《第五二胡协奏曲 —— 望儿山的传说》获2014年第十八届全国文华音乐作品奖(民乐)评奖优秀奖,舞剧音乐《极地回声》、芭蕾舞剧音乐《二泉映月》获全国舞剧比赛作曲一等奖,其中《二泉映月》入选“全国十大精品舞台工程”。歌剧《钓鱼城》(与他人合作)获2013年第十四届“文华音乐创作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2012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最佳音乐创作奖” 、“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金孔雀大奖”及优秀作曲奖、2013年第十三届苏州中国戏剧节优秀音乐奖。
笔耕不辍四十载,硕果累累谱华章
郑冰从20世纪七十年代至今,创作了数百部各类体裁和题材的音乐作品,是天赋、更是勤奋使他拥有了今天的艺术成就。
(一)二胡作品系列
郑冰是中国当代具有影响力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是迄今为止中国写作二胡协奏曲最多的作曲家,他把二胡这一民族乐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对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二胡协奏曲》是郑冰在1987年运用自由十二音技法创作的作品。1989年在辽宁省交响乐作品评比中荣获一等奖,1989年在美国举办的“国际新音乐作曲比赛”中获得荣誉奖。这是一部将“现代”和“民族”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的作品,他被业界专家评价为“我国第一位运用西方十二音技法创作二胡协奏曲的作曲家”①。这部作品的总谱近期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刘文金先生在《人民音乐》上发表的文章《精致的技法与深厚的传统—— 郑冰〈第一二胡协奏曲〉赏析》中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是:“《第一二胡协奏曲》不仅显示出他成熟的现代技法功底,而且在将我国传统音乐元素同现代技法融会贯通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了坚实而有效的成果。”①这部作品还被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与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赵晓生誉为“表现出极大创造性”,“是用自己的技法在创作”,“他的每一个音符都是一个不可多一个不可少的精心设计”。②
练习拉大提琴
1991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的郑冰二胡作品音乐会上,由阎惠昌指挥、朱晓生独奏、大型交响乐团和民族乐团协奏,演出了郑冰四部大型二胡作品,在业界引起较大的轰动。其中,《第二二胡协奏曲》也是运用自由十二音序列创作的二胡与交响乐队结合的大型协奏曲,在1994年获全国交响乐作品评比优秀创作奖;《第三二胡协奏曲》《第四二胡协奏曲》(原名《A商调式幻想曲》)获台湾地区作曲金鼎奖。 2013年,时隔20年后,《第五二胡协奏曲——望儿山的传说》问世,这部协奏曲是以小时候母亲讲述的“望儿山”的故事为灵感,同时也是对已过世母亲的追忆。2011年,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在台北市立国乐团的协奏下于台北中山音乐堂进行了首演。该作品在2014年第十八届全国文华音乐作品奖(民乐)评奖中获优秀奖。《第六二胡协奏曲》已经完成,我们盼望着这部作品再创佳绩。
纵观二胡音乐的发展史,可以说以第一代二胡大师刘天华1915年创作的独奏曲《病中吟》为开端,继而完成了他的“十大二胡名曲”,经过刘天华的努力,成功地让二胡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
在沈阳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了举足轻重的独奏乐器。“民间艺人”的二胡代表人物阿炳也为现代二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的《二泉映月》《听松》等作品广为流传。经过这一时期这一代人的努力,造就了二胡创作的高起点。第二代二胡作曲家刘文金先生在继承第一代二胡创作成果基础上,以其深厚的作曲功底将二胡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二胡独奏曲《三门峡畅想曲》《豫北叙事曲》和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曲》,被视为二胡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经过刘天华、阿炳、刘文金等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二胡成为了民族乐器中的“佼佼者”。随着改革开放、多元文化的渗透,郑冰在前人二胡事业的基础上,在二胡的创作上有了新的追求和突破。他的六部二胡协奏曲,每一部都有他的艺术追求,一步一个台阶地将二胡的表现范围拓展。纵观他的创作历程,是继刘文金先生之后二胡艺术发展史上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推动了二胡艺术的又一次飞跃,在中国二胡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二)舞台艺术作品系列
郑冰的舞台艺术音乐创作涉猎歌剧、舞剧、音乐剧、京剧、杂技、武术等多个艺术门类,约40余部作品。其中歌剧《钓鱼城》《雪原》是郑冰与他的老师、沈阳音乐学院徐占海教授合作完成的作品。歌剧《钓鱼城》获得2012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最佳音乐创作奖”。 2013年又在第十四届文华奖颁奖典礼上无可争议地摘得了“文华音乐创作奖”,还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金孔雀大奖”及优秀作曲奖,2013年第十三届苏州中国戏剧节优秀音乐奖。歌剧《雪原》前不久在辽宁首演,产生了强烈反响。11月,歌剧《钓鱼城》《雪原》在武汉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上同时上演,成为歌剧界的一段佳话。
几十年来,郑冰为舞剧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创作的舞剧音乐《极地回声》《二泉映月》《功夫传奇》《龙脊》《海边的梦》《成吉思汗》《梦幻漓江》《大河秀典》《喜玛拉雅》《大海梦幻》《碧海丝路》《周璇》《追寻契丹》《白蛇传》《武林神话》《锡伯画卷》《珍珠湖》《梦回琴岛》《梦幻太极》《天堂鸟》《山水间》《太极传奇》《马可波罗传奇》《阿尔山神话》等,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交响舞剧《极地回声》音乐在1992年获文化部首届全国舞剧观摩演出作曲一等奖。芭蕾舞剧音乐《二泉映月》,1997年获全国舞剧观摩演出作曲一等奖,入选“全国十大精品舞台工程”。
整装待发,准备上场指挥
指挥辽宁民族乐团
交响舞剧《极地回声》是作曲家舞剧音乐系列的开山之作。郑冰大胆运用已然成熟的自由十二音作曲技法创作了舞剧音乐,新颖的构思、奇妙的音响,为这部时空穿越的舞剧增添了深厚底蕴和戏剧效果。这部舞剧和舞剧音乐在当时的中国艺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中国第一部运用自由十二音作曲技法写作的舞剧音乐。
作为东北的作曲家,2010年郑冰为上海歌剧院舞剧团创作的舞剧《周璇》,把“上海味道”把握得恰到好处。他体验生活、查资料,从民歌、曲艺中寻找素材,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在这部舞剧音乐中运用了极具那个时代特点的流行音调,又把流行音乐与交响乐结合,运用了大量的声乐和器乐形式,特别是那段精彩的探戈舞音乐,由小提琴、大提琴、长号、手风琴、小号等多种乐器独奏,让音乐中充满了玄妙的故事和戏剧冲突。“纵观全剧,舞剧《周璇》音乐的戏剧性展开及多元素、多风格的融合运用,彰显特色,具有时代与传统交融的风格定位;丰满的音乐造型,完美地呈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与现代人的审美心理、时空及地域风格的转换;宏大的戏剧场景及细致的人物内心刻画,凸显作曲家综合的艺术调配能力;音乐紧随戏剧人物命运、情感布局,而不失自
青春在创作中飞扬,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在法国与小朋友们在一起
生长在滨城大连的郑冰,从小就深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虽然父母都不是纯正的“艺术人”,但母亲歌不离口,戏曲、民歌样样通,许多民歌、评剧、京剧等作品他都是通过母亲的歌声接触到的。会演奏所有弦乐器的舅舅也是郑冰艺术生涯的启蒙者。郑冰的第一件乐器就是二胡,那是在小学宣传队,后来学校里买了大提琴,他就误打误撞地开始演奏大提琴。1972年他考上了大连艺术学校,开始了大提琴的专业学习。练习大提琴、排演样板戏,是他学习的主要内容,虽然没接触过作曲,但他总是对作曲有着一份难以言表的情感。于是,自己开始尝试创作。有一次,他“恶作剧”地写了一首低音提琴独奏曲《大象》,对拉低音提琴的同学谎称自己淘到一份低音提琴独奏曲的乐谱,那同学甚是兴奋,如获至宝,开始认真地练习,并对谱子用散文式的语言进行了一小节一小节的分析。后来当郑冰告诉了那同学真相时,那位同学目瞪口呆,根本不敢相信这么好的作品是出自他的笔下。这个“恶作剧”足以说明,当时的郑冰已经在作曲方面初露锋芒,展示了他的作曲才华和音乐灵性。最近,郑冰终于将他几十年前的这首“处女作”《大象》完成了协奏曲总谱的写作,同时,我国第一部低音提琴协奏曲诞生。在艺校学习期间,郑冰还创作了大提琴二重奏《记忆》,这首作品不胫而走,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流传到了沈阳、北京甚至全国,许多拉大提琴的乐手都演奏过这首作品。郑冰的音乐记忆超凡,那个年代有一部电影,他看了两遍,回去就把音乐的总谱写了下来,旋律、和声、配器几乎一模一样,然后带领全体乐队同学排练。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对音乐的感悟力,对其后来的作曲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这样,郑冰与作曲越走越近,大连艺术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大连歌舞团任演奏员,他有了自己的目标—— 作曲。1977年恢复高考,在作曲上已经崭露头角的他,本来可以轻松地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但是一场重病使他的梦想破灭。在经历了命运的折磨后,1985年,他考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学习。他没有按照教学大纲去完成学业,而是选择自己认定的科目如饥似渴地去研习作曲理论。由于他有过乐队的演奏经验,悉心研究过多种乐器,特别是熟悉电声乐队,其他班级的同学就私底下邀请他给大家“讲课”,他的“电声乐队配器法”得到了所有在校作曲系和师范系同学的青睐。有一次,在和声结业考试前一天的晚上,他整晚失眠,直到凌晨5点多才迷迷糊糊睡着,可再一睁眼,已是8点15分了,他硬着头皮冲进了考场。因为同学平时给他一个绰号“大侠”,所以当他冲进考场时,同学们哄堂大笑,“大侠”来了。老师给他发了试卷,他坐在第一排,回头看看后面的同学,他们都没动笔,还在设计结构,他心里顿时安稳了些。看看题,三下五除二,25分钟两道和声题做完,再回头看看同学,他们有的刚动笔,有的仍然在审题,难道自己把题想简单了?他不敢交卷,这时老师走了过来,看他的考卷,他心想老师怎么还不走?偷偷抬头看一眼老师,发现老师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想看来问题不大,就交卷了。可他的提前交卷,又引来大家的笑声,因为大家以为“大侠”肯定是举白旗投降了。最后郑冰用95分的成绩说明了一切。
两年不太系统的学习,既紧张又充实,为郑冰的创作插上了翅膀。《第一二胡协奏曲》就是郑冰在沈阳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谈到《第一二胡协奏曲》的创作灵感,他说,二胡是一个独奏色彩很强的乐器,委婉的琴音仿佛人的语言,他在创作时,把二胡比喻成“我”或一个生命体,乐队则是代表着大自然、生活的环境或某种势力。这个“我”—— 身单力薄的二胡,抑或与这些因素随波逐浪,抑或与某种势力拼死相争。其中,有灾难,有故事,有思考,有呐喊。在歌剧《雪原》的排练现场,愤青般的郑冰时不时地就会热泪盈眶乃至泪流满面,原因是他随着音乐流动,想起了抗联英烈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保家卫国、顽强拼搏的精神,也想起了自己创作这部作品过程中所承受的孤独、劳累和无形的压力。为了创作这部歌剧,几个月来,他将自己封闭在家里,切断与外界的联系,让自己一直沉浸在人物和戏剧中,以至于现在他一听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血脉喷张。
在创作中享受快乐、体验成就
郑冰始终坚持用音乐讲故事,用音乐叙事。他说,越有叙事感的音乐,其情感、张力和表现力就越强。他喜欢写叙事性强的、大部头的音乐,如交响乐、组曲、舞剧、歌剧等,这样的作品在音乐里面就是“长篇小说”和“文学剧本”。每一个大型的作品都是他的一个梦想的王国。他有着自己的创作追求,他追求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技法相融合的创作理念,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对时代音乐的人文关怀以及音乐的语言陈述功能。他的音乐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从不刻意。他认为,音乐创作是心灵的直接反映,是一个人真实的人格写照。他要扎根在民族音乐的土壤中,让更多的人听到音乐、喜欢音乐。出生在大海边的郑冰,与大海一样拥有博大的胸怀,这种大海般的激情在他的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已故著名作曲家、原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刘文金先生是这样评价郑冰的:“他是一位勤奋而多产的青年作曲家,他的成功并非偶然,其成熟的技术功力和全面的艺术素养特别是深层次的创作理念与人文思考,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他很聪慧又勤奋好学;在创作上意识开阔而落笔审慎;为人诚实、厚道;性格内涵且爽直。文如其人,乐也如其人,从他的一些作品中还能感受到他在艺术海洋里追求深刻与悲怆的倾向。任何技法都只是一种手段,当作曲家能充分意识到将人性、理性与个性(包括深刻的人文观念)融汇起来并用来主导自己的艺术实践,定将获得更大的解放。愿郑冰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能有更多的收获。”①刘文金《精致的技法与深厚的传统 —— 郑冰<第一二胡协奏曲>赏析》.人民音乐2006年12月。
著名作曲家、沈阳音乐学院教授、郑冰的老师徐占海先生说:“我和郑冰亦师亦友,又是合作者。他是我接触过的少有的有灵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恢弘而炙热,深情而不乏细腻。说他的作品恢弘而炙热,体现在他的广场音乐中;说他的作品深情而不乏细腻,体现在他的舞台艺术音乐中。尤其他的民族器乐作品,应该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我国当代著名编导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陈维亚对郑冰的评价是:“他是一个非常懂舞蹈、非常有才华、非常勤奋、非常全面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很有画面感,富有律动节奏感,交响性与民族性融会贯通,且情感丰富,这都是舞剧和舞蹈所需要的。”
与本文作者合影
著名音乐评论家、《人民音乐》原副主编于庆新说:“早在1991年郑冰的二胡作品音乐会上,我就认识了他。他的作品深深地震撼了我,从此我记住了他的名字。每当国内、国际上有音乐学术活动我都会推荐郑冰参加。因为他对音乐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和在创作中的独具匠心是难能可贵的。”
郑冰说自己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人,他喜爱音乐创作和文学创作,永远不会停下脚步。目前他刚刚写完音乐剧剧本《海风吹来》,又在构思创作一部三个乐章的大提琴协奏曲。他说,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真正的多乐章的大提琴协奏曲。他想写一首旋律性强、能够打动人心的大提琴协奏曲,以填补这一空白。他还准备写一部民族管弦乐组曲《郑冰童话故事》,把他自己编的童话故事,用音乐转述,寓教于乐,旨在通过不同的乐器组合,普及民族管弦乐。近期又有一部舞剧音乐邀约郑冰,我们期待他又一部作品的成功。
郑冰是一个多产的作曲家,也是一个多面的作曲家。他用自己的灵秀之笔,浓墨重彩地书写着人生。在从青涩到成熟的创作中,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音乐语言和音乐风格。在音乐体裁上,范围广泛;在音乐风格上,有气势磅礴之作,也有细致典雅之作;在表现手法上,既注意发扬民族传统,也注意创新求变、博采众长。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制作之精、体裁之广泛、风格之多样、影响之大都是难得一见的,体现出他卓越的创作才华。德国作曲家舒曼说:“没有热情,就不可能创作出任何真正的艺术作品。”40余年来,正是郑冰对于音乐的那份执着和热情,让他始终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享受着音乐给予的欢乐和愉悦。音乐的创作一直伴随着他,写作是个苦差事,需要克制自己,忍受孤独和寂寞。郑冰在用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进取精神,为中国的音乐默默地奉献着累累硕果。他曾说:“也许这从心底流出的乐泉将永远不能归入大海,那我们就做一条山间溪流,默默流淌,循着自己的路……”这条路上有追求,有艰辛,有探索,有甜美,有苦涩……他对艺术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令人感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付出后收获的必然是甘甜,必然是快乐,必然是精彩……
(责任编辑 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