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健康管理模式的思考
2014-03-11金英子赵红梅李力力杨爱荣李树森
金英子 郑 毅 赵红梅 李力力 杨爱荣 李树森 陈 林
牡丹江医学院,牡丹江,15701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的社会形态,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人类的健康对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同时又会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健康管理是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以促进健康为目标的管理服务活动。在不同的健康观下,健康管理的目标有所不同。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新型健康观是人类健康与生态健康的辩证统一,构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健康管理模式是适应新型健康观的一种比较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1 生态文明的概述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从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它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根据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的阐述,生态文明倡导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不是物质财富增加而自然受到伤害的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健康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整体健康观,即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还包括道德健康。整体健康观体现了人类对健康的认识愈加全面。但是整体健康观侧重的仍是人类的健康,没有将人与环境的互动健康纳入健康观的范畴。
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进程中,人类将自身置于自然环境中,人类的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健康发展。在生态文明社会中,人类只有与自然中的各种生物和谐相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才能真正得到健康发展。在这一理念下,人类的健康观也从过去关注人类个体和群体转化为关注人类与自然共同发展中的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我们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健康发展。离开健康的生态环境,人类的健康则无从谈起。因此,国内有学者将生态健康也纳入新型健康观的范畴[1]。黄娟等指出,生态文明的新型健康观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道德健康和生态健康的辩证统一[2]。
3 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3.1 健康管理的概念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为核心,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弘扬“治未病”传统思想,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健康为目标的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医学服务过程[3]。从健康管理的范围来看,健康管理可以分为广义健康管理和狭义健康管理。广义健康管理是宏观层面的管理服务,包括人群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灾害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等。狭义的健康管理是针对每个具体的人提供的健康服务,主要涉及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等内容[4]。在健康管理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健康管理模式主要指广义的健康管理。目前,在我国的健康管理实践和理论探讨中,较多的是针对个人的健康管理服务,即狭义的健康管理。
大多数学者认为,健康管理的执行机构为社区卫生部门或医疗机构的体检部门,由他们收集信息,建立健康档案,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健康教育。也有一些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开发这一市场,并且发展很快。在国外,健康管理最早是由健康保险机构运作,作为一种保险产品来经营。
3.2 健康管理的特点
3.2.1 健康管理服务遵循标准化、量化、系统化和个体化的原则。健康管理服务主要针对个体进行,采用的流程主要依据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的标准,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以学术界公认的预防和控制标准与规范来实施。在一些健康管理的专业机构,采用信息系统软件来对个体的健康信息进行管理。
3.2.2 健康管理服务主要由专业机构完成。在目前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以公益性为主,医疗保健部门、健康管理公司等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商业性。
3.2.3 健康管理服务以针对个人健康风险因素的管理为主。健康管理中,在掌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死亡率和发病率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一般将健康危险因素分为5类,即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疾病史。行为生活方式包括吸烟、饮酒、锻炼等;环境因素包括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工作紧张程度、经济地位等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遗传病史等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包括是否定期做健康检查、X线检查、胃肠镜检查等;疾病史包括个人的患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应的检查结果等[5]。
3.2.4 健康管理服务主要对个人身体疾病的风险因素提供监测、评估和干预。目前大多数健康管理服务评估和干预的主要是影响人的生理健康的因素,而对于影响人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风险因素并没有纳入其监测范围。
4 生态文明视角下健康管理模式
在生态文明社会,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是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环境的变化。我国在2007年制定了《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环境与健康管理开始起步,但相关的管理手段与政策还没有具体制定。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这一理念,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提出了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6]。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健康不仅包括个体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包括人类与生态平衡协调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人类的行为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善应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4.1 生态文明视角下健康管理的特点
4.1.1 健康管理不仅关注个人的健康,还要综合考虑家庭和社区的健康状况。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健康状况都与自己的家族遗传、家庭生活方式以及其所在的社区总体状况密不可分。社区的大环境,包括生态环境、经济状况、人口环境等都对家庭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而家庭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生活环境又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4.1.2 健康管理要从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人与环境健康发展等方面全面管理。医学上的人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在健康的问题上,要综合考虑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健康管理也是多因素的综合管理。
4.1.3 健康管理着眼于人类与自然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对人类健康的风险因素进行管理,一方面会改善人类的健康,提高人类的生存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多层次的健康管理,尤其是环境与健康的管理,也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健康。因此,健康管理具有一定的公益性。
4.1.4 健康管理需要有国家政策做指导。生态文明社会是人与自然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需要多个部门统筹协调才能进行完整的风险评估和检测,在健康影响因素的干预方面也需要统筹管理。因此,需要有国家的法律法规做指导,才能顺利完成。
4.2 生态文明视角下健康管理模式的构建
4.2.1 建立基本信息档案。健康信息档案是健康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信息档案对健康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规范、科学的记录。信息档案包括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和社区信息。健康管理的档案应由国家指定的卫生部门建立和保管,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
个人信息包括个人的一般信息、生活方式信息、健康状况信息3个方面。个人的一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生活方式信息包括个人的锻炼情况、是否吸烟饮酒、饮食习惯等;个人的健康状况信息包括个人的疾病史、体检信息等。
家庭信息包括家庭的一般信息、家庭的健康信息和家庭的生活环境信息3个方面。其中家庭的一般信息包括家庭的居住位置、家庭成员的基本概况等;家庭的健康信息包括家庭成员的患病情况、家庭成员的疾病史、遗传史等;家庭生活环境信息包括家庭的居住条件、生活状况、经济条件。
社区信息包括社区的一般信息、社区整体的健康信息、社区的生态环境信息3个方面。社区的一般信息包括社区的位置、组织结构状况、社区居民的基本概况等;社区整体的健康信息包括社区人口学资料、患病资料、社区人口的死亡资料等;社区的生态环境信息包括社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信息、社区的饮用水、卫生状况等。
4.2.2 环境与健康风险因素的评估。由于在健康管理中增加了环境因素,因此,对健康风险的评估包括两个方面。①一般的健康风险评估,指对人类个体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健康危险因素导致的特定疾病或死亡的频率以及潜在的健康损失程度的描述和估计,是风险评估的一个特殊类型。健康风险评估包括一般健康风险评估、疾病风险评估、生命质量评估、生活方式/行为评估等。风险评估的方法可以采用单因素加权法、多因素树立模型分析法等进行计算分析,确定健康的风险因素。通过健康风险评估从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对人群进行筛选,区别健康人、亚健康、患病人群。②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即对人群居住的一定范围内与人类健康直接相关的环境健康风险因素导致的人类健康损失的程度进行估计。由于环境问题会引发健康问题,健康问题又会带来环境问题,因此健康风险评估涉及到与人类健康直接相关的水、土壤、大气环境等生态系统的健康风险因素。由于环境与人类在发展中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对环境健康风险的评估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估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评估人的身心健康、社会行为对环境健康的影响。二者综合构成人类与环境健康风险因素的评估内容。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结果是根据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清有益于人类健康和有害于人类健康的因素。
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所涉及的项目较多,评估专业性很强。因此,需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部门、环保机构以及社会相关机构和部门协调管理,明确各自的分工,最后将评估的结果汇总到卫生保健部门,以便进行健康风险因素的干预,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对已经发生的疾病进行相应地干预和管理。
4.2.3 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认清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树立生态健康观念,自愿采用有利于个体和生态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健康干预是对个体或环境中的不健康行为或状况进行干预或矫正的过程。健康教育可以通过信息传播的形式广而告之,也可以采用定量调查研究的方法,确定影响健康的具体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干预。
4.2.4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健康管理评价。健康管理评价是通过对项目结果与预期目标的比较,找出实施情况与干预活动计划的差异,分析原因,修正计划,使健康管理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一般的健康管理评价包括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的指标评价。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健康管理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个体层次的健康评价指标,包括生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3个方面。生理学指标包括一般指标、营养状况指标、疾病史指标,此类指标可依据生理上的健康标准来评价,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评价。心理学指标主要从人格、智力、情感等方面进行测量。社会学指标包括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个体层次的健康评价指标主要针对个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设计。②社会层次的健康评价指标。社会层次的健康评价指标涵盖家庭和社区的健康状况。家庭健康方面包括家庭居住环境、家庭成员的患病率、死亡率、家族的疾病史、家庭的和谐情况等方面;社区的健康状况评价包括社区的人居环境、社区的生态环境、社区整体的精神面貌、社区居民患病和死亡的指标等。③生态系统层次的健康评价指标。生态层次的健康评价指标主要指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的健康状况。生态层次的健康评价指标可以参照环境健康评价的标准来选择。④健康管理的综合评价。健康管理的综合评价是对上述3个层次的综合评价,可以采用综合评分法、综合指数法、层次分析法(AHP)等方法进行评价[7]。通过对健康管理的综合评价确定健康管理的成效。
[1]赵若琳,周坤福,何裕民,等.中医生态健康观理念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3,26(7):17-19.
[2]郭清.健康管理是实现公众健康的战略选择[J].健康研究,2010,30(1):1-4.
[3]黄娟,董扣艳. 生态文明视角下环境与健康关系的思考[J]. 创新,2014,8(2):21-25.
[4]崔诣晨,印杰. 生态心理学视域下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探微[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12(9):25-28.
[5]郭清.健康管理学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6]贺佳.卫生管理统计及软件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