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着想替民解忧
2014-03-11马星云
文/马星云
为民着想替民解忧
文/马星云
甘肃省临夏县院立足检察职能服务群众
6月的一天,临夏县榆林乡的回族老汉马成林,带着自己编织的背篓、篮子到镇上蹲守叫卖,看到一群干部在“发书”,他便凑了上去。“大爷,这是我们检察院自己编的小册子,上面有党和政府给我们农民的补助和优惠政策的介绍,你拿回去给周围的乡亲们看看,家里情况和上面说的一样的话,就到乡政府的检察室来,我们帮你解决申领。”前来开展宣传的检察官这样介绍道。
“几年前政府给了低保,每月75块钱,我给你说说家里的情况,你们帮我瞅瞅还能拿其他补助不?”“好,那我们路上说。”就这样,临夏县院的检察官叫上村干部跟随老汉来到他的家中。面对破败杂乱的院落和不能再简易的房屋,村干部感叹“我们工作做得还不到家啊”。事后,在检察院的监督下,当地村委按照规定提高了老汉的低保标准,并协调解决给予7000元的危房补助。
临夏县是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农业大县。辖25个乡镇,总人口3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36万人,占91%。惠民政策涉及的项目多、资金多、人口多,2013年共发放各项惠民资金达52项约4.26亿元,每一笔惠民资金的发放都有可能关乎一个农村家庭温饱的解决。在甘肃省院“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中,临夏县院把检察便民服务站的成功模式延展到乡镇检察室,扩展便民惠民平台,监督惠民资金和项目运行,推动涉农单位、乡镇、村社健全规章制度,规范资金管理,加大公开力度,使惠民政策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在阳光下运行。
强基固本,便民平台全覆盖
早在2011年起,临夏县院就开始了服务三农、保障三农的新尝试。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基层群众的需求出发,在人口相对密集、重大项目建设多的韩集镇、尹集镇、土桥镇设立检察便民服务站,聘请7名联络员,实行驻站检察官制度和约见检察官制度,每个月到站坚持两个工作日。“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临夏县院组织协调全县15个涉农部门和各乡镇,形成了检察机关为主体、各乡镇和涉农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针对该县区域大、乡镇多的实际情况,该院每个班子成员分片联系4个乡镇和涉农单位,按照每个乡镇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的原则设立乡镇检察室12个、村联络室50个,在涉农部门设立联络站15个、聘请联络员75名。在继承和发扬检察便民服务站的基础上,又把监督全县涉农项目实施、监督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排查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走村入户宣传法律、帮助乡村组织建章立制、开辟信访绿色通道、查处涉农职务犯罪违法犯罪的职能充实完善到这一平台上,监督、服务触角得到了进一步延伸。
公示公开,政策惠及你我他
临夏县寺庄村村委会里,群众看着眼前由检察机关统一制作的公开栏,上面写着各项惠民政策的内容、标准和程序以及享受政策的人员名单。“马哈三家里的情况和我一样,他的低保怎么比我的高,我要去乡上问问。”“马志诚当兵的哥去年病逝了,上面说可以领补助,我去给他说一声。”“我的爷爷再过几个月就九十了,到时候就可以领这个高龄补贴了。”面对这样详细公开的事项,群众心里像打开了天窗。一位群众说道:“党的这个政策,我们老百姓都欢迎,谁拿了、拿了多少、该不该拿,我们都知道。不像以前,谁拿了只有他自己知道,有些乡上的干部不仅自己拿,还给他的亲戚也发低保,经常有人因为这个事情和乡村干部闹事,现在心里有数了,有些人就不会乱分配了,办事就公道了。”这是临夏县院在专项行动中大力推行惠民政策公开公示制度收到的实效。活动开展以来,临夏县院督促全县15个涉农单位、25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逐步将当年的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张榜公示。通过在全县各涉农部门、各乡镇、行政村推行政务公开制度,“让每一笔资金都公开透明”这个承诺,逐步落实到了行动上。目前,该公开制度已请示县委、县政府同意,已逐步在全县落实。
护民亲民,为民办事如一家
通过零距离接触,专项行动也在帮助解决群众疾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坐落在刁祁乡西北部的多麻村,自然条件艰苦,村庄分散,该村两千多名群众仅靠两口蓄水池供水。由于年久失修,一到下雨天,水质混浊不堪,吃水难问题成了群众的“心头病”。当地群众对前来开展宣讲活动的检察官反映了这个问题,想试试看能不能解决。检察官有点犯难,群众的吃水问题本不是检察院的事,怎么办?随即向检察长汇报。“什么是民生?这就是民生!保民生、促三农,不是看口号响不响,关键要看行动怎么样!”临夏县院检察长安卫东在听取汇报后说。
在接下来的20天时间里,检察干警筹资7万余元,与多麻村的群众同甘共苦,铺设了3000米管道,安装了30立方玻璃钢蓄水池一座,为两千多名群众彻底解决了“吃水难”问题。“检察院真是我们人民的检察院!”当地一位村民激动地说。在专项行动中,临夏县院累计筹资30多万元,帮助开展了尹集镇新寨小学操场修缮、河西塔张村渠道修建等民生项目。为农民群众切切实实解决了难题。
编辑:施杨 shiyang091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