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探讨
2014-03-11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姚星明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 姚星明
山西省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在全省90多个县(市、区)内。煤炭产业一直是山西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逐渐衰竭,同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也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山西煤炭企业必须改变传统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经济、社会、环境相互适应、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 传统发展模式给山西社会经济带来的问题
过去,在“有水快流”的经济发展理念下,山西煤炭企业采用的是“快速建矿、强力开采、废物排放、缺乏治理”的发展模式。这种传统的发展模式为山西和全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总的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回采率过低,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由于片面追求经济规模和地区经济短期增长速度,缺乏具有全局观念的煤炭开采规划,多年以来山西煤炭企业形成了“多、小、散、乱”的格局,煤炭开采地域分散、秩序混乱,这样直接造成了资源回采率低下。据统计,我国煤炭资源的综合回收率平均为30%~40%,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煤炭回采率则达到了80%以上。
1.2 煤炭企业产品单一,产业链过短,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下
这种产业结构高度依赖省外市场,一旦国际上或国内经济发展出现问题,山西经济也出现新的问题,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时,山西经济的增长速度在全国排在最后。
1.3 资源的粗放开采模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传统的煤矿开采模式使地下矿体层形成巨大的空洞,出现举世罕见的采空区。据统计,山西全省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采空区近3万平方公里。巨大的采空造成一系列环境破坏。首先,水资源破坏严重。采煤造成的山西水资源破坏面积达2万余平方公里。采煤使地下水的均衡受到严重破坏,地表水下漏严重,同时采煤造成的矿井水排放严重污染了河流,使全省煤炭产业为主的城市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次,地表植被破坏严重。采煤造成地表塌陷、土地裂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继而引发土壤质量退化、粮食减产等后果。第三,采煤造成的“三废”使环境污染加重。煤矸石大量堆积、矿山废水与废气的排放严重破坏了周围的土地、水域和大气。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到2015年,山西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经济损失可能超过770亿元。
由此可见,面对煤炭资源传统开采方式带来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浪费,必须转变煤炭企业传统的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煤炭企业和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2 山西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传统经济模式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在处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时,只是人类从自然中获取资源,但很少考虑如何应对环境破坏带来的问题。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践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对应,它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结果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山西煤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摒弃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1 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资源紧缺问题的有效途径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截至2010年底,全国煤炭保有查明资源储量13412亿吨。但是我国煤炭人均可采储量少,仅为世界的三分之二。同时,由于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煤炭开采规模和消费量持续增加,煤炭供应已出现紧张的局面,资源紧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瓶颈。而循环经济正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实现经济集约式增长的有效途径。
2.2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煤炭企业的发展仅仅依靠销量的增长和价格的提高是暂时的。而发展循环经济,把传统煤炭生产中产生的煤矸石、煤层气和矿井水等“废弃物”利用起来,利用煤矸石煤层气发电、煤矸石制建材、矿井水循环利用,建设煤—电—建材、煤—电—化工—建材等多种模式的循环经济园区。这样通过打造新的产业链,不但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分散行业风险,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3 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实现社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煤炭企业发展模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山西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全面推进煤炭清洁生产、循环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山西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以下诸多问题的存在也成为其发展循环经济的阻碍。
3 制约山西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因素
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中,山西煤炭企业面临着法律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制约。
3.1 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政策体系不健全
2007年,山西省被列为循环经济试点。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山西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与之相配套的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政策机制等方面也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政策体系。2009年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为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一定的法律政策保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近期行动计划》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发展方向。国家制定的循环经济项目财政补贴政策、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优惠政策、资源综合利用发电上网优惠政策等,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但是,目前有关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法律政策体系并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贯彻落实难度大。《循环经济促进法》虽已实施,但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及实施细则,有些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中也规定了一些关于循环经济的内容,但都较为散乱,统一性不强。同时由于目前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还不够健全,现有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并未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2)政府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不完善,一些政策难以有效落实。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政府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和税收等优惠政策处于临时状态,没有形成稳定的、长效的规范化制度体系。二是针对破坏生态环境的惩罚机制不完善,对企业排放废弃物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废弃物排放成本过低,降低了循环利用废弃物的比较利益。三是政府制定的短期循环经济优惠政策可能会损害一些部门的利益,降低现行考核指标下的部门业绩,因此,一些政策在实践中难以落实,大大影响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3.2 缺乏先进的循环技术支撑体系
山西煤炭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关键是要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三个方面。目前,山西煤炭企业在煤炭洗选、动力配煤、型煤及水煤浆等洁净煤生产方面的技术已相对成熟,采用煤矸石烧结空心砖技术也逐渐得到推广应用。但总的来说,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研究和应用还比较滞后,发展循环经济最关键的开采技术、环保产品技术、节能技术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这就使得循环技术的缺乏无法满足煤炭企业全面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3.3 庞大的资金需求制约了煤炭企业全面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对产业链的完整性要求较高,产业链循环的有效运行必定需要庞大的资金作为支持。政府为了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制定了一些激励政策,从资金上给予支持,但投入毕竟有限,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资金主要还要靠企业自己投入。而煤炭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储备后续开采资源、改善安全生产环境、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将以往多年的收入用于解决这些问题,无暇顾及发展循环经济。同时社会融资机制不健全,也不可能提供发展循环经济的充裕资金。
3.4 政府未把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水平纳入经营者的考核指标
煤炭企业是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力量,政府对煤炭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业绩考核一般局限于企业利润、资产总值、纳税总额等指标,没有把循环经济评价指标纳入经营者的考核指标体系。这样很难调动经营者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4 山西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结合山西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4.1 政府应为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保驾护航
山西煤炭企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作为保障,这就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1)完善山西省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使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法可依,引导其健康发展。政府应在《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基础上,完善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化体系,进一步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发挥政策引导、激励作用。第一,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从税收、资金等方面支持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制定合理的经济激励政策,推动和促进煤炭企业淘汰落后技术与设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4.2 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1)改进煤炭开采技术,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对伴生资源进行综合开发。研究并改进综采煤开采技术,加大残留煤柱、边角煤、薄煤层的开采力度,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以再循环为得力手段,实现废物的减污减排,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进而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加快技术进步,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引进先进开采技术,积极利用机械化和自动化综采装备进行综合机械化采煤,引入无人驾驶、机器人作业等新技术手段,有效降低矿山事故,采取环保措施,保护采矿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从而将煤炭开采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至最低。
(3)推进洁净煤技术。煤炭企业应改变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生产模式,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煤炭企业生产的主要废弃物是煤矸石和矿井水。在生产过程中,应积极采取煤矸石分流措施,从源头减少煤矸石产出量,并采用煤矸石井下充填技术,尽量减少煤矸石运往地面的数量。大面积推广矿井水循环利用技术,减少煤炭资源开采中的不合理浪费。
(4)加大循环经济管理、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培养所需要的循环经济、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重点培养循环经济领域项目管理和节能、节水及生态研究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加强对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的培训。引进一批具备循环经济理念的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4.3 延伸煤炭产业链,实现企业多元化经营
作为资源性行业,煤炭开采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煤炭企业可以通过推进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煤建材、煤电铝、热电联产等工业循环,使产业链向高端拓展延伸,打造后向一体化或横向一体化的产业链,提高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实现多元化经营。这样既可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又可以分散行业风险,有利于提高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4 制定循环经济评价考核政策,建立新型业绩考核体系
(1)建立和完善包括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在内的国有煤炭企业业绩考评体系。比如建立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煤炭产业链延伸程度、废气综合利用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等考核指标,从根本上改变以短期经济效益为主的业绩考核模式。
(2)建立一套科学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综合考虑有关经济发展、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促使企业积极寻求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
总之,山西煤炭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政策扶持为动力,以先进技术为后盾,以科学考评为支撑,探索一条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1] 司影.国有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可行性分析[J].江苏徐州:煤炭科技,2012(04).
[2] 张荣秀.山西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式发展研究——以山西潞安集团为例[J].太原:生产力研究,2011(07).
[3] 汪希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山西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J].太原:经济师,2013(07).
[4] 秦汝良.对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J].北京:中国外资,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