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问题研究

2014-03-11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张文婷

中国商论 2014年7期
关键词:进程汇率国际化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张文婷

从1997年《边境贸易外汇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到2009年在上海等5个城市试点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再到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在有序地推行。与此同时,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整体上呈现出一个持续上升的趋势,截至2012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30%。人民币升值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升值扩大了国际社会对于人民币的结算需求和储备需求。另一方面,长期升值预期的推动如果使人民币币值超过了合理水平出现超调,以致人民币出现严重波动或贬值,则必然又会阻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在此过程中的汇率变动问题就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1 货币国际化与汇率的关系

1.1 货币国际化过程中的汇率变动特点

IMF把国际货币定义为在国际往来的支付中被广泛使用的以及在主要外汇市场上被广泛交易的货币,而货币国际化就是指某国货币越过该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自由兑换、交易和流通,最终成为国际货币的过程。

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求货币价值保持稳定,汇率的波动幅度维持在较小的水平。要使币值保持稳定,除了要求一国有较成熟的金融系统外,最根本的就是要求有很强的经济实力,而这些条件的满足又反过来会推动该国货币升值。

在货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在长期会呈现升值趋势,一方面货币国际化意味着货币在更广泛的空间和领域被应用,而如果这一货币的供给保持稳定,则需求的增加会引起货币升值;另一方面,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作为货币国际化根本推动力之一的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高也会引起一国货币的升值。在短期,汇率则表现出波动幅度较小的特点。徐奇渊等(2009)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为指标,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南非、加拿大、西班牙、厄瓜多尔、加纳等16个国家的货币进行考察,通过比较发现在考察期正处于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德国、日本和南非这三国的货币都出现了明显的长期升值趋势,在把长期趋势进行剔除后,得到的波动性数据也表明了这三国的货币汇率波动性较小,符合了之前的推断。

傅冰(2012)认为在一国货币国际化初级阶段,由于经济崛起,经常项目经常处于顺差,使得该国货币趋于升值,而资本项目的逐渐开放会使升值压力增大。货币的持续升值容易引起汇率高估,而资本项目的开放所导致的资本流入是本国货币升值过度从而产生汇率高估的主要原因。

1.2 汇率变动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

汇率的稳定和升值有利于一国货币国际地位的提升,但长期的升值会削弱该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缩小该国的贸易顺差甚至带来贸易逆差,对于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来说影响是比较大的。对出口的影响会导致出口企业盈利变小甚至出现亏损,引起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给经济带来冲击。汇率的贬值则会引起资本的流出,给本国经济带来不利,也不利于本币国际地位的维持。

2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问题

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是最受关注的人民币对外价格指标。从1994年实行单一汇率制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动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4~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具有小幅波动性,总体呈升值趋势;第二阶段是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到2005年7月21日汇改之前,这期间的人民币是完全盯住美元的,因此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保持不变;第三阶段就是汇改至今,这一阶段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波动升值过程。在2013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举行的“汇率制度”研讨会上,易纲称从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升值幅度达32%左右。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计算,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超过了36%,与1994年相比,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更是高达70%。2013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报价为6.0969,再创汇改以来的新高。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可能性已经逐渐在减小,从长期来看,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可能会使人民币汇率超调,出现高估。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各交易日的波动幅度大体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2005年7月汇改当月,汇率经历了较大波动;之后汇率波动较小,一直持续到2007年上半年;此后,由于国内经济过热,美国等一些国家对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同时美元因其经济衰落而出现了贬值,这一阶段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更具有灵活性,汇率变动较前一阶段波幅更为明显。2007年,人行宣布自5月21日起将浮动区间由0.3%扩大至0.5%,2012年4月14日,人行宣布人民币兑美元的浮动区间从0.5%扩大到了1%,这与前文所述的货币国际化进程中汇率波动幅度较小的特点不相符。徐奇渊等(2009)认为出现矛盾的原因是因为这一理论分析是基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而我国的汇率制度并未实现完全浮动,而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较为严格的盯住汇率制度,因此这一特点未能通过现行汇率反映出来,由此认为人民币汇率应该选择较为灵活的制度安排。

3 人民币超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1 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冲击

这是人民币过度升值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升值使得出口企业为维持同样的人民币价格,用外币标价的出口商品价格更高了,从而削弱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一冲击对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尤为明显,因这类为了获得竞争优势通常会采用低价销售的策略,而本来的利润空间也较小。我国的出口企业多为这类型的企业。

3.2 减少外商直接投资

我国是世界上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人民币持续升值则会增加外商的投资成本。

3.3 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人民币持续升值会吸引大量的境外短期投机资金即所谓的“热钱”流入,制造经济泡沫,在中国金融市场尚未发展成熟的情况下,一旦升值预期改变,则很容易发生资本外逃,引发金融危机。

3.4 减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

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消费和投资三个方面。人民币过度升值降低了出口企业的利润,甚至带来亏损,而我国的出口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这又会带来出口企业的就业人数减少,相应地降低了居民消费能力。此外,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也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的投资水平。

4 政策建议

如上所述,随着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持续升值,货币的贬值预期可能会出现,汇率也就有可能出现高估。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为避免汇率高估风险,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4.1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要求继续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准上的基本稳定,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要比单边升值更有利于应对复杂经济形势。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使经济主体的自愿选择尽可能落在外汇管制区间内,反映市场真实的交易意愿和供求变化,逐步从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向以市场供求为主导的汇率形成机制转变,稳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现阶段我国利率形成仍未实现市场化,资本项目管制还比较严格,人民币汇率主要以经常项目收支为决定基础,往后随着这两方面改革的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应由经常项目收支向以经常项目为主兼顾其他因素特别是资本流动情况转变。

4.2 加强外汇市场建设

增加外汇市场交易主体,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参与外汇市场交易,推广代理交易,避免大机构集中交易造成的汇率水平大起大落;与此同时,增加外汇市场交易品种,提供更多的汇率避险工具;有效利用好外汇储备,保持合理适度的存量,监控好流量,并注意保持构成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4.3 加强外汇市场风险防范机制

建立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协调机制,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改进检监测手段和方法,提高统计数据透明度,加强数据核查工作,推进外汇市场基础建设。

4.4 加强货币市场建设

加强货币市场的建设有利于对短期资本流动进行缓冲,从而有助于企业和金融机构规避经营中遇到的汇率风险。降低货币市场的准入限制、增加市场交易主体以及创新市场工具都是货币市场建设的重要方向。

货币市场是短期资本流动的缓冲器,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得以实现的主要环节,企业和金融机构在经营中的汇率和利率风险要借助货币市场来规避。当前我国货币市场建设的重点应该是降低货币市场的准入限制、增加市场交易主体和创新市场工具等。

[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 傅冰.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与对策[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

[3] 徐奇渊,刘力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变化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4] 易纲.近期将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第一财经日报,2013,4(19).

[5] 张曙光.人民币汇率问题:升值及其成本-收益分析[J].经济研究,2005(5).

猜你喜欢

进程汇率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