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背景下经管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①

2014-03-11佳木斯大学毕鹏周子元秦梓烨

中国商论 2014年7期
关键词:经管类产学研本科生

佳木斯大学 毕鹏 周子元 秦梓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所带来的阻滞日渐明显,因此,社会和就业市场对于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需求存在较大缺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对于不同专业类型和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创新型人才教育思想的提出,实现了我国教育模式从知识技能传授到注意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重点转变。

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并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高等学校通过将教学、研究和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来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提出的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如何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培养经管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是经管类本科生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部门改革的主体方向。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并结合经管类本科生的特点,提出产学研背景下经管类本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促进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1 关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综述

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开展合作,可实现各部门间的资源互补,通过知识转移和融合来促进和带动国家整体的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是针对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合作结构及不同合作结构中各个部门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国外对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早,初期研究中对于合作模式的种类较少,且研究内容注重于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知识转移于企业过程中的方式和途径。Shan等(1994)将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概括为:合作企业、直接合同、技术许可、制造或市场协议、研究人员交换与转移等[1]。随着各种创新模式(如学术咨询、联合研究中心和科技产业园区等)的涌现,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的范围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展。Christoph(2008)提出个体协商咨询方式和确定的法律合同形式相结合,才能保障产学研合作模式实现专利和技术的有效转移,获得较高的创新绩效[2]。Annamaria(2004)指出不同合作模式的绩效受到各合作主体间互动和协作的影响,依据合作主体间的交流方式及合作水平两个维度将现有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划分,其中契约式和联合攻关式研究属于最为复杂的正式的合作研发模式[3]。

我国学者依据现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运作机理和特点进行模式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合作模式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王章豹(2000)从产学研合作的动机出发,提出人才培养、研究开发、生产经营和立体综合四种类型的合作模式[4]。李炎炎(2004)从产学研合作结构出发,提出政府主导、企业主导、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主导、共同主导四种类型的合作模式[5]。王文岩(2008)对现有产学研的合作模式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提出技术转让、委托研发、联合攻关、共建科研基地、内部一体化、共建研发实体、人才联合培养和产业技术联盟八种类型的合作模式。李成龙(2011)依据创新网络层次、主体地位和企业吸收能力对现有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划分,并对不同类型模式的组织形式展开阐述。现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划分,划分标准的不同导致合作模式的多样化,为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纵观现有国内外关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研究现状,研究的重点在于对合作模式分类、合作模式的组织形式及各合作主体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而缺失了对产学研合作模式下高等学校相适配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分析。本文拟从现有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探究高等学校针对经管类学生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保障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有效运行。

2 产学研背景下经管类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经管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对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突破、改进和再创造。由于现有的教育体制,学生的教学重点普遍偏向于理论学习和模式实验,其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尽管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安排中加入实践环节,但对于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所能接触的岗位和实际操作的内容技术含量低,简单重复的基础性工作占了较大部分,无法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

目前,经管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现状表现在创新的主动性较强、创新思考能力欠缺和所取得的创新成果较少这三个方面。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如何在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经管类本科生教育的核心,也是高等学校需要重视和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对已有研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经管类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出发,提出如下产学研背景下的几种人才培养模式。

2.1 参与科研项目培养模式

现阶段,高校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相互独立的内容,特别是本科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学科基础理论的讲授,而科研工作多是研究和解决国家发展、企业生产实践和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然而,科研工作中的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程度和运用情况关系着产学研合作的成效。

实际上,如果学生能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不论是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还是调研工作,不仅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新的思路,发现和探索新的研究点,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降低学生参与研究的门槛,允许其参与教师的现有研究或者独立申请企事业单位的研究课题,为学生参与研究提供机会。对于经管类学生,其专业学习的内容和将要从事的工作多为企业管理方向,在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和毕业实习阶段,企事业单位可为高校教师和学生们更好地完成研究内容而提供便利,深入企业部门进行实际调研、深入生产实际和参与企业管理相关内容,接触和处理具体问题,开拓思路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

通过这一环节的培养和锻炼,高校师生可将经典的理论管理方式、方法和生产管理实践相结合,不断摸索和创新适合于当地企业发展的理论和管理方法。当然,这样的培养模式并不具有普遍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勇于、乐于深入研究问题本质的精神。

2.2 创新型教学培养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多是以听为主的被动接受知识,留给学生自身进行思考的时间较少,阻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方式适用面较广,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授较多的信息,但是教学形式过于死板且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想学生能够在接收知识的同时,产生新的思想和提出新方法,需要教师改变和创造性设计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不断升级,企业的组织形式进行着适应性的改变,有针对性解决不同问题的团队结构应运而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高校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和安排适合学生以团队形式学习和解决新型教学形式。如要求学生对本地区某一类产品的需求特点进行调研时,可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的研究、对高校合作的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运用互联网对需求方的需求心理和要求展开调研等内容。对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最终取得的成果质量进行评估,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一部分。

对于创新型教学方式的转变,对高校教师提出较高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又要有较高的教学设计能力。高等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从制度建设方面加以转变,提高对经管类创新教学研究的投入和支持,为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和教学提供平台。

2.3 产学研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三方的有效合作可发挥各主体的优势和特点,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高等学校具有充足的人才资源,科研院所具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企事业作为微观主体在社会中发挥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来自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深入理论研究最终都要落实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并对科研内容的有效性进行实际的检验。对于高等学校开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运用产学研合作的契机,更进一步地实现更为深入的合作体系,实现产学研三方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中,重点做好高校同科研机构的合作方式和高等学校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方式。

对于经管类高校教师来说,在开展科研工作过程中,其项目的研究重点集中于经典经济管理理论的再剖析、再思考和再创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一些专门的科研院所,其研究人员较多从事实践性研究,直接指导和处理生产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现性。结合两个主体的特点,可改变经管类本科生单一的高校培养主体的状况,联合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加强校研合作。高校可通过特约聘用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对学生进行授课,指导学生实践环节,同时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有机会加强研究交流,丰富和完善研究项目的体系。

经管类本科生具有较强的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其毕业后的走向多是从事企业的管理技术岗位或管理行政岗位。然而,经管类本科生尽管具有较好的经管素养和专业知识,由于缺乏实际的管理实践经验,使得学生在毕业时期应聘时觉得茫然,较少学生有机会直接进入企业的管理岗位进行工作。高校需同企事业单位进行加强深化合作,成立独立的经管研究中心,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企业现存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员工绩效低下、对宏观经济的预测、企业的生产计划、更为有特色的营销计划等现实问题,可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调研研究帮助企业实现走出困境和实现更好的发展。

3 结语

在当前强调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时代,高校如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关系到高校自身的生存发展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问题。由于高校本科教育理念的滞后、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同市场需求错位、师资队伍水平等因素,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创新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社会要求等问题。新时期,高校进行教育改革需要充分重视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高校需加强同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深化合作,联合教育和培养学生,不断创新和完善产学研背景下经管类本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多种形式开展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

[1] 王章豹.产学研合作:模式、走势、问题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3).

[2] 李炎炎,叶冰,等.产学研合作模式分类及其选择思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0).

[3] 王文岩,孙福全,申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分类、特征及选择[J].中国科技论坛,2008(5).

[4] 李成龙.产学研耦合-互动创新机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1(10).

[5] 尤祖明,迟强,潘明财,谢绪磊.产学研用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猜你喜欢

经管类产学研本科生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