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科建设 完善发展平台
2014-03-11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保持和建好已有特色学科,培育和发展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清学科建设思路,优化专业结构,大力推进学科相互依托、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和集成。
一、发展平台不断完善,学科建设趋于成熟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科布局更加合理、学科实力逐渐加强。目前,已有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和自治区重点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以及校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也已确立为新疆大学5个重点培育优势特色学科之一,这为进一步提升经济管理学科在新疆乃至全国的学科地位创造了稳定的发展平台。
学院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学科建设方针,抓住特色、扶优建优,集中力量重点发展优势学科,多方位开发学科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综合利用、高效共享,构建宽厚的立体化学科建设平台,并进一步加大向管理学学科倾斜的力度。整体布局、优化学科结构,结合当前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学院学科建设现状,切实加强对学科调整和建设的组织、规划工作,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从人力、物力、财力诸方面保证对学科建设的投入。集中力量,增加学位点、重点学科建设投入,保持原有规模,在继续抓好本科教育的同时,加强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强化团队建设,培育优势、特色研究领域,通过培育以学术领军人物为核心,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中坚,强化研究团队建设,优化学术团队结构,打造学科优势、特色研究领域。
在学位点建设方面,初步形成由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二级博士点和“政治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与管理”5个二级硕士点和工商管理硕士(MBA)构成的经济学与管理学两大学科学位建设体系,形成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驱发展的格局。日渐成熟的学科建设,为进一步提升学院综合实力构筑了良性的发展环境和优越的发展平台。在此基础上,学院积累了长期而丰富的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经验和相对稳定的培养方案,成为新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咨询的中心基地。
二、师资结构日趋优化,师资力量逐渐增强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学院根据教学规模及发展趋势,确定专业师资数量,不断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采取多样性、多渠道的方式培养符合专业教育要求和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勤于钻研业务、爱岗敬业、精诚团结,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教书育人的专兼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后和博士,使教职工总规模保持在100人左右,举全院之力培养学术领军教师,尽力打造一支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通过聘请和申报长江学者、天山学者,树立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术旗帜,提升学院科学研究实力和学术影响力。通过“传、帮、带”的团队建设,使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断提高,45岁以下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不断提高,争取所有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以上学历。
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积极落实“新疆大学天山学者计划”,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国内一流、在本学科领域做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的学科带头人,大力带动学科群的发展,迅速提升学院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对学科带头人,学院在科研资助和津贴发放方面根据学校的资助给予响应的配套支持。切实落实“新疆大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建设优秀学术团队,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学位点建设打下坚固基础,促进创新团队中成员的成长。鼓励团队协作,提倡集体攻关,增强梯队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进取心。积极探索人才组织新模式,建立和完善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学术队伍的机制,使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团队和重点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经济与管理学院师资梯队建设方案”,加强考核管理,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教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制定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发挥考核对师资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切实实施“新疆大学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及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促使后备领军人物脱颖而出。加大力度、创造条件,不断改善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合理使用人才,全心营造人才稳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
学院通过师资团队建设,使全院教师的学历结构趋于优化,师资队伍中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达19人,在读博士12人。此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逐步形成了由5名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为引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资团队,其中45岁以下教师占比64%。通过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初步形成了具有传承精神的团队,为进一步提高学院的教学和科研质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科学研究能力不断提高,通过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近几年来学院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在内的各类国家、省部级课题135项,课题总经费达621.3万元。
“十一五”期间借助教育部春晖计划不断拓展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视野,并派出了17人次教师赴国外访问、进修。此外,通过承担“十二五期间乌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布局研究”、“阜康市十二五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思路、定位研究”、 昌吉州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专题“新疆人口发展思路、目标及对策研究”、自治区党委人才办“新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专题“新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自治区外专局“新疆引智成果跟踪研究”、 新疆昌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十二五规划”以及人保财险新疆分公司委托项目“员工信用管理系统开发”等横向课题,经济与管理学院充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决策咨询服务。
在科学研究成果方面,几年来学院教师在《预测》、《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软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以及《世界经济》在内的各类CSSCI来源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62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著作12部,在相关研究领域和社会各界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形成了“经济大系统分析”、“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创新”、“中亚经济”等针对性强、实践应用价值高、特色鲜明的科学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学院的科学研究成果共有24项获各类奖项,其中自治区人文社科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丰硕的科研成果得到社会认可,同时也为后续研究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