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立体化调度培训管理体系的思考
2014-03-11彭智勇
彭智勇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 调度所,广 东 广州 510088)
铁路局调度所是铁路运输生产的调度指挥中心,安全责任重大,生产任务繁重,为了培养能够适应这种需要承受巨大压力,具有扎实业务功底和应急应变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调度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开拓培训管理思路,构建立体化调度培训管理体系。
1 调度培训存在的问题
1.1 培训形式单一
调度培训的内容重复多,难以激发起调度员的学习兴趣。理论教学多,实际操作培训少。理论教学条条框框多,比较枯燥,缺乏丰富有效的培训方式。
1.2 培训师资自身素质不适应
调度所培训师资少,教学任务重,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增加,调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培训师资接受培训的机会少,教师和学生接受同样层次的东西,不能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和传授。
1.3 调度人员接受培训的自觉程度不高
调度整合以后,造成了大量的两地分居,很多调度员长期两地奔波,家庭的问题因两地分居而无法解决,调度员心理负担重,对接受培训存在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培训和自觉学习业务的人较少。
1.4 新招聘调度人员的素质逐年下降,培训的接受能力较低
因为前几年铁路新招收的员工很少,大学生更少,各单位普遍出现了人员断层和缺员,加之近几年调度所招聘了大量调度员,出现了无人可选的现象,新招聘的调度员素质一批比一批差,这也给调度培训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1.5 培训的针对性欠缺
调度所工种多,同一工种不同岗位的差别也较大,要实现全工种全岗位的针对性培训难度很大。而全工种一起参加的培训针对性差,培训效果不理想,也会造成一些培训的负面影响。
2 构建立体化调度培训管理体系的对策
2.1 与大专院校开展广泛合作,进行调度综合管理培训
通过对领导层、管理层和技术骨干的综合管理培训,实现调度管理人员三大转变:一是在发展理念上,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从“业务型”向“复合型”转变;二是在管理措施上,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三是在文字功夫上,从能干不能写的“简单架构型”向能干又能写的“丰富知识型”转变。
2.2 强化日常培训的案例研讨,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方法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这种“堑”从实践中吃,“智”从总结中长,所以案例研讨是一种很好的培训方式。应急处置人员全程跟踪非正常情况的处理,对事件的前因后果都很清楚,对处理细节的错与对,得与失掌握得更清楚,由他们整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与各班组一起研讨,不仅能够更好的将规章制度的理解通过具体案例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还能让每一个调度员将别人的教训作为自己的经验,更实用、更实效。
2.3 与业务处室紧密联系,邀请业务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定期培训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
业务处室是专业的管理部门,邀请业务处室专家讲课,能让调度培训更专业,更深入,更能了解规章制度的来龙去脉,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2.4 拓宽现场培训的广度,定期到现场学习,熟练掌握“人、车、天、地、图”
定期组织调度员到现场,通过添乘机车、跟班劳动、开展座谈会、联劳会、专题调研等方式,获取调度员需要掌握的知识,熟悉运输组织联动机上的有关人员,做到有的放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5 创建和优化调度命令模拟培训系统
调度命令培训是调度培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搭建每个列调台的命令环境,实现拟写本台的施工命令与非正常情况处理的调度命令培训,实现调度命令模拟培训常态化。
2.6 研发调度仿真培训系统
研发调度仿真培训系统,满足调度指挥系统基本功能操作、各种非正常场景应急处置培训、业务考试的要求,做到随到随学、随到随考,实现培训和考试高度贴近调度实际,缩短调度员学习周期,提高处置非正常情况的能力。
2.7 建立和完善预备调度员的培训机制
调度员培训周期长,要求的时间紧迫,使预备调度员的培训成为了调度所一大难题。要破解这道难题,就必须建立和完善预备调度员的培训机制。通过与大专院校、站段联合培训,满足预备调度员顺利单独作业的需要。编写培训教材,制定一整套预备调度员培训管理制度。建立月度综合考核制度,引进竞争淘汰机制,实行业务学习和生活的一体化管理。
2.8 开展全员拓展培训
素质拓展全员培训围绕调度员身心现状和责质拓展需求进行,既有传统的教培方式,也有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学习考察等教培方式,包括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拓展训练、环境教育、作风教育、缓压训练、心理调适等培训内容。培训课程要贴近实际、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受训后思想、心灵、身体、知识、能力等能得到较好的锤炼。
2.9 开展个性化培训和考试
调度所工种众多,岗位众多,集中统一的培训难以做到面面兼顾,针对性不强。在以年度技术比武、持证上岗为核心的考试以外,推行个性化的培训和考试。调度班组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自学和讨论,每人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出一份试卷,以案例分析和应急处置为主。考试的时候在同岗位的四个班组调度员所出试卷中随机选择,保证每一个调度员的考试卷都不相同。通过调度员自学、自己出卷,达到更有针对性的学习目的。
3 构建立体化调度培训管理体系的效果
3.1 开拓调度员的思路,提升调度培训层次
立体化的培训体系将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结合,趣味性与严肃性相结合,达到了开拓视野、学以致用、久久回味的效果。这正是“思路决定出路”,凸显了培训层次提升的理念。
3.2 提高调度员的幸福指数
现场教学和体验式教学,寓快乐于教育培训中,使人在教育培训中得到快乐,幸福指数得到了提高。人快乐,对新生事物的接受会更快捷和有效。现场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是快乐的培训,是教育培训的发展方向。
3.3 强化团队合作,提高实现目标的能力
通过拓展培训的方式,可以强化组织纪律性的训练、团队协作性的训练、自主工作性的训练、目标达成力的训练、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3.4 提升调度命令发布正确率,减少因调度命令错发可能导致的损失
坚持调度命令模拟培训,能够最大程度的使调度员熟悉调度命令的发布,养成良好的发布习惯,降低错误率,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5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减少事故影响造成的损失
通过调度仿真系统的培训,使调度员具备应急处置的业务能力,通过拓展培训的缓压训练、心理调适,使调度员在应急处置时降低压力,不慌不躁,提高应急处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减少事故影响造成的损失,提高运输效率,增加运输效益。
3.6 提升预备调度员培训质量,减少培训成本
通过建立和完善预备调度员的培训机制,提升预备调度员培训质量,大幅压缩培训周期,减少了培训成本。
4 结束语
调度培训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开拓,构建立体化的培训管理体系,继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这套管理体系,为调度人才的培养,为安全生产的保障,为经济效益的创造,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