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人物性格分析

2014-03-11

科技视界 2014年4期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菲比守望者

谢 敬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1 写作背景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在1916年1月出生美国纽约,他在新汉普郡长大,之后上过三所大学却未曾获得学位。早在他15岁的时候就开始写作。当他21岁的时候,他的第一篇文章得到了发表。《麦田里的守望者》完成于1951年。

2 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分析

霍尔顿·考尔菲德的基本背景:

(1)基本情况

霍尔顿是个仅有16岁的中学生,他因为学习成绩太差而刚刚被潘西中学开除。尽管他很聪明并且十分敏感,但是他的口气却显得愤世嫉俗,而又疲惫不堪。由于对周围世界的虚伪和丑陋难以忍受,他甚至企图用一种玩世不恭来保护自己,以免自己痛苦和失望。然而,他对周围人们的一系列批评也同样体现在他的身上。他也会因为自己的缺点而烦躁不安,有时候还会表现得很“假模假式”、刻薄和肤浅。

(2)名字的寓意

“Caul”指的是婴儿出生时包在头上的一层胎膜。因此,霍尔顿的名字中的“Caul”也许象征着儿童期的盲目,或者说他们往往不能看到成人世界的复杂性。霍尔顿的全名可以念成“Hold-on-Caul-field”,即他想抓住他认为真实的事物,而这恰恰是他的盲点所在。

(3)生活背景

家庭背景:对于霍尔顿几次被开除的事实,他的父亲从不会尝试着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并帮助他找出原因解决问题。相反,他对待霍尔顿的态度是十分粗鲁的。霍尔顿的妈妈一直没有从小儿子艾里之死的悲痛中走出来,对于霍尔顿更是平淡而冷漠。父母的冷漠态度让霍尔顿不敢回家向他们诉说,当然他也没有勇气在父母那里获得帮助与安慰。这些就向我们暗示着霍尔顿的父母没有给他的生活以及精神世界以指导和帮助。霍尔顿的父亲是一位很成功的律师,他理所当然地把霍尔顿送到最好的学校读书为了在他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是他却完全忽视了对霍尔顿在精神上的关心。霍尔顿生活在富裕的家庭,在最好的学校读书,但是他却一点都不开心。他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是敌视的,包括同学、老师、一切的一切。他觉得他的同学都是愚蠢的,老师们说的话都是谬误。最后,霍尔顿由于考试失败而被潘西中学开除。

学校背景:霍尔顿生活在富裕的家庭,在最好的学校读书,但是他却一点都不开心。他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是敌视的,包括同学、老师、一切的一切。他看不惯室友斯特拉雷德的一举一动,也十分讨厌同学阿克利,甚至连阿克利坐在他的椅子上也觉得不舒服。他觉得他的同学都是愚蠢的,老师们说的话都是谬误。然而,他却不讨厌他的语文老师安多里尼,这或许也是他学习的所有科目里语文是从未挂科的原因。可最后,霍尔顿还是由于其他所有科目考试失败而被潘西中学开除。

社会背景:在纽约这样一个热闹、繁华的城市,一个以成功和金钱为中心的城市,对于霍尔顿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是霍尔顿却想要逃离它。他觉得没有一个地方适合他。即便是这么大的世界,也没有他的容身之地。因此,他觉得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才真正的适合他。

3 对于霍尔顿的语言描写

(1)“不过博物馆里最好的一点是一切东西总呆在原来的地方不动。谁也不挪移一下位置……谁也不会改变样儿。唯一变样的东西只是你自己。”

这一段引自第16章,霍尔顿在解释着他为什么喜欢自然历史博物馆。在他与萨利约会前,为了消磨时间,霍尔顿决定从中央公园步行去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路上,他回想着随学校去博物馆参观的细节。霍尔顿已经显示出了他的恐惧,而且他不知道该如何对付冲突、混乱和变化。博物馆呈现给他的是他能够理解的生活景象:这是一个凝固了的、寂静的、永不改变的世界。霍尔顿可以对陈列窗里的爱斯基摩人进行思考、评判,但爱斯基摩人却永远也不能反过来评判他。每次回到这里,他都变了模样,而博物馆里面的一切展品都始终如一,这这使他不安。那些展品代表的是霍尔顿渴望生活于其中的简单、理想化、甚至可以被驾驭的生活景象。

在最后一句,霍尔顿用的是第二人称的“你”,而不是第一人称的“我”,这一点很重要。这仿佛是霍尔顿在努力地使自己远离那不可避免的变化过程。然而,这种幻想的不可能性正是霍尔顿境遇的悲剧所在。当他真的到了自然历史博物馆,他却决定不进去,因为那将使他脆弱的幻想的世界与真实世界相撞时受到冲击。他希望生活就像是博物馆里面的陈列柜一样凝固不动。

(2)“我会站在悬崖边上,我要做的事情就是抓住每一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的意思是不管那些孩子们从哪个方向跑过来,我都要抓住他们。我一整天就是干这样的事,就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段话是可以说是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霍尔顿在回答妹妹菲比离开的要做什么。霍尔顿把听到的歌词融入了自己的幻想,他想要成为他幻想中的人,充当着纯真的保护神。然而,这恰恰也表明了霍尔顿喜欢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逃避真实的世界。而当霍尔顿承认这样的观点有点不切合实际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找不到一个可行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幻想反映出了他的纯真以及他对纯真无暇的青春的向往,当然还有他要保护那种精神的渴望;这也代表了他与现实的极度脱节和他的世界观的幼稚

4 对于霍尔顿的侧面描写(象征)

4.1 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文本部小说的标题,它出现在第16章,那是霍尔顿非常欣赏的、一个不在人行道上而是在马路上行走的小男孩唱的罗伯特·彭斯诗词“相遇在麦田”中的一句。在第22章里,当妹妹菲比询问霍尔顿的生活打算时,他用了诗中的意象“麦田里的守望者”做了回答。霍尔顿想象着有一块悬崖边上的麦田,孩子们在那儿玩耍、嬉戏、他说他愿意去保护那些孩子们,如果他们往悬崖边奔来,他就会奖他们“捉住”。菲比还指出他听错了词,他认为是“你要是在麦田里捉到了我”,但实际上是“你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我”。

歌词“相遇在麦田”问的是两个远离大众的人在天地里的浪漫相遇是否正确,即使他们没打算相互承诺。

4.2 霍尔顿的红色猎人帽

红色猎人帽是20世纪美国文学中最著名的象征之一。他和霍尔顿的形象分不开,这是因为它象征着霍尔顿的独特与个性。帽子本身也很怪异,它表明霍尔顿希望和他周围的人有所区别。同时,他对帽子非常的在意——每次戴着它的时候他都会提起,但如果在他认识的人的旁边,他很少戴它。因此,红色猎人帽的存在反应了小说的中心冲突:霍尔顿对于疏离的需求和对同伴的渴望的对立。

和所有的猎人帽一样,即使霍尔顿的帽子象征着他的隔离,它最终代表着更积极的意义,即保护的作用,尤其是对孩子纯真的保护。在霍尔顿准备离开妹妹到西部之前,菲比把自己的圣诞钱给了他,以便他旅途中用,而他把最能代表他的帽子送给了心爱的妹妹,并希望能够保护她。这样一来,帽子反面的象征意义似乎不再存在,而如同人们最初制作帽子的意图一样,更多地是强调塔的积极的起保护作用的价值。

4.3 中央公园里的鸭子

霍尔顿对那些鸭子冬天里到哪儿去的好奇反映了他性格中真诚和孩子气的一面。因为书中的一大部分,他的语气听起来都像是一个对世界充满抱怨的老人,但是在寻找鸭子的时候表明了他少年时的好奇和他很乐意对神秘的世界进行探索。

5 霍尔顿的性格特点总结

5.1 撒谎和欺骗

撒谎和欺骗是“假模假式”系列中最明显和伤害人的因素。霍尔顿对 “假模假式”的定义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一种自欺欺人的基础上:他似乎大多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了那些自以为是,或者拒绝承认自己缺点的人。但是撒谎也是一种“假模假式”,一种意味着无情、冷淡、甚至残酷的欺骗。霍尔顿自己也犯了这些错误。他随意而重复的谎言完全地凸显出了他的自我欺骗——他拒绝承认他自己的缺点,更不愿意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对周围人造成影响以及怎样的影响。通过他的撒谎和欺骗,我们也不难看出霍尔顿和他所批评的人一样“假模假式”。

5.2 恐惧

人际关系,亲密和性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反映了小说的主旨。肉体关系和情感关系打破了霍尔顿与他人隔绝的框架。而这些复杂的、不可预测和潜在的冲突和变化都是霍尔顿对于成年人世界的恐惧。如同霍尔顿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陈述的那样,他喜欢沉默的、静止的、可预测的和一成不变的世界。在观看菲比睡觉的时候,他把自己关于儿童理想化的观念强加于菲比身上。但是在现实世界的人际关系中,人们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菲比和他理想化的儿童观念也不一样。因为人不可预测,这一点迫使霍尔顿不得不对自己的自信和自我价值产生了怀疑。由于不得而知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弟弟艾里的死而引起的,霍尔顿不能恰当地处理好这一系列的问题。结果,他将自己与外界隔离,恐惧一切亲密的关心。即使霍尔顿也曾努力过,但是最终都在最后一刻毁掉了。

5.3 孤独

可以说,霍尔顿的疏离就是他的孤独。小说中的很大部分描述了霍尔顿走马观花般地约见一个又一个的朋友或是其他人之后,又几乎疯狂地渴求伴侣的情景。然而,他的行为说明了他的孤独,他从来都不肯对自己的疯狂的行为进行反思、反省,因此他也就不能够明白自己的行为。霍尔顿凭着他的疏离来保持他与世界的隔离和对自己的保护,因此他摆脱孤独的尝试也一次次地被他自己中断了。霍尔顿到最后都没有给简?迦拉格打成电话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孤独是霍尔顿经历疏离的表现;它既给他带来了痛苦,同时也是他安全感的来源。

[1]塞格林.麦田里的守望者[M].施成荣,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2]Brown,Gerald.J.D.Salinger.Ed.Harold Bloom[M].NewYork:Chelsea House,1987.

[3]Unrue,Jack.New Essay on The Catcher in the Rye[M].New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猜你喜欢

麦田里的守望者菲比守望者
童话般的美好世界——菲比·瓦尔作品欣赏
果蔬PARTY
菲比熊 BCES4002A
守望者
汉白路的守望者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守望者:动态漫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