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
2014-03-11徐雪峰刘万辉
徐雪峰 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职业指导课,但职业指导工作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差,成效不显著。比如:将职业指导课的授课内容仅仅作为一门陈述性知识教授,诸如政策法规、职业分类、职业道德等,缺乏有针对性的个体指导;教学形式单一,仅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社会实际脱节;有些学校虽也安排企业人员来校作讲座,在校内安排模拟应聘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大多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等等。所以,只有根据高校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尽快建立起新的有效的职业指导体系,为高职学生就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就业需求,才能有效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1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对职业指导课程的重视不够,观念陈旧
近年来,尽管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相继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但很多领导与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开设职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但是,部分高职院校认为职业指导课程就是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程,只是在学生毕业前临时突击进行,有的职业指导课程单纯注重传授择业技巧和方法,了解国家有关部门的毕业生就业政策等等。而有些高职院校的领导与教师认为职业指导课程可有可无,甚至觉得是多此一举,因为他们觉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主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对职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和缺乏对它的正确认识,都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创新的障碍。
1.2 职业指导课程内容杂乱,缺乏系统性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就相当于针对毕业学生的就业指导课,因此,职业指导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就业形势的分析、面试技巧的培养、简历的制作、就业政策的讲解等旨在帮学生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方面的内容,忽视了职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生涯的规划、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课程内容的安排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有些是老师根据自己的意愿或者专长自行安排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发挥不了职业指导课程应有的作用。
1.3 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中,以课堂讲授的方式为主,教学具有单向性,从而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的培养、专业兴趣的提高等方面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长此以往,职业指导课程将流于形式。
1.4 职业指导师资匮乏,缺乏有效性
职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综合应用型课程,对师资水平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和就业市场,同时又需要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知识。而大部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师由行政管理人员或学生的辅导员兼任,他们虽然经常和学生打交道,熟悉学生的身心特点,并且也比较了解当前的就业市场信息,但是没有经过系统的职业指导方面的培训,对职业决策、职业经营等内容也不熟悉,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技能技巧,并且进行职业指导仅是他们工作的很小部分,大多只是一种兼职性质的工作。因此,难以保证职业指导课程的有效实施。
2 影响高职职业指导课程有效开展的原因分析
2.1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制约了职业指导课程的开展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不一样的特点。首先,高职院校生源具有复杂性。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有来自普通高中的,也有来自中等职业学校的,这些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前所处的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都不一样,学习水平、心理状态、学习期望等相差较大,这样就加大了对他们进行职业指导的难度,也给职业指导课程的开发带来了困难。其次,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较多。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都是因为不能上普通大学而不得已进入高职院校入读的,他们一般文化基础比较差,欠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是被家长逼迫进来的,总会觉得自己同大学生相比会低人一等,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同时,目前社会上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对前途感到很悲观,没有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职业指导课程的开展。
2.2 高职院校基础薄弱,缺乏开展职业指导课程的良好条件
首先,高职院校的领导、教师缺乏对职业指导课程应有的关注。由于职业教育职业性的特征,高职院校把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把关注点放在了学生技能的培养上,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仅仅在学生毕业的时候才会意识到给学生上一两堂就业指导课程。
其次,高职院校缺乏开展职业指导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我国高职院校建立的时间还不长,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职业指导起步也比较晚,有关职业指导的理论大多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缺少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指导理论。同时,职业指导课程在高职院校出现的时间更是晚,因而实践经验很有限,这些都影响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的有效开展。
再次,高职院校缺乏进行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物力与财力支持。虽然近年来国家开始逐渐重视高等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在数量和规模上也有所发展,但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在政策上的支持,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还是较为有限。
3 构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对策
3.1 明确职业指导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设计和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检验和评价课程效果的依据。所以,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目标是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认知领域。通过职业指导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了解本学校的基本情况,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知道各专业所对应的相关职业与职业群;通过一定心理测试或调查,了解自身的兴趣、能力、个性特征等;熟悉国内外的职业指导理论;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等。
其次,在情感领域。通过课程的学习、体验和实践,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职业理想和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成为一个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人。
再次,在技能领域。通过职业指导课程的学习,学会正确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的方法,学会一定的社交技能,学会获取求职信息的方法、懂得自我推荐等。
3.2 制定全程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体系
职业指导课程安排应遵循科学性、职业性原则,达到全程化、专业化职业指导课程要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大一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帮助学生认清自我,科学制定职业目标。大二阶段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储备能量,此外还要开设创业指导课,使学生对创业所需条件与要求有清楚的认识,为将来自主创业做好准备。大三阶段开设就业指导课,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保证学生顺利就业针对毕业生,应开设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应侧重就业法律法规指导、就业技巧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心理指导等方面,要特别重视对毕业生的模拟训练(如举办模拟招聘会)和心理辅导,在此阶段,开展个别指导与咨询非常有必要,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作出相应的指导。
3.3 采取灵活多样的职业指导方式
职业指导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授课方式应灵活多样,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针对以上课程内容的安排,应将课程分为若干部分,分别由专业老师或行业专家来任课,相互弥补不足之处。应以课掌讲授为主,专题讲座、个别咨询为辅,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地进行有关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也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如通过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的学习更为主动,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还应考虑理论指导和实战模拟相结合的特点,应建立实习基地,使学生边学习边工作,亲身体会一些社会职业的要求,了解社会职业规范和素质要求。
3.4 增强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健全化
(1)严格职业指导教师的选聘、考核制度,保证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
各院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选聘方案,制定一个专业化职业指导人员的选聘指标体系,选拔合乎条件、具有胜任能力的优秀教师从事职业指导工作。各院校还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职业指导教师的考核制度,在加强培训、指导的基础上,对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可由学校发证上岗,考核不合格的可进行再培训直至合格。学校对于职业指导教师的教学情况也要随机进行监督、检查和考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程结束时还要对教师进行考评,要求教师做出教学总结,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整体的梳理,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正。
(2)关注职业指导教师的发展,加强职业指导教师的培养
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培训活动,努力为教师创造学习深造、学术交流的机会和条件,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化素质,保证就业指导队伍的稳定性。职业指导教师必须受过严格、系统的职业指导培训,在职业生涯设计、就业心理调适、就业市场预测、人才素质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并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3)专兼结合,丰富师资队伍的来源
稳定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程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师资队伍的构成应当以专为主,专兼结合。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是职业指导工作稳定、顺利开展的基本要求,应当由就业中心的专职指导人员,心理辅导教师以及辅导员等一起担任,并发挥各自的优势。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一方面要服务学生和用人单位,另一方面又要紧密联系市场,迎合市场的需求,因此,除了专门的师资,高职院校还应当从校外聘请一些兼职教师,丰富和扩大师资队伍。这样的兼职教师可以是著名的企业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或者成功的校友等等,相对于学校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他们对就业市场、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就业需求信息等有更直观和深刻的了解,能够解决学生的一些实际需求。
3.5 加强职业指导的信息化
各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应该建立科学实用的人才供求信息系统,应该设专人负责,专门采集地区性的就业综合信息资料,并及时在网络公布。同时应该引入在线学习模式及网络化学习模式,提供给每个学生亲自参与的机会,也能有效地实现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1]高江荣.基于“个性发展”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体系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3(32).
[2]陈亚鸿.构建高职院校职业发展教育课程群[J].职业技术教育,2013(27).
[3]郁晓燕.高校个性化职业指导的途径[J].教育评论,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