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来自大连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调查
2014-03-11盛隆言
文/盛隆言
2014年伊始,对于旅顺来说,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连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复函”的下发,这里成为东北地区最炙手可热的投资热土。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成为现代产业集聚的新高地
成立于1992年的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其独特的优势造就了无穷的发展潜力,优越便捷的国际港口、铁路轮渡、高速公路和物流枢纽孕育了无穷的发展商机。正因为如此,旅顺开发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旅顺全面对外开放等重大机遇,围绕建设国家级开发区的奋斗目标,以建设促引进、以引进求发展、以发展惠民生,着实探索实践并走出了一条跨越升级之路。2002年晋升为省级开发区,2005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首批保留的145个省级开发区之一,2008年纳入辽宁“五点一线”重点支持区域,2009年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2010年作为旅顺绿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点发展区域。201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新起点,旅顺开发区更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倾力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
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培育人才和科技教育优势,着力打造开放创新先导区。为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旅顺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对外开放、经济管理、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实施全方位改革,使其行使更大的自主发展权、自主改革权和自主创新权,旨在进一步发挥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坚持“人才优先、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新理念,把人才和科技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开展“引智”工程,先后引进齐车铁路货车研发中心、中国北车集团动车组和机车牵引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6家,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2个,研究生、博士后工作站3个,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打造国内一流的轨道交通研发基地、新能源催化剂研发基地夯实了基础。充分发挥高校多、研发机构多、人才智力密集等优势,加快产、学、研相结合步伐,推动开发区由“制造型”向“创造型”转变。当下,入驻园区的4所高校在校生数量已达3.6万人,为打造开放创新先导区提供了雄厚的人力和智力储备。
以保存量、重招商、扩增量、促开发为抓手,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打造绿色产业聚集区。按照国家级开发区的标准和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产业转型和全域城市化“双轮”驱动战略,旅顺开发区突出存量提升和增量扩充两条主线,力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高端化发展方向,推进船舶制造、轨道交通和重大装备制造率先崛起,重点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领军企业,引导骨干企业帮助中小企业盘活闲置资产,实现存量资源回报最大化。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年产值超200亿元的现代造船产业基地、产值超200亿元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产值超300亿元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二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总投资27亿元的旅顺新港改扩建步伐,提升港口吞吐能力。以纳入大连市八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港航物流园区和农副产品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为契机,建立连接东北与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的物流服务网络,倾力抓好总投资13.5亿美元的科技全球公共采购供应链基地项目建设。力争用3—5年左右时间,打造年交易额40亿美元的国际采购供应链基地和年产值超300亿元的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三是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实施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42个,截至8月末已开工39个,开工率为93%。重点推进总投资60亿元的旅顺西部临港新城核心区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150亿元的天门山绿色生态度假城项目和大机车三期项目,力推11个项目早日竣工投产。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近年来,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北车集团、日本今治株式会社、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等一批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已先后在开发区建立生产基地,落户各类企业达200余家,基本形成了船舶制造、轨道交通制造等产业集群,且已纳入到大连市千亿元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
以航空、公路、铁路、轮渡、客滚、轻轨等交通优势为抓手,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坚持把环境作为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实施渤海铁路轮渡、沈大高速公路延伸线、城市轻轨等重点工程。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七通一平”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推进西部临港新城核心区建设,全力打通52号、41号两条交通主干道,完善1.5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西部临港新城商业中心项目建设。按照现代化城市建设标准,加快医院、图书馆、文化场(馆)等公用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其城市功能。力争用3—5年时间,建成新的城市中心。未来5年,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将达到200亿元以上。二是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城市空间。按照国家和省、市总体要求,严格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节约集约利用,现已释放出15平方公里可利用土地,加快推进产城融合进程。三是做精做优城市绿化工程。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依托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海岸景观保护,大力实施生态工程,推进城市小区、企业、道路环境改造及河流的生态绿化,努力建设花园型城市,打造吸纳和承载各类项目的亮丽名片。力争到2015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5%以上。不难看出,旅顺开发区在建设航空、公路、铁路、轮渡、客滚、轻轨等“六位一体”交通优势的同时,已把加快全域城市化进程、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逐渐变为现实。
以发展为民、发展惠民为抓手,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打造宜业宜居的新城区。坚持发展为民、发展惠民理念,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一揽子惠民政策,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的居住、就业、就医及子女上学等一系列问题。一是把保证动迁群众安居乐业作为首要任务。为加快回迁区建设,现已累计建设130万平方米,2014年已有4个回迁区3397套房源交付使用,进而彻底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逐步实现其全域城市化。同时,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通过引进外来企业、发展“高校经济”、实施创业培训,每年安排近1500名群众实现体面就业。二是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中心医院项目,实施免费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医疗费二次补贴、大额医疗费补助等政策。推行教育奖励扶助,实现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使包括外来务工群体在内的尽可能多的人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三是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星级平安小区”创建达标率在50%以上。力争用3—5年时间,初步建成绿色、生态、富庶、文明的临港新城。近年来,旅顺开发区已为群众解决上述民生问题累计投入5亿多元,今年还将投入3200万元用于民生工程建设,截至8月末已发放各类惠民资金1610万元。大连市委领导曾赞誉:旅顺开发区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宜业宜居新城区,其做法难能可贵,值得学习借鉴。
眼下,处于世界三大投资贸易圈之一的东北亚中心区域的旅顺开发区,正铆足干劲,抢抓国家新一轮支持东北振兴的历史机遇,以勇于担当和落细落小落实精神,加快实施以港兴区、产业兴区、科技强区的发展战略,必将早日建成国内最具发展活力的千亿元产业园区,也必将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打造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