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窑装饰拓印技艺

2014-03-11杨丽静陈宁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定窑拓片拓印

杨丽静+陈宁

拓印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简单地说,就是使用宣纸和墨汁、颜料将器物上的文字、绘画或装饰拷贝下来。这种方法,可以将字迹和纹饰直接印在宣纸上,作为史料保存;亦可经过精心装裱,作为工艺品,供人们欣赏。

当代定窑装饰拓印源于2011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游目骋怀·陈文增自作诗词书法展”上,当时共展出2件定窑刻花装饰拓片,点缀于书法作品当中,使观众眼前一亮,后在巡展中引起各界人士广泛关注。

拓印溯源

拓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先于雕版印刷。可以说,它是古人的“复印机”和“扫描仪”。关于拓印的起源,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学术界亦说法不一。我国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拓本,是敦煌拓本唐太宗的《温泉铭》。唐以后,拓印术以独特的形式在各个朝代发挥着重要历史作用。

拓印,一般按手法、对象、形式、用纸分类,从手法上可分为扑墨拓、擦墨拓;从对象上分青铜拓、石拓、木拓;从形式上分立体拓、平面拓;从用纸上分干拓、湿拓等。陶瓷拓印,还属新生事物,而定窑陶瓷拓印更为首创。当代定窑装饰拓印,属扑墨湿拓法,是在定瓷素烧坯体上,利用湿拓法制作的平面拓片。定窑装饰素以刻花、剔花、印花、划花、跳刀及刻字等浅浮雕独领风骚,别于其他各窑系,非常适于拓印。

经咨询定窑文管所、博物馆及故宫博物院专家,并查阅相关资料,我们找不到定窑陶瓷方面的拓片。而现在我们所制作的定窑陶瓷装饰拓印是利用了拓印这种特殊形式,记录定窑装饰发展轨迹,对今后研究和继承定窑装饰,弘扬定窑文化探索了一条新路。

价值传承

为保护、传承和发扬定窑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研究当代定窑人的审美和视觉品味,为后人留下参考资料,2012年7月,陈文增书法工作室开始着手研究、制作当代定窑装饰拓片。经过上百次的摸索实验,技术逐渐趋于成熟。

定窑作为宋代五大官窑之一,自元以来800年的沉寂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于1976年开始正式恢复。经过以陈文增、蔺占献和焕三杰为核心的一代定窑人近40年的研究与发展,目前定窑从胎体、釉料、造型、装饰上已复原宋代辉煌,达到或超过宋代烧造水平。1984年香港《大公报》曾评价“比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1995年,河北省科委《日用美术定窑陶瓷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鉴定意见中专家评价:“瓷质接近古定瓷,工艺技术达到宋代定窑陶瓷水平,造型装饰有所创新,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时下,电脑扫描、摄影翻拍、绘画写真技术发展极快,超乎想象,通过这些方法记录历史,为多学科研究与发展提供素材已是司空见惯。而定窑装饰拓印正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手工古拓方法,抛开电脑、摄影及绘画,将古老的技艺引入定窑装饰的编辑、整理、研究工作当中,记录当代定窑刻花、剔花、印花、划花、跳刀、刻字等装饰手段,确又合其道而生返璞归真之感,突显了其手工味、原生态。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窑烧制技艺”,如何更全方位地传承与发展?备受世人关注。当今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格局,定窑文化的传承亦不能仅仅通过口口相传或以画图、文字、照片这种单一形式得以延续,而是要进一步开拓新方法、新手段加以传承。定窑拓片,这一独特创意载体的出现,无疑为其传承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清晰的拓片,让人们近距离地看到、感受到、触摸到定窑独特的形式美、装饰美、刀法美、肌理美,这些综合元素构成了定窑装饰的大韵之境,进而引起人们对定窑烧制、造型、装饰技艺的深度兴趣,扩大定窑影响,拓宽定窑文化发展渠道。

非定窑莫属

文化的发展,需要向传统学习,从本土文化、地域文化中汲取精华,更需要不断创新。定窑拓印将定窑装饰与拓印这两项中国传统技艺完美结合,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宋代五大名窑,各有千秋。以定窑为坐标,其他窑系相对而言更注重突出釉色,器物表面剔刻装饰显得略弱一些,凹凸感不强,不适于拓印。定窑是在细腻的胎质上,施透明釉,通过在胎体上直接刻花、剔花、划花、印花、雕花、跳刀或刻字,形成莲、菊、牡丹、萱草、鸳鸯、龙凤、狮子、书法等丰富多彩的浮雕纹样。这种装饰观赏性极强,刻花如写意,剔花如工笔,书法行云流水,耐人品读,回味无穷。装饰结构有局部装饰、通体装饰;装饰方法有花纹、人物、动物、车马、书法等等;纹样构成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八方连续等。风格典雅,古朴生动。所以拓印的使用非定窑莫属,且两门艺术互为佐证,相映成趣。

拓印技艺

一个好的定窑装饰拓片,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制作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主观因素,熟练的技术、丰富的经验、良好的心态等都与拓片所呈现的艺术效果息息相关。其次是客观因素,关乎齐全的工具、坯体的质量、纹饰的清晰度、季节气候的变化等。这些影响拓印的主客观因素均须克服,学会随机应变,通过掌握和运用不同的拓印手法、墨色变化,控制拓印环境,最大程度地表现其艺术效果。

定窑装饰拓印需要浆糊、颜料、拓包、皮纸、鬓刷、海绵等工具,拓印之前需要准备素烧的坯子。定窑陶瓷手工艺品制作流程为拉坯、装饰、素烧、施釉、烧制。成品陶瓷因表面施釉,非常光滑,不宜直接拓印,所以定窑装饰拓印必须在施釉之前经600至700度烧成的素烧坯体上进行。

定窑装饰拓片制作主要有上纸、扑墨、揭纸、托裱等程序,即用鬓刷沾一定量的浆糊水把纸张贴在器物上,待其晾干到一定程度时再开始拓印。抻纸时,把纸张先铺在器壁上,左手抻纸,右手用刷子蘸少许浆糊水,轻轻地边刷边按,使纸张牢牢固定在器壁上。这一工序需双手配合默契。因器物表面若呈弧形,纸张在铺放过程中势必会产生褶皱,这时必须边刷水边把褶皱的纸张轻轻抻平。这时,纸张在潮湿状态下极易拉断,所以必须保证纸张的完整性。制作人员除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外,还要有不放弃,不灰心的意志力。

待纸张晾干到泛白,用手摸起来还有一定湿度时,就是拓印的最好时机了。即用拓包蘸少许调配好的颜料,轻轻均匀地拍打素坯上的纹饰。上色过程最忌讳着急、慌乱等不稳定心态。为达到完美艺术效果,必须保持拓片上颜色的均匀性,若拓包没有磨匀,或者拓印时没有顾及周围区域色差等,肯定会徒劳而重头再来。

拓印完成后就可以把拓有花纹的纸揭下来,揭纸过程同样需要小心谨慎。因纸张在经过拓印之后,已经与器物表面粘合为一体,稍不留意就会损坏,功亏一篑。

经过拓印的纹样,因器面弧度的原因,非常不平整,所以需托画心保存,首先在拓片正面均匀喷洒白矾水,拓片背面刷浆糊,刷拭过程不能出现褶皱,然后在拓片背面铺一层宣纸并刷平,使两者紧密粘在一起,再贴到墙上,待约1小时后晾干取下,这样一张精美的拓片就制作完成了。

对比传统拓片

古往今来,拓片的制作总体上相同,但也有细微差别。在拓印对象方面,古代传统拓片主要针对的是大量石碑、甲骨、青铜器皿上的书法文字,或少量图案,定窑拓片则主要针对定窑陶瓷器物上的花纹及文字装饰。这一大一小、一平面一弧面,成为差别的根本。

世界自然遗产地广东丹霞山景区内最大的一幅摩崖石刻“别有天”书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拓片总长1090 cm,高360 cm,而定窑出土的最大件定窑白釉刻花莲瓣纹龙首净瓶高仅为60.5cm, 腹径19.1cm。当代定窑陶瓷作品最大件定窑“四海呈祥”云龙雕花瓶高66cm,最小的挂件长、宽约4 cm,与碑相比有着非常鲜明的差别。

众所周知,陈文增先生的刻花飘逸潇洒,若直接在坯体上拓印,花纹的效果不完整,画面较小,不易掌握。为保持拓片花纹的完整艺术效果,我们专门选定在特制石膏板上刻花,根据作者本人要求的尺寸,制作出玉璧形、扇形、圆形、方形等各种形状,在半干的状态下进行刻划,效果非常好。因这种方法抛开了弧面的干扰,拓印出来十分平整,且面积大,更能清晰地一睹花中生叶,叶中生花,花中生茎,茎中又生花着叶的韵律美。

在使用工具上,首先拓包的制作基本相同,但大小不同。拓包又称扑包,一般用棉布包粟米或棉花,扎紧成蒜形,上端棉布结成手把、下端形成扁圆状,质地稍硬且富弹性为佳。一般碑拓拓包直径可达10 cm,定窑拓包大拓包仅为5 cm,小的甚至3 cm;其次是颜料,传统拓印中主要用墨、朱砂,定窑装饰拓片则主要用墨、朱砂、酞青蓝。墨色庄重、内敛,朱色高贵、华美;蓝色典雅、宁静;三是鬓刷,只要大小合适,毛质软硬适中即可。一般碑拓用棕刷和软毛刷, 定窑因器形较小,主要用软毛刷。

在拓印方法上,定窑图案小巧且细腻不易拓印,器形又多为盘、碗、瓶、罐类,与碑的拓法大相径庭。碑为一个平面,且面积较大,须大刀阔斧用力;而定窑作品多为弧面,面积较小,须小心翼翼收力。

在用纸用水方面,传统拓片,多用生宣纸、白芨水,定窑拓片则采用接近透明状、有韧性的四川皮纸,这种纸对于水的吸附能力极强,花纹映衬特别清晰。而浆糊在加水的同时要加少量白矾,防止跑墨。因定窑小件作品不过3 cm至4 cm,所以在用纸、用水上更须特别小心。

文化需求潜力大

众所周知,定窑备受广大藏家和爱好者青睐,其作品数量有限,而大师作品更为可贵,且价格不菲。因此有相当一批人群除了收藏定窑原件外,更愿意通过收藏定窑附属品或替代品这一形式,实现亲近定窑的愿望。

定窑装饰拓片纹样在未来开发中,完全可以利用台历、册页、剪纸、装裱等形式附加于陶瓷作品中。或独立出来,与建筑、园林、装潢、家居、服饰等结合,在一定意义上完成、延伸和超越定窑陶瓷装饰纹样拓片之使命。

定窑拓片之所以珍贵,因为它能清晰、准确、生动地再现刻花、剔花、划花艺术和书法艺术神韵,即使当今高科技也难以达到它的 “原汁原味”。同时,定窑拓片所记录的内容,都是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据考证,我国现存碑帖约达二十万件以上,可以说是一部宏伟的百科全书。定窑装饰拓片的问世与收藏,将成为难得的保护、继承我国定窑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积累以后,定将成为记录定窑文明发展与进步的宝库,为定窑的发展铺下一条坚实的道路。

古往今来,拓片像一部记录片,历经风雨,印证和录入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轨迹。定窑拓片,亦将作为记录当代定窑人艺术生活品位与审美的一条文化命脉,为中华陶瓷文化的传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定窑拓片拓印
春天的风拓印着
杨陵区文化馆“熔古铸今·金石遗韵”杨陵区高浮雕拓片展开幕
魅力拓印,拓印美丽
简淡疏阔 意韵悠远
千年定窑 古老技艺重焕新生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拓片
你读过历史,有没有见过历史的影子
近年来定窑研究的进展和新走向
乾隆皇帝的定瓷鉴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