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民族院校美术课堂互动教学模式

2014-03-11崔清浩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750021

大众文艺 2014年20期
关键词:民族师生美术

崔清浩 (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750021)

随着中国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高等专业教育教学的主旨所在。高等美术教育在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上,既与其他学科教学有着共同点,作为艺术性、实践性突出的学科,又具有其特殊性。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努力将人已有的天赋和创造力挖掘出来。知识的传授与学能的培养相互作用、同等重要。人是社会群体的一个部分。因此,高校美术人才的培养在遵循知识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还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而要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严把课堂关,探寻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是相当重要。

民族院校由于生源主要集中为少数民族学生,他们在美术学习方面既有优势又有不足。与其他非民族院校相比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于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一方面,我国少数民族在文化、艺术等领域传承了祖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和形式,少数民族学生在长期的成长和学习中耳濡目染;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经济、教育相对落后,其原有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美术教育方式有待科学化,造成该类地区学生已有美术背景和基础与其他院校学生相比仍存在差距。

因此,借助互动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将其运用到民族院校美术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总体水平,尤其是民族地区的美术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一、互动教学模式概述

“互动”一词最早来源于德国学者齐美尔的论述,意为:两人或多人进行情感交际、信息传递,并能对彼此产生影响的过程。“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则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对教学模式、内容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教与学相互的融合。

课堂互动既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又重视学生技能的实践训练。互动式课堂使学生在一种“可理解性接受”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即:学生在一种比较宽松的课堂环境中互动学习知识和实践理论。

课堂互动依据参与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分为两类: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其中,师生互动广义上指教师和学生间的课堂互动;狭义上指教师与单个学生的互动或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互动。生生互动则基于学习者个体间的关系,它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课堂互动。设计合理的互动任务为学生间相互学习、拓展思维和进行有意义学习提供了平台,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理论知识的实践与操作。

语言学家莎沃森Shavelson(1983)指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提问、学习者水平差异、师生关系及焦虑是影响课堂互动的主要因素。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其教学理念是一致的。教学理念从根本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互动模式和效果。课堂提问是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得到教学反馈,其提问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影响课堂互动效果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同时,由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课堂互动也受学习者美术学习水平差异的制约。另外,教育心理学的实践表明:良好、轻松的课堂环境有利于降低课堂互动中学生的焦虑,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则是其前提。

二、民族院校美术课堂的问题及策略

目前,我国民族院校美术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学理念陈旧,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即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美术教育的目标在于发掘和培养人自身已有的天赋、个性和创造力。这种忽略学习者能力和个性化需求的“填鸭”式教学与艺术彰显人性、解放人性的本质和美术教育的最终目标背道而驰。这种单向教学模式的根源在于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具体表现在:“师道尊严”这一传统观念下,教师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学内容上,教师也多忽略学生的需求,选择自己熟悉和喜好的内容进行讲授,且难易度常常把握不好。由于美术生多是已经学习过多年美术知识和技法的学生,美术学习的背景和基础不同,且民族院校美术生多为深受本民族艺术特色影响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增加了学习者个体间的差异。目前民族院校美术课堂上“大锅饭”的教学现状有悖教育应当以人为本的思想。

其次,课堂上的互动仍停留在形式上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层面上,缺乏有效互动。“课堂互动”是师生间多边活动的动态过程,即包括师生间,又包括生生间。其中师生互动是师生间的双向互动,既指老师的提问、其他任务指令的安排和发出,及学生相应的回答和活动的开展完成,又指学生作为动作的发出者,就学习中的困难、心得与老师进行提问等交流。而生生互动则指学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相互间的协作等互动。其中,学生间的互动往往更为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目前,民族院校美术理论课堂上,基本以教师一讲到底或在其间由老师作简单提问,点名叫学生来回答为主,这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因为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回答问题前几乎没有过讨论或向同伴寻求帮助的机会;美术实践的课堂上,教师也只是在布置任务后,让学生自己展开绘画练习,并未对学生练习过程中的合作、互动作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引导和帮助。这导致了课堂结构单一、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自我封闭式的学习方式也不利于美术专业学生的艺术创新;教师本身更无法从中得到真实、有效的教学反馈。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

第一,从学生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本主义”教学理念主张一切以学习者为出发点。民族院校的美术教育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学生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着眼点。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民族、学习背景基础和特长,有针对性的教授相应的美术知识和设计并开展丰富的课堂任务;既重视美术知识的积累、技法的娴熟,又重视通过不同风格绘画作品的赏析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并帮助学生养成独立审美个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在课堂教学的手段方法上,教师要提高提问的质量。提问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和鼓励学生参与、收集学生反馈为主。注意结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问题应当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以内,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为前提,注意提问的难易度和问题的启发性。在师生关系和课堂环境上,教师应当树立师生平等的新型师生观。教师既是学生的师长,也是学生的朋友。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关心、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做学生信赖的良师益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与难易度适中的活动任务共同营造了轻松积极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的压力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降低、甚至避免了阻碍学生学习的焦虑。

第二,改变课堂结构,运用有效互动教学模式。美术教学是一项很直观的、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既需要教师的讲解、展示,又需要通过学生间交流和协作进而完成艺术创作的实践。这就要求民族院校的美术教师改变以往仅靠老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和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来完成教学的单一课堂结构。应当在正确理解“互动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尝试有效互动教学过度,即既有师生间的互动,又有学生之间的磋商、协作在内的多边互动。

三、 小结

课堂互动对于提高民族院校美术专业的教与学有着重要作用。面对目前国内民族院校美术课堂普遍存在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学结构单一、课堂沉闷、学生艺术创新能力弱的现状,唯有从学生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课堂结构,运用有效互动教学模式才能切实提高我国民族院校美术教育的总体水平,从而推动整个高等美术专业教育改革的进程。

[1]程芙蓉.论高校美术教学中的互动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9,(4).

[2]黄泽军.互动模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学报,2012(6).

[3]刘智勇, 侯凤祥.浅论高校美术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7(5).

[4]孟春燕.高校美术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5]谢朝玲.浅谈高校美术教育改革[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3).

[6]曾维华.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状况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5).

猜你喜欢

民族师生美术
美术篇
MINORITY REPORT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传承 民族 文化
麻辣师生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