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书版面风貌研究

2014-03-11孙琬淑浙江外国语学院31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20期
关键词:书体刻本刀法

孙琬淑 (浙江外国语学院 310000)

一、宋代刻书产业的发展背景及盛况

第一,宋朝初期,统治者推行右文政策,不仅使士大夫地位提高,并且寒门弟子亦可通过科举考取功名。举国上下,宋朝的文化氛围自由高涨,这从客观上为刻版印书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和市场资源。第二,我国现存最早明确刊印年款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发现于敦煌的唐咸通九年,其印质考究、刊刻精良。可见,雕版印刷业历经隋唐五代的发展,至宋已臻于成熟。在此背景下,“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1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刻书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加快刻字工匠的作业速度和排版的灵活性。这次技术革新,虽没有大规模的得到使用,但客观上满足了宋朝雕版印刷繁荣发展的需求。第三,“书籍自唐时镂版以来,至天水一朝号为极盛,而其间分为三类,曰官刻本、曰私宅本、曰坊行本。”2宋代刻书地域分布广泛、种类多、且刻书机构林立。开国之初,太祖为巩固政权、统一思想,朝廷设立了专门的刻书机构,即国子监。而民间的私家刻书及书商机构也壮大起来,逐渐形成以官刻、家刻及私刻为主的三大刻书产业。各刻书系统独树一帜、众多刻本行销天下,这为加强统治、文化传播发挥了作用。

二、理学框架下的版面范式

刻书版面是时代的产物,同时烙有地域的印迹。北宋,儒学复兴,一种新思潮,理学思想应运而生。至南宋,朱熹在程氏兄弟的基础上对“理、气”的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他确立“理”的主体地位,并且对“格物致知论”的命题,强调格物才能穷其理。这种思想渗透在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理学,在某种程度框架了美学的标准。宋人不仅是关注事物的外在形态,而且探求其内在的关系。其次,北宋首都开封,其手工业、商业及刻书业繁荣发展、盛极一时。但靖康之变,人口南迁,北宋的刻本已难寻踪迹。南宋建都临安,刻书地域分布更加广泛,主要集中在以杭州为中心的浙江地区、福建及四川等地。因此,刻书版面不仅受到美学标准的影响,各地域的物质资料、构成要素,也影响了版面风格特征的差异性。不同于现在从左至右横排的编排方式,我国古籍是由右上方到左下方的直排阅读体验。其中,版框、版心、行款、黑白口是宋书版面范式的基本特征,

古代谈版本,必先言行款。从周代发展至秦,竹简编绳成册,条条相邻的竹简演变为纸质版面中的行列款式。文字从上至下排列组合,沿袭了甲骨文的书写格式。虽历经数代,书籍载体发生多种变化,但宋书版面仍保留了竹简书文的形式特征。行款是版面范式最重要的视觉语言。其疏朗或紧凑的节奏感及文字排列的层次性,都影响到版面的基准和格调。据统计,浙江刻本的行款样式丰富,以10行18字居多。依据“经史子集”这四大书类的不同,版面行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注释有小字双行,在同间距行款的空间里,大字单行和小字双行,形成两种版面灰度。浙刻本行款疏朗、字大如钱,彰显大气。建刻本整体也以10行18字居多。不同于浙刻本的形式面貌,其诸多版面字小如麻,字符间隙紧凑,版面灰度较深。而四川刻本在同一时期,同一刻书机构的印书会有相同的版面范式,如唐集十一行本或唐集十二行本两个体系。蜀刻本行款以12行21字居多。除了行款,版心、黑白口等特征均可反应宋书版面的审美情趣。北宋时期,版面主要呈现白口、左右双栏的特点。南宋中后期,出现了黑口和四周双栏的变化。整幅版面,版心与开本之间有四处留白,上方和下方的空间为天头和地角。左右两侧面积均等,为书脑。不同地域的刻本,天头和地角所占空间的比值各有不同。整体来看,天乾地坤,天头的面积多于地角。除了这些版式表象的形式特点,穷究其理,宋书的版面范式有其内在的层级变化。在阅读的视觉流程中,书名、序、目录及正文的一、二三级等标题呈阶梯状排列。它们各层级之间或空二字符,或空三字符,形成有规律的视觉语言。

三、以物观物,书体刀法的新风貌

书风字体是版面编排最主要的构成要素,而书体的特征差异直接影响刻版印书的风格面貌。“六书”,归纳了汉字的造字体系,其形状方正。而构成汉字的基础单元是笔画,依据书法笔墨行走的轨迹,直排的编排方式更利于汉字线性的阅读功能。在宋代的雕版印书里,以唐楷四大家为代表的欧阳询、颜真卿以及柳公权大家的书体为刻工主要推崇的字体风格。在诸多书法中,楷书的字形规整,且每字占据相同的空间大小,适于书籍刊印。成书之初,刊刻工序,需要经验丰富且刀法娴熟的写手和刻工。在宋朝雕版印刷业发展的大浪潮下,一些优秀的刻工经过世代技艺的传承,他们能够将各书法的神韵传达出来并形成自己的刀法风格。首先,在浙江地区的刻本,多见欧体。其书体劲峭,撇捺飘逸,笔画穿插行云流水。刻工刀法力度起承转合,对转折的笔画做圆润处理。这些以欧体为主的浙刻本,多属官府出资,财力雄厚。其呈现出的版面排列整齐、字符较大且行款疏朗,给人以气势磅礴之美感。其次,福建地区的刻本多效仿柳体书风,刀法锐利,尽现柳骨风貌。柳体与颜体齐名,有“颜筋柳骨”之称。笔法挺劲有力、较之颜体略瘦,有骨感。建刻本的书坊刻书以牟利居多,为节约成本、往往版面行格紧凑,字小如麻,以价格低廉求得市场。再者,四川地域的刻本多见颜体,字如其人,彰显忠义气节。颜体横轻竖重、结构端正、笔力刚劲。

各家书体刀功,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宋书版面,字画如写,刻字刀法,妙出笔墨之外。技术精湛的写手刻工,“以物观物”。他们尊崇名家书体,亦追求文字的阅读功能,忘却自我,随物而化。“笔筒形具、得之自然。”宋书版面呈现出的不仅是大家书体风貌,更是宋人无我的劳作态度和超脱的精神境界。

四、结语

宋代审美讲求“韵”,其行款、书体、版面范式“既尽其美,必有其韵”。理学的体认方法规范美学的标准,宋书版面的内在章法为后世提供了效法的准绳。不论官府刻书还是私坊家刻,在雕版印刷业繁盛发展的推动下,宋书的美饱含技术支持和人文素养。今之视昔,可以一纸书香,而窥见宋朝时代的风格,亦为当下版面编排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注释:

1.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

2.《止斋文集》卷35《答林宗简》

[1]张丽娟程有庆著.《宋本》.(中国版本文化丛书,任继愈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2.

[2]孙毓修著.《中国雕版源流考》.商务印书馆,1990.9.

[3]方爱龙著.《南宋书法史》.上海估计出版社,2008.12.

[4]叶朗编.《中国美术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1.

猜你喜欢

书体刻本刀法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密韵楼藏元刻本《南丰先生元丰类稿》版本关系初探
以铜为纸 以刀代笔
古人做书为什么不加页码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刀法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论情性
武师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