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2014-03-10陈旗
陈旗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兴趣决定态度,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地探究所学内容,学习效果就会大幅度地提高.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在这里简单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
“感人心者先乎于情”,要想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首先数学教师就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要让学生对任教学科的老师感兴趣.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提到:“我最喜欢某某老师上课”或“我最不喜欢某某老师上课”的话语.可想而知,当教师所上的课得不到学生的喜欢,也就是对这位老师不感兴趣时,他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赢得学生的喜欢,让学生对你所上的课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其实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赞赏的话语,都能增进与学生的友谊,都是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表现.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对教师就有较强的信任感,从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当教师将情感灌注入教学中时,就能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教的数学学科知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小学时的数学成绩不错,但上初中后数学成绩就会出现下滑,有的甚至不及格.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没有很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其次小学的数学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初中数学概念较多、运算量较大,要求高,有的学生一下子悲观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慢慢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认为自己不是学习数学的料.事实上他们和一些优秀的同学相比,两者并无差异,即使所谓的差异也只是这些学生懒于思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针对这些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这种现象,我在课堂上从赏识学生点滴开始,关注学生的感受,肯定他们每一个细微的进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做到从细微处入手,在提问题、出考卷时,注意把握好难易度,敢于让学生取得好成绩,甚至有时让学生模仿段、期考试卷出试题让其他同学测验,使之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也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培养信心,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另外,对在考试或作业中的失误,要耐心地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知识上的缺陷,然后用类似题型让他们重新练习,做到举一反三,突破难点.让他们找到前进的快乐与自信.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而且提高了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亲和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其次,采用“蹲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心灵的方法,对学生循循善诱、个别辅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而且有教师的耐心帮助,只要自己克服缺点,不放弃,加上努力学习,成绩总会提高的.
总之,学生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引导下,会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最终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
三、创设课堂情境,增添课堂魅力
教育系统论告诉我们,有兴趣就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当今学生特点是好奇、好新、好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奥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因此在课堂上就要重视创设课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留足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扮演着“演讲家”“独裁者”的角色,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意识备受压抑.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去思考,紧接着就是自己回答问题.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觉得数学课毫无新意,课堂上就是昏昏欲睡.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因此在教学上教师就要摒弃过去“一言堂”的做法.备课时就要做到备课备人,不断探索研究,多为学生量体裁衣.教师对怎样引出问题,怎样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要做好课堂的预设,要先演学生,再演教师.同时在课堂上尽量从让学生自主寻找问题、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去引导学生,给学生留足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为他们创造探索与交流的机会,给他们充分的思维和展现自我的空间,引领学生步入“我要学”的佳境.
2.让学生动手参与实践操作,激起学生求知欲
初中学生喜欢动手参与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让学生动手参与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角”时,教师课前安排学生准备实验器材,课堂上让学生动手裁剪角的图案.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是怎样组成的,怎样得出角的度数.待学生观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最后教师再小结.这样把问题置于适当的情境之下,营造一个活跃的学习氛围,学生会兴致盎然,求知欲望得到升华.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可以让学生从身边找出数学问题.如家里的水电费、温度变化、家庭开支、银行的利率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数学资源,都可以帮助他们学习数学,只要我们注意引导,课堂上多把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就能拉近学生和数学知识的距离,就会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满足学生的需求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倍增.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价值,数学对生活的重要,从而也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地展示事物的形成、演变、发展过程.我们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刺激学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演示出来,不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想象的思维有了充分的展示空间,变强迫性教学为诱导思维式教学,利于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表达、创新思维的发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乐于接受,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除此之外,课前还可以进行小测试,课中开展小竞赛,课后参与数学活动课等,这些都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新标准,更新观念,注重“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的统一,同时还要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