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教学评价关注点的探讨
2014-03-10刘为民
刘为民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根据特定教学目的,围绕一定教学内容进行的一系列有效教学活动。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活力。
新课程改革应该有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评价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否给予教师足够的创造空间,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因此,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建立适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仅就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是新课程根据现代人的培养目标、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出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关注教师对章节知识的理解是否深透,能否抓住重点、难点及各章节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采取有效措施,使之为学生理解、掌握。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做到既达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目的,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要关注教师对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是否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追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教师在选择和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多方面地开发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教材是一种最基本的资源;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实际、知识基础和思想状况也是一种资源;教学环境包括教学设施,教学手段也是一种资源;教师的知识储备、各种相关信息等都是教学资源。因此,在课堂评价时要关注教师教学时是否以教材为主线,是否科学、有机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突出强调“课程统整”、“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教师要培养新的课程意识,成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评价上,一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表现出热情与宽容,是否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都能大胆发言,提出问题,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观点。二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思想或教学预设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或生成目标上。三要关注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需要。在“讨论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中,设置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焦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学生的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因此,课堂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第一,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体参与了学习全过程,是否全身心地投入了学习全过程。第二,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学生之间是否有良好的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否有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第三,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是否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的问题并展开讨论。第四,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是否有愉悦感,能否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第五,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成状态。学生能否生成预设内容,能否自主生成非预设内容,得到意外收获。
五、关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因素。当代课程论强调对学生实行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表现为一些鉴定性的语言式评价,更多的应是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以此给予学生激励和赞许,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发展信心。
六、关注教学过程的流畅程度和理性化程度
教学过程的流畅程度能够反映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的吻合程度和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课堂教学中出现与课堂教学设计不相吻合的偶发事件,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和较强教学应变能力的教师会根据课堂出现的偶发事件,因势利导,由此生成新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处于新的流畅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关注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的吻合程度,关注教师处理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理性程度,以此评价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智慧、教学风格的综合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通过新评价方法的实施,引导教师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重建课堂教学文化,使课堂教学从教师权威走向师生平等,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学科走向学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预设走向生成,最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