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让地理课堂真正“活”起来

2014-03-10张正江

考试周刊 2014年104期
关键词:小组长评价课堂

张正江

2011年教育部制订出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里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积极探究。”最终达到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增强学生生存能力的目的。

新教材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领会学习内容,在相互合作中理解学习内容,在展示交流中表现自我,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课堂中真正“活”起来。为此,笔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细心分组,让小组能“活”

1.优化组合,合理建组

组建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6人,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

2.合理分工,明确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明确责任,比如组长、记录员、监督员、汇报员等。这样,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这样每个组员就会尽最大努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优选组长,定期培训

组长是小组学习的核心,选择学习小组长时应注意小组长的学习积极性、知识基础、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在一个好的小组长的带领下,整个小组才能专注于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展开有效学习。同时,要培训小组长,以便进一步了解班级学生的动态、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及各小组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实现课堂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帮助每一名同学进步,推动班集体共同提高。

4.增强凝聚,张扬个性

在小组巩固、建设中,教师要针对学生成长的期望、团队意识、展示欲望等方面做好启发和引导工作,培养学生“组强我荣,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增强小组凝聚力,使小组学习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不甘示弱的团队意识和个人能力展示的欲望,多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表现的信心,让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彰显学生个性。

二、精心设计,让小组想“活”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活动带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新教材的显著特点就是安排了大量“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指导,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想“活”起来。

1.把自主学习的时间交给小组

由于学生对新知识有期待心理,教师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比如,在每节课的前十分钟左右,让学生阅读课本教材及地理图册等相关资料自主完成学案上的基础内容,由小组长负责检查完成情况并督促完成,自主学习一停下来,各个小组长汇报本小组成员的完成情况。

2.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小组

根据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集体荣誉感强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可多设置小组讨论、辩论,鼓励各小组上讲台展示观点。比如,学习《收听天气预报》一节,天气符号比较多,不好记忆。教师可先给学生十分钟记忆,然后让各小组学生模拟天气预报播音员播报课本上的天气预报图,每个小组从头到尾各播报一遍,看哪一个组声音洪亮、准确、流畅。如有播报不准确的,有停顿的就坐下,同组同学立即继续播报,教师计时。最后看哪一组报得最好,用的人数最少,用的时间最少。这样不但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合作,而且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3.把提出问题的权利留给小组

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设法诱导各个学习小组思考,让小组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我国的气候”时,有的小组提出“一月份0℃等温线为什么不沿着秦岭-淮河方向一直向西延伸呢?”,有的小组提出“炎热的夏季能不能到漠河去避暑呢?”,还有的小组提出“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呢?”等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利用教材、地理图册等查找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分析原因。

4.把任务的分配交给小组

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是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合理分配任务,则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一节时,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拼图竞赛完成对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名称、简称、省会城市的熟悉掌握。教师可先指导各小组分配任务,然后发给每小组一副《中国政区图》拼图,准备好以后,开始拼图并计时,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既快又准确。活动完成之后,让表现最佳的小组说说他们组是怎样合作、组间竞争的。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了记忆,又激发了小组间超越对手、主动学习的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

5.把表演的情趣留给学生

地理课的内容有些比较抽象,学生往往对无法触及的现象难以理解,这时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习小组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学生才能,就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地球的公转”时,每小组安排五个学生进行模拟表演,甲生手持电筒代表太阳光,乙、丙、丁、戊四位各举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五人配合默契,形象地演示了“二分二至日”位置关系,通过学生表演,将抽象的天体运动变成了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物运动。再如学习《中国的疆域》时,首先让学生记中国大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的歌诀,然后让学习小组进行游戏学习,教师把已准备好的具有国家名字的卡片发给每个小组的学生,然后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手中卡片上的国家名称,在图上找好自己的位置,教师将《中国政区图》平放在教室地面上,让每个小组学生按照手中卡片上国家的位置顺序站好,看哪一组用的时间最短。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学生很清楚地记住了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家,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信心激励,让小组竞“活”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1.当堂及时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提高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课堂上教师按课堂流程,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并对以下环节进行评价:自主学习、组内成员完成情况汇报、小组成员协作情况、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活动成果展示交流的参与,等等。课上,只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立即给予肯定。一节课结束后,由地理课代表结合课堂情况给各小组打分,各组组长结合课堂表现给组员打分,并在班内指定的位置公布成绩。各组的综合得分及组内的成员得分情况,一周一汇总,一月一总结,表彰优胜组,激励各小组不断竞争、不断进取。

2.评价形式多样化,关注小组的成长性,促进健康发展

评价的形式应不拘一格,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组长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评价、班级整体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对小组及成员进行评价,关注小组及其成员的成长过程,促进个体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努力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课堂中真正“活”起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小组长评价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分餐小组长
美在课堂花开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还是不错的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