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014-03-10吴洁
吴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育课堂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造有效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然而,审视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以下现象:教师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各类体育活动,运用了大量教学活动材料,追求新奇的教学表现手法。学生在经历了走马观花似的课堂旅程后,真正的收获并不理想。体育与健康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能,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以及学生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我们在日常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往往是重体能、轻技能,顾兴趣,丢能力,缺乏真正的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手段。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体育教学质量呢?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简单谈谈在体育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用“发现教学法”建构体育课堂教学
在新的教学内容进行过程中,就某些体育项目的教学,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四步教学法,即尝试→发现→讨论实验→验证。对某一项目的学习中,教师不直白地告诉学生答案,不直接简单地让学生看示范、模仿动作,而是让学生先尝试,发现问题,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看看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通过观察教师实验,或通过亲手操作实验,或通过观看录像、借助其他教学手段,更直观、更生动地加以体验。再通过小组的讨论得出结果进行验证。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自我尝试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主动地将客观的知识转变为认知,营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氛围与机会,建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提供给学生思维和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如我执教“蹲踞式起跑”时,先让学生尝试用各种姿势起跑,通过尝试,发现蹲踞式起跑比起其他起跑方法更有利于加快初速度,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蹲踞式起跑,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了,蹲踞式起跑时手和脚位置怎样才是最合理的呢?我组织学生讨论,并通过组内实验,提出最好的建议,让全班同学一起验证,最后教师在学生验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二、以“拓展教学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我们习惯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对于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培养力度。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提出→讨论→回答的过程中,提供给学生思维和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体育实践性强,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只要教师把体育的技能技术学习拓展开来,与生活实际积极联系起来,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现实社会相关的、具有思辨性质的、开放型的问题,还要考虑,学生在思考和回答该类问题时,需要运用哪些已经学过的知识,以反馈和检验教学效果。
如我在执教“前滚翻”一课中,在学生初步掌握技术动作后,我让学生把所学的技术积极地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想一想学习的前滚翻在生活中有什么帮助,可以讨论、争论,而且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的讨论是积极的,答案是丰富的,最后得出最有现实意义的结论,就是在我们的平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突然的摔倒,或在体育对抗项目的活动中遇到倒地的现象,就可以把所学的前滚翻动作化为及时的团身侧滚保护自己,避免受伤。这样联系生活实际的拓展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使体育的作用走出单纯的健体强身围笼,体现体育对人的综合能力培养的巨大作用。
三、以“平等互助法”融洽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这需要教师在主观上作积极努力。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体谅他们在体育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尊重学生的思想,善于激励他们。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的谈话应和蔼可亲,学生在练习动作时做得对,教师应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到愉快、有信心;如果学生一时还不能领悟动作要领,就要给予启发、引导,诚恳相助,使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切不能训斥、讽刺挖苦学生,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师生间的融洽关系与和蔼的教学态度都会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学生就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当然就容易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将“情感”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让情感、平等的教学理念相互作用,就会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得到激励,认识事物的思维得到发展。由于整个体育课堂教学在一种积极的情感氛围中运作,自然就能愉快、主动、高效地学习。
四、以“快乐体育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要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获得运动愉快感,与积极倡导快乐体育密切相关。体育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情感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开发出更丰富多彩的体育课程资源为学生服务。让更多的学生充分感受参与的幸福、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合作与学习。体育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教会学生面对伤痛不畏惧,面对比赛失利不气馁。有时运动中会出现拉伤、出血、骨折、肌肉酸痛等,教师应鼓励学生不能因为这微不足道的代价而放弃努力。通过大量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勇敢果断、自强自信的优良品质。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转移注意、自我积极暗示、合理宣泄等方法进行情绪自我调控、学会宽以待人,快乐面对成败得失,教会学生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主动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应更科学与全面,评价应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同时结合学校实际。评价中逐渐减少终结性评价的比重,增加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的过程性评价的比例,使学生在快乐的体育过程中健康成长。
当然,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整体参与,因此,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体育教学最终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