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成长之路的引路人
2014-03-10胡静芳徐珂张亚
胡静芳 徐珂 张亚
摘 要: 《追风筝的人》这本成长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历程。成长的引路人是成长小说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本文从成长小说角度,对主人公阿米尔成长之路的引路人进行分析。
关键词: 阿米尔 成长之路 引路人
引路人是主人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从社会学角度看,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或多或少受到社会环境影响。这些人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丰富了主人公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意识。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主人公注意到这些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从而逐步确立自己的角色和生活的方向。根据芮玉萍教授在《美国成长小说》中的观点,引路人可分为三种情况:积极的引路人、消极的引路人和自然神灵。在《追风筝的人》中,拉辛汗是阿米尔的积极引路人,激励他走上成长和赎回的路。然而,本应该是一个积极引路人的父亲,其实是一个积极和消极的矛盾的结合。
一、拉辛汗——积极的引路人
在《美国成长小说》中,芮玉萍教授指出,成长小说中的积极引路人通常具有如下特征:首先,他们能够以平等的身份与比自己年幼的人相处。其次,他们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再次,他们的身份或性格往往比较特殊,这种特殊性使他们与主流社会保持一定距离,也使他们乐于跟年轻人交朋友。最后,与受他们帮助的青少年一样,他们中许多人也属于社会边缘人物,还没有被主流社会同化。
拉辛汗是父亲在阿富汗的最好朋友和商业伙伴。他是小说中唯一充分了解阿米尔的人,在阿米尔的成长道路上起着重要作用。拉辛汗关注阿米尔心灵的成长,就像父亲一样扮演引路人角色。他更理解阿米尔并在精神上支持他。拉辛汗认为,阿米尔只是一个渴望父亲的肯定与爱的小孩;他的弱点部分是缺乏信心引起的,那是缺少父爱的后果。所以,当阿米尔的父亲说“那个男孩是缺了点什么”的时候,拉辛汗回答:“是的,卑劣的性格。”作为一个父亲般的人物,拉辛汗关注阿米尔的兴趣爱好。他认为,“孩子们又不是图画练习册,你不能光顾着要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你只消让他找到自己的路”。在拉辛汗的激励下,阿米尔逐步找到自信,坚持写作,为未来的写作、成功铺平了道路。拉辛汗不仅关注阿米尔的兴趣,对阿米尔的错误也显示出很强的忍耐力,他从来没有忘记提醒阿米尔做一个好人。他试图鼓励阿米尔承认他对友谊的背叛,并且从未放弃任何机会呼唤阿米尔赎罪,终于,深深唤醒了阿米尔的良知。在他的引导下,阿米尔最终理解和原谅了他的父亲。在阿米尔的成长道路上,拉辛汗是父亲,是朋友,更是一个引路人。
二、父亲——积极的引路人和消极的引路人的结合
在小说中,阿米尔的父亲是高大、强壮和充满活力的,“传说我父亲曾经赤手空拳,和一只黑熊搏斗。他双手强壮,似乎能将柳树连根拔起”。令读者印象深刻的不仅是他的高大形象,还有他的个性。他是会为正义挺身而出的人。在逃亡到巴基斯坦的路上,父亲冒着被俄罗斯士兵枪杀的危险保护一名年轻女子。阿米尔深受父亲英勇行为的鼓舞,甚至当阿米尔在前往救索拉博的路上,过去的场景经常重复出现在他的脑海里。父亲是一个非常自尊的人。在美国,没有了在阿富汗的稳定收入和社会地位,父亲作为一名蓝领工人,靠辛勤的工作谋生,他拒绝救济食物。在人格意义上,父亲是一个令人钦佩的人物形象。
父亲教导阿米尔要诚实并告诉阿米尔,世间只有一种罪,那就是盗窃,所有其他罪都是盗窃的变种。然而,和他在公共场合声称的自己全然不同,他实际上饱受过去的罪恶的折磨。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因为他的尊严和社会地位,父亲不能公开地爱哈桑,所以他把怨气发泄在阿米尔身上。因为阿米尔是他财富和特权的继承者,是社会接受的一半。当他看到阿米尔,他看到他自己和他的内疚。因此,父亲不喜欢阿米尔。父子之间几乎没有交流。作为父亲,他冷漠又草率:不在意儿子的感受,没有倾听和分享的耐心。除了拒绝交流外,父亲还设法改变阿米尔,因为有一个埋头诗书的儿子不是他所希望的。父亲对阿米尔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这让阿米尔失望,同时消磨着他争取父爱和认可的勇气。总之,父亲不能提供阿米尔所需要的爱,更不要说对阿米尔加以引导。从这个角度看,父亲是一个消极的领路人。
作为一个背负罪恶的人,父亲尽力弥补过去的错误。他接济路边的穷人,建立了孤儿院,把钱给有需要的人,他找到了一条将负疚变成善行的路,这是他自我救赎的方式。父亲的救赎使阿米尔认识到忘记不会消除罪恶,赎罪是唯一的再次成为好人的路。真正的救赎不是责备自己,而是放弃思考自己的利益,纠正他的错误行为,拯救索拉博。从这个角度看,父亲是一个积极的引路人。
拉辛汗和父亲,这两位引路人的存在,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丰富了阿米尔对自我身份的认识和追寻。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在他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中,阿米尔逐步建立自己的角色和生活的方向,逐步走上成长和赎回的路。
参考文献:
[1]卡勒德·胡赛尼,著.李继宏,译.追风筝的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尚必武,刘爱萍.托起“灿烂千阳”的“追风筝的人”——阿富汗裔美国小说家卡勒德·胡塞尼其人其作.外国文学动态,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