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情兴义

2014-03-10谢明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2期
关键词:诗歌报兴义真情

谢明

“秋风所掠走的,春雨又加倍地送来了。开学初,学院连日沐浴在斜雨西风之中。漫道风雨无色,当人们还未觉察,她却悄悄拂绿了柳梢,在一群新大学生的面前,铺开无限春光……”

老师用略带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声情并茂、节奏分明地朗读着……老师告诉我们,这篇小说《抱玉岩》的作者叫祝兴义,是我们省淮北的一个作家。看到很多同学意犹未尽,她说,如果有同学想看的话,可以到我那里去借。

当天晚上,我读完了这篇小说。那时,我在初中读书,读小说只注重里面的故事,或者优美的景物描写,什么艺术性、思想性我不知理会,更不会去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读这篇小说只觉得故事引人入胜,凭直觉,这是好小说。后来在报纸上看到,这篇小说获得了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祝兴义在我的心中再次增加了印象。

读小说的时候,我不可能想到,在日后会面见祝兴义老师,更不敢奢望和他认识、得到他的帮助。见到祝兴义先生纯属偶然,和先生交往是我的幸运,而当面聆听先生的教诲,受用终身。

1985年7月25日,县文化馆的领导告诉我,省里来了两位作家,明天组织了小型报告会,你来参加。第二天上午,到了会场,见到两位不认识的人,我揣摩,一定是省里来的作家了。一个,年长一点,中等身材,笑容可掬,很有亲和力;一个,年纪小一些,个子高高的,风度翩翩,中气十足。经介绍,年长的是著名作家、《安徽文学》编辑部主任祝兴义,高个子是著名评论家、《清明》编辑孙叙伦。握着先生的手,心里在颤抖,结结巴巴地问:“你真是祝兴义?是小说《抱玉岩》的作者吗?”当时,真有点不敢相信,祝兴义会来。当得到肯定的回答,我又激动,又意外。

“你读过我的小说?”先生问。

“是的,我读过你的《抱玉岩》、《杨花似雪》、《蒹葭苍苍》。”我迫不及待地道来。

“真没想到,你读了我的小说,还能记住。以后请你多批评。”先生对我了解他的小说,显得很高兴。

面对先生谦逊的态度,憨厚而淳朴的笑容,我一时手足无措起来。先生看出了我的窘迫,说道:“我们编辑是靠作者支持的,作家是靠读者支持的。没有读者,作家的劳动和辛苦就没有了意义。”先生的话如雷贯耳,一个年青的文学爱好者,读著名作家的作品,是必须的,先生这么谦虚,瞬间我竟语噎。

临别的时候,先生给我留下了通信地址和电话号码,嘱咐我,欢迎给我们投稿,也欢迎到合肥当面交流。

从那以后,业余时间,我几乎全都用在了创作上。一个多月后,我诚惶诚恐,试着给先生寄去了一封信和小说稿。先生给我回信,给予了很多鼓励与肯定,然后告诉我,这些作品离我们的选稿还有距离,逐篇指出不足,特别就人物塑造提出了中肯看法。接到回信,我反复阅读几遍,对照先生的点评,仔细琢磨,从中悟出了很多东西,先生的点评,我从内心感到心悦诚服。

过了不久,我到合肥学习,行前,我写信给先生,希望能够当面请教。我顺利找到了先生的家。开了门,先生见是我,非常热情地把我引进屋。我说明来意,拿出带去的几首诗歌,请先生审阅。先生拿起稿子,点着一根烟,趴在客厅的饭桌上,认真地看了起来。先生全神贯注地看着我的稿子,我的手心在出汗,如坐针毡,等待先生的评判。

阅后,先生对我依旧是邻居大哥的微笑,说:“你的诗歌不错,比上次给我的小说好多了,我看可以发表。”他停了停,稍作沉思,说:“这样吧,我给你推荐一下。我写个条子,你去找一下《诗歌报》,他们一定会发表你的诗。”听先生这么一说,我既兴奋又不敢相信,在当时《诗歌报》是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诗坛大哥大,多少有成就的诗人都难以企及,我能上吗?

按照先生的指点,我找到了一位著名的老诗人。正如先生所言,老诗人很热情,留下我的诗稿,还签名送给我一本他的诗集。不久,《诗歌报》发表了我的诗歌,这是我第一次在这张全国诗坛第一大报发表作品。看到我的诗作与那些知名的诗人,出现在同一个版面,令许多文友羡慕不已,我也很是高兴了一阵子。后来,《诗歌报》又陆续发表了我的一些东西。

相隔时间不长,我去先生的办公室,告诉他,我的诗歌发表了,感谢他的推荐,还说了些其他感激话。先生和蔼地勉励我,不要感谢,是你写得不错,编辑选稿是有标准的,你要继续努力。先生虽然这么说,但直到现在,我还是坚信,没有先生的举荐,跨过那道门槛,定然还是需要些时日。看到堆积如山的稿件,像是静候在那里等待先生的审阅,我不忍心久留,但他没有丝毫撵我走的意思,让我坐坐,话题自然而然地说到创作。

作为一个毫无创作经验的文学青年,我首先请教先生,文学创作取得成功有什么秘诀,或者有什么捷径。这是我们那时的文学青年,提的最多,也是最渴求得到的答案。先生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娓娓道来,他说:“创作一定要有、要用真情。”他稍作思索,又说,“我刚刚生过一场病,生病的时候,朋友给我开了一大串富含营养的食品,让我吃。看了以后引不起我的兴趣,我还是喜欢在乡下吃的那些东西。这些年,我也参加过不少华宴,有机会享用多种珍肴,这些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感情,感情这个东西是无法掺假的!我这些年的创作,要说受到读者的欢迎,就全靠这种真情。我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我的情感的长久的浸泡,是我内心真情瀑布般的倾泻,涌泉般的喷吐!”先生温和的话语,让我在冥冥之中,似乎明白了,在今后的创作中,要用真情。

走出办公室,在走廊上,他特地嘱咐我,“有时间一定要多读书,读读名著,品味一下那些前辈作家,是怎样处理人物和结构的,初期可以借鉴,这样,再把我刚才和你谈到的东西结合起来,一定会有收获。”

先生走了已经20年了。那次当面聆听先生的教诲,也已经过去二十七八年了。那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耳,仿佛如初。20多年来,工作之余,读书和写作成为我的生活必需,业余创作也在断断续续中,坚持下来。每当我提笔或者敲起键盘的时候,脑海里就涌动着“真情”二字!

先生对我的热忱帮助和谆谆教诲,不也是一种真情吗?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刘子默

猜你喜欢

诗歌报兴义真情
我用真情守护你
一个时代的诗歌见证和记忆
诗歌报:一座永远飞翔的圣殿
我与《诗歌报》的不解之缘
追忆与《诗歌报月刊》的点滴
重返三叠纪——兴义国家地质公园
以心换心见真情
兴义万峰林
骑行在兴义
赏花——兴义万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