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后延伸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
2014-03-10谢辉莉林媛珍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江西南昌330006
谢辉莉,林媛珍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江西 南昌330006)
膀胱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以男性多见,在男性肿瘤患者中是第四位高发肿瘤;在女性,膀胱肿瘤是第九位高发肿瘤。95%膀胱肿瘤为尿路上皮细胞癌,其预后与肿瘤的分期分级密切相关,其中肌层浸润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目前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仍是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常用治疗方案,该手术改变了患者的排尿方式,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有的患者出院后仍因为各种并发症而再次入院治疗。近年来我院针对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护理康复的需求,积极开展方便、综合、持续性的延伸康复护理服务,对提高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减少术后就医次数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因为膀胱肿瘤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的患者共46例 (输尿管皮肤造口或者回肠输出道术)。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23例(男20例,女3例),平均年龄 (62±8)岁;对照组23例 (男21例,女2例),平均年龄(62±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即年龄、文化程度、肿瘤分期等方面具有均衡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手术改变了患者的排尿方式,术前我们向患者解释术后需要终身配戴集尿袋。针对患者因为担心影响自身形象,术后的护理不方便而产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在手术前我们给患者介绍手术对本病的治疗价值,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同时向患者家属进行解释,让家属有耐心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
1.2.2 住院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接受术后常规护理及一般健康教育。住院期间由专科护士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放置集尿袋方法,另外做好并发症预防的健康宣教。患者出院前由专科护士进行常规宣教和指导,提供患者专科医生坐诊时间、病区联系电话等信息。
1.2.3 出院后护理 ①观察组:医院设立由高年资医师和护士组成的专门造口服务小组,所有小组成员均熟练掌握造口治疗和护理技术,能够满足造口患者的实际需求。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建立延伸护理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延伸护理服务,记录患者术后治疗和护理的信息、存在的问题,备后续资料分析;电话回访自出院后每半个月进行1次,持续3个月,以后每个月1次,持续9个月。门诊随诊前12个月每3月1次,如电话回访遇到无法解决的护理难题,则加强门诊随诊;医院每季度组织1次膀胱全切术后护理专题讲座和联谊会,由我们护理小组成员传授护理细节和技巧,联谊会上邀请有一定经验的患者自我介绍护理体会,并加强患者之间的交流。②对照组:出院后1周内由责任护士电话回访1次,由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门诊随访及复查时间,有疑问可通过病区联系电话向护士和医生进行咨询。
1.3 调查工具及评估方法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以及评估方法。该问卷主要对两组患者出院后6月以及12月,从躯体功能状态、生理功能状态、社会功能状态等方面进行测评,其中包括64个问题,共有15个因子,3个维度,评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证明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越高。患者分别在出院后6个月及出院后12个月2个时间点进行测评。问卷由患者本人填写,部分无法完成问卷填写的患者,在患者口述后由测试者填写。问卷当场收回。
患者并发症再入院统计。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裂开或者感染、肠梗阻、肾盂肾炎、心肌梗塞、高血压、电解质紊乱、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肾功能衰竭、尿性囊肿、切口疝、输尿管狭窄、尿漏、造口周围感染或者皮炎、心脑血管意外事件、输出道结石形成、消化道出血等多系统并发症。我们于患者出院后的6月以及12月,分别调查因为上述并发症而再入院治疗的次数。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维度比较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在出院时无显著差异 (P>0.05),出院6月以及12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均有所增高,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维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再入院次数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出院后的6月以及出院后的12月,其再入院的次数,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再入院比较
3 讨论
目前在卫生保健领域,关于患者护理服务的协调性和连续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延续性护理对医疗服务提供者、患者及其家属都至关重要,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所必不可少的要素[1]。研究表明: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结果,减少患者对急诊的使用次数,降低其出院后的再入院率[2-3]。延续性护理的概念从其产生之日 (1947年)至今,在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界定[2,4]。在我国,更习惯用 “延伸护理服务”、“延伸式护理服务”提法。所有这些概念中都渗透了同样的理念—— “协调、连接和一致”[1],保证在不同的地点之间或者在同一地点不同水平的保健服务之间转移时,患者接受护理服务的协调性和连续性[5]。
延伸护理主要针对出院后对居家护理仍有较高要求者或有着较高再入院率的患者。在临床实践方面,很多医院对延伸护理服务作了有益的尝试,如将延伸护理服务纳入出院流程,发放 “爱心卡”给每位出院病人,定期组织患者随访,并将病人情况回访单登记保存汇总,行微机管理,组织患者联谊会、成立服务中心、提供上门随访、短信提醒、电话咨询、传真服务等,这样保证病人出院后回归社会仍然得到医院的跟进服务。
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手术创伤性大,除了行膀胱切除和淋巴结清扫外,还包括尿流改道(输尿管皮肤造口或者回肠输出道腹壁造口),这类患者术后终身配戴集尿袋,造成患者自我形象和社会功能改变,从而给患者心理、身体状况、日常生活及社交能力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上我们发现部分患者出院后仍缺乏造口相关知识及自我护理技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生活;部分患者产生并发症,需要再次住院治疗,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后的患者在出院后,需要我们为其提供延伸护理服务。英国癌症治疗护理中心的一项随机调查显示,对癌症患者开展延伸护理对减少并发症、改善情绪功能、提高对医疗机构的满意度、减少就诊次数以及增加放疗耐受性都有一定的作用[6]。
近年来我院针对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后护理康复的需求,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如成立造口服务中心、密切的电话随访;定期组织膀胱全切术后护理专题讲座和联谊会。这些有针对性的延伸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即时评估及护理指导,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水平,也提高了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对其提供帮助,得到病人的感谢,增强了医务人员的被需要感,极大地体现自身、自我价值,增强了自我认同感,提高了医护人员满意度。通过研究发现,对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后患者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并能减少患者术后因为并发症而再次入院次数,这样有效地节约了医疗资源,也可以减轻患者家属的负担。
因此我们认为对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后患者开展延伸护理服务,以病人为护理服务的主线,整合医院的资源,通过连续性的出院后服务,让患者熟练掌握造口护理,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提高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减少其它系统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对提高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董玉静,尚少梅,侯淑肖,等 .国外延续性护理模式研究进展 [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20-23.
[2]Van Walraven C,Oake N,Jennings A,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ntinuity of care and outcomes:a systematic and critical review[J].Journal of Evalu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2010,16 (5):947-956.
[3]Popejoy LL,Moylan K,Galambos C.A review of discharge planning research of older adults 1 990-2008 [J].Wester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2009,31 (7):923-947.
[4]Haggerty JL,Reid RJ,Freeman GK,et al.Continuity of care a multidisciplinary review [J].BMJ,2003,327 (7425):1219-1221.
[5]Quinn CC,Port CL,Zimmerman S,et al.Shortstay nursing home rehabilitation patients:Transitional care problems pose research challenges[J].J Am Geriatr Soc,2008,56 (10):1940-1945.
[6]Karen Cox.Preferences for follow-up after treatment for lung cancer[J].Cancer Nurs,2006,9 (3):17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