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故事

2014-03-10

中外管理 2014年3期
关键词:霍英东入场券告示牌

甘当“清洁工”的诺奖得主

放低自己,执著追求

哲理的故事:

罗伊·格劳伯是哈佛大学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量子光学研究。69岁时,他有幸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可最终还是落选了。这时,有一家科学杂志办了个“搞笑诺贝尔奖”,邀请他出席。格劳伯明知道其中的讽刺意味,但还是答应了。

那天,一群不得志的科学家聚到一起,诉说着心中的苦闷。他们时哭时笑,有些人还叫嚷着向“获奖人”扔东西,喝倒彩。活动结束后,人们都离开了,唯有格劳伯还呆呆坐在那里。清洁工约翰走过来,指着满地的杂物,开玩笑说:“你是想留下来帮我打扫吗?”格劳伯想了想,点点头:“扫地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为什么不呢?”说完就拿起了扫把。

那之后,每年举办“搞笑诺贝尔奖”时,格劳伯都会来打扫。就这样过了11年。一次,早已离开的约翰重回旧地,看到年迈的格劳伯还在扫地,便惊诧地问:“你竟然还在这扫地,这么多年还没得奖吗?”格劳伯笑了笑,没回答。这时旁边有人插话:“他刚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奖!”约翰愣住了,想要夺过扫把,却被格劳伯制止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扫地和拿奖不都是一个道理吗?”说完,他又俯下身,颤巍巍地扫起来。(张小平)

故事的哲理:

放弃是最容易的选择,坚持则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困难和承担。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放低自己是一条必经的道路,就好比丰收的稻穗会弯下腰,当我们不妄念于“自身”时,我们得到的也许是整个世界。

最值得感激的“被落榜”

成功需要“火候”

哲理的故事: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一场相当于现在高考的乡试在湖北武昌举行,主持考试的是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璘。顾璘是一代才子,历史上说他“有知人鉴”,就是善于识人。

在这次考试中,有一个人就特别受他的关照。不过这次,他关照的方法不是提拔奖掖,而是让他“落榜”。这个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张居正,当时他只有13岁。顾璘第一次见到张居正就对其不凡的谈吐感到震惊,并由此成为“忘年交”。这次考试,张居正也不负众望,虽然是考生中年龄最小的,考卷却答得很漂亮。然而正当考官准备将他录取时,却被顾璘阻止了。顾璘说:“张居正不是一般的人才,将来一定会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但是13岁就让他中举,这么早入了官场,将来不过是多一个官场上风花雪月、舞文弄墨的文人,对国家其实是一种损失。不如趁他现在年龄还小,给他一个挫折,让他多经历一下。”

乡试结果公布,呼声最高的“江陵才子”落榜,一时成为轰动的新闻。这给此前早就习惯了顺风顺水的张居正带来的打击可想而知。但张居正并没有抱怨,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事实上,张居正的确没有辜负顾璘的一番苦心,成为一代名臣,主持了明朝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而他一生最感激的人,正是顾璘。(清风慕竹)

故事的哲理:

人生犹如熬汤,火候不到难免夹生;拔苗助长只能获得最初的惊喜,奖励不能随便挥洒。成功绝不在于起跑线。

让毒蛇告诉你

从Say No到Say Why

哲理的故事:

迪梅普莱是法国1980年代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她在郊外有一个私人园林,里面的景色非常优美,也特别宁静。每年,迪梅普莱都会抽出一两个月的时间去那里休闲度假,调节身心。

可不知从何时起,有人发现了这片园林,并且开始不请自来,结队前来拍照,甚至是野炊和露营,把园子糟蹋得一塌糊涂。这可把平时负责照顾园子的老管家给急坏了,他向前来的游人宣称,这是私人园林请他们离开。但这招一点也不管用。最后,他只能在园林里竖起了多个告示牌——“私人园林,严禁踩踏!”“私家属地,非请莫入!”可游人丝毫没有把告示牌放在眼里,园林依旧熙熙攘攘。

不得已,管家只好打电话把情况告诉在外面演出的迪梅普莱,请她想办法制止一下不守规矩的游人。迪梅普莱听后,沉思了几分钟后说:“这事很好办,你把告示牌上的内容全部换掉就行了。”“怎么换?”管家急切地问,同时拿出笔和纸来记录。迪梅普莱说:“你在告示牌上这样写:园林里的毒蛇繁殖很快,因此请千万注意脚下。如果不幸被咬到,请迅速驾车朝西行驶30公里,那里有一家距此最近的医院。但要切记,出发前务必先给他们打一个预约电话,该医院的抗毒血清经常短缺,常需要紧急从别处调运。”

管家听完后,先是一愣,而后明白过来,高高兴兴地去照做了。果然,自从这个告示牌竖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到园子里来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就这样被轻易解决了。(晓名)

故事的哲理:

管人的艺术在于不仅仅制定规则,还在于真正影响他人的内心,从强制遵守到自愿自觉,关键之处就在于紧抓本质,把管理目标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捆绑在一起。

一张入场券开启的“新人生”

机遇都是“制造来的”

哲理的故事:

已故的香港著名的实业家和亿万富翁霍英东先生,年轻时也曾经贫穷困顿。一个偶然的事件扭转了他的人生。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大批的战后遗留物资堆积在香港岛上,当时的港英政府准备拍卖这些剩余物资。霍英东对其中的40台轮船机器很感兴趣,他的朋友嘲笑他说:“就凭你,能买下那40台轮船机器吗?”

霍英东摸摸口袋,身上只有15港元,只能买一张拍卖会的入场券,但霍英东在心里却告诉自己:“我并不是一无所有,我还能买一张入场券!”霍英东找到一些开工厂的朋友,向他们推荐这40台机器,结果一个渔船修理厂的朋友愿意出4万港元购买。这样一来,霍英东有了底气,用15港元买了一张入场券,以1.8万港元的价格拍下了这批机器,随后他再收下了朋友的4万港元,霍英东获得了平生的第一桶金——2.2万港元。

霍英东后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哪怕我的所有财产只够买一张入场券,但这张入场券却足以开启我的新人生。所以说,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你就永远不会陷入绝境!”(陈亦权)

故事的哲理:

怀才不遇是懒惰者和怯懦者的推辞。机遇绝对不是给有准备的人,而是给积极去争取的人。更进一步,能调动全副武装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制造机遇,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点评编辑:邓纯雅

猜你喜欢

霍英东入场券告示牌
霍英东捐赠字典
霍英东捐赠字典
天安门上痛哭的香港富豪霍英东
别再问了!
家有“恶”犬
晚会入场券
李克强:让拿到市场"入场券"的创业者留得下做得强
赵鑫鑫先负谢靖
霍英东的传奇人生
“护花使者”张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