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视曝光东莞为何成大众笑谈?

2014-03-10陈宇祥

中外管理 2014年3期
关键词:扫黄非议色情

陈宇祥

春节刚过,一场“地震”袭击东莞,“东莞挺住”和“东莞加油”等呼声在微博和微信上广为传播,不明就里的人一时还真以为东莞发生了地震。但实际上,这是一些人在调侃东莞的扫黄行动。

央视《焦点访谈》等节目接连曝光东莞色情业,要是在10年前,民间肯定是一片“打”声,但在此时却引来大众调侃戏谑,还有人批评央视做法不当,继而引发的反对声不绝于耳。这一情况显然让官方始料不及,事发多日后,《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才陆续推出明确言论,对不和谐声音进行打压。

央视明明是曝光违法犯罪行为,为什么引来各种不同的声音?

“主流”的尴尬

这些声音归根结底是要表达一种对“主流”的质疑,甚至逆反。

在公众眼里,新闻媒体,特别是以央视等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长期占据了对价值判断的“终审”位置。然而,近年来,公众逐渐发现,媒体其实也是受自身利益或利益集团驱使的。2013年就发生了几起典型事件,如《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互诉侵权,《新快报》记者受人指使连批中联重科。而更令公众生疑的是,多家主流媒体集中批评苹果公司售后服务“双重标准”,以及央视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指责星巴克在华“暴利”。这些事件难免使公众产生主流媒体也可以为某些特殊利益服务的印象。

此次央视曝光东莞色情业,且不讨论其采访手法和部分内容是否有违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单就选题来说,虽然没有错,但是难以服众。东莞色情服务业由来已久,可以说是“尽人皆知的秘密”,当地执法不严是必然的,政府直接派人查处即可,根本用不着央视暗访。这也就难怪公众指责央视“不务正业”。

央视都遭此非议,其他媒体的境况可想而知。如今的中国公众,已经见识了各种软文、炒作、植入广告……透过“标题党”、片面化报道和选择性失明,公众也看到了操纵媒体和媒体操纵的痕迹。

其实公众很想说:“别忽悠了,想卖什么就直说吧!”

“非主流”的风险

有人总结网民和意见领袖的观点,发现央视曝光东莞色情业主要遭到三方面的非议,除了前面提到的央视“角色错位”,还包括担心扫黄带来不良社会后果,如性犯罪增加等,以及对比国外对色情业的看法,认为可以考虑放开。

真的有很多人关心色情业,担心扫黄后果吗?恐怕绝大多数人还是趁机起哄的。

社会公德的底线其实还在那里,只是人们不想附和它,因为那样显得自己太“主流”了,或是让别人以为自己被“主流”同化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底线可以被挑战。

这样的舆情特征,值得企业在处理公共关系时特别注意。

前不久,林志玲的一则广告被“小学生”投诉“伤害身心健康”,而百合网的逼婚广告更引来网民发起的万人抵制。其实,低俗只能换来众人围观,然后就是无言的离开。

因此提醒一句,除非有杜蕾斯的营销策划能力,否则就不要“拼下限”。

(本文作者系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企业舆情分析师)

责任编辑:李靖

猜你喜欢

扫黄非议色情
西班牙担忧色情视频毁了青少年
不顾非议与时俱进——记倡用新韵的诗词大家霍松林教授
美国家长“扫黄”
三一重卡分批抢购惹“非议”
有些非议,你不必在意
日本“色情报复”增多
“热心”市长为何遭非议?
食品也要“扫黄”
格非称色情只是《金瓶梅》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