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嬴政:弃儿·秦王·始皇帝

2014-03-10张国刚

月读 2014年9期
关键词:吕不韦嬴政华阳

◎ 张国刚

嬴政:弃儿·秦王·始皇帝

◎ 张国刚

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一个被无数脏水泼洒过,也曾用激烈之词赞赏过的帝王,功过是分明的,得失也是清楚的。我们今天该如何评说?

嬴政经历了一个惊恐和不幸的少年时代。他父亲与母亲的婚姻就很奇特,他出生很长时间只是遗落异国他乡的一个弃儿,10岁才回到祖国,之后为太子,为秦王,为皇帝。

嬴政有三个父亲:生父,异人(后名子楚);仲父,吕不韦;假父,嫪毐。

嬴政的三个“父亲”

嬴政的生父异人,是被商人吕不韦发掘出来的“潜力股”。

吕不韦(前292—前235)出生于卫国濮阳,在韩国阳翟经商,因“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他在赵国邯郸经商时,异人在赵国为人质已经多年。秦赵关系不好,异人不被礼待,很不如意。一个偶然的机遇,吕不韦结识了这位秦国宗室,认为“奇货可居”,决定帮助异人返回秦国。

异人的父亲安国君(前302—前250)是秦昭襄王嬴稷(前325—前251)的次子,因其长兄悼太子两年前夭逝,安国君于公元前265年被立为太子。安国君有许多女人,生育了20多个儿子,异人排行居中,母亲夏姬也是普通女人。安国君最宠爱的是楚国姑娘华阳夫人,可是华阳夫人却没有生育。

吕不韦从商人的眼光看出,这里有“投资”的机会。既然嫡母华阳夫人有能力立嫡嗣,那么立谁对华阳夫人最有利呢?吕不韦认为,第一,是诸子中最没有希望立为嗣的人。这个儿子对华阳夫人的感激才深,华阳夫人的收益才最大。第二,是贤孝之人。贤是能力,堪承大业;孝是品行,能孝敬华阳夫人。

吕不韦把这中间的奥妙与异人一讲,异人也拍手称好。于是,吕不韦一方面用钱为异人结交宾客,经营社会声望;另一方面则亲自出马,到咸阳为异人游说。

吕不韦通过华阳夫人的姐姐打通关节,使其姊劝说华阳夫人曰:“夫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弛。今夫人爱而无子,不以繁华时蚤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举以为適,即色衰爱弛,虽欲开一言,尚可得乎!今子异人贤,而自知中子不得为適,夫人诚以此时拔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夫人无子而有子也,则终身有宠于秦矣。”华阳夫人认为很有道理,乘机与夫君提及此事,安国君很听老婆的话,夫妻刻玉符为誓。于是,华阳夫人收异人为子,立为嗣,时在秦昭襄王四十六年(前259)。这一年嬴政出生,异人双喜临门。

关于嬴政的出生,有一段离奇的记载:

吕不韦有一次约请异人在家吃饭,这应该是在吕不韦去咸阳游说之前。有邯郸美女赵姬与吕不韦同居,不仅美貌无双,而且能歌善舞。席间,酒酣耳热,眉目传情,异人深深为美人所迷倒,竟然要吕不韦把赵姬送给他。吕不韦开始假装不悦,后来就顺水推舟。据说当时赵姬已经有孕在身,送给异人后,“孕期年”(至少12乃至14个月),生下了嬴政。说嬴政是一个杂种,是很多被灭亡的六国遗老遗少的愿望,说起来就解气,就快慰。但是,这件事未必能当真。第一,怀孕的时间过长。第二,吕不韦有在异人身边安插亲信的愿望,但是,大可不必冒这个风险。

大约在昭襄王五十年(前255),秦军攻邯郸,异人与吕不韦逃出赵国,留下了年仅5岁的嬴政与他母亲,在异国相依为命。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崩驾,安国君即位,是为秦孝文王,异人(现在的名字是子楚)被立为太子。嬴政与父亲阔别五年之后,方才与母亲一起回到秦都咸阳。秦孝文王即位仅几天就病逝了,子楚即位,是为庄襄王,吕不韦辅政。三年后,庄襄王病逝了,“太子政立,生十三年矣,国事皆委于文信侯(即吕不韦),号称仲父”。仲父,就是“次父”,大约相当于今天所谓的“干爹”。

嬴政的父母与吕不韦关系很不一般,让孩子称吕不韦为“干爹”,大约是大人们的主意;但把嫪毐叫“假父”,则是外人的看法。假父嫪毐来到赵太后身边,是因为嫠居的赵太后,年仅30左右,还经常找仲父吕不韦。

《资治通鉴》卷六记载说:“初,王即位,年少,太后时时与文信侯私通。王益壮,文信侯恐事觉,祸及己,乃诈以舍人嫪毐为宦者,进于太后。太后幸之,生二子,封毐为长信侯,以太原为毐国,政事皆决于毐;客求为毐舍人者甚众。”

嫪毐是吕不韦为自己找的替身——一是年龄大了,国务繁忙,身体不支;二是担忧嬴政长大了,怕两人苟且之事被他发觉。吕不韦为了脱身,就巧妙地把嫪毐伪装成宦官,推荐入宫。太后大为宠幸,甚至与嫪毐生了两个儿子,为嬴政新添了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假父就是代理父亲,今人谓之“继父”是也。

嬴政的三个“父亲“,折射的是他人生的坎坷,是他非同一般的童年和少年经历。这样的经历对他日后的治国理政风格,是否会有影响呢?

嬴政作为秦王的成功

秦王嬴政亲政之前,秦国中央最高权力分裂为三:母后垂帘听政,仲父执掌朝政,“假父”窃宠,弄权自恣。嬴政到了20岁的正常年龄也没有行冠礼,因为举行冠礼,就意味着秦王亲政,意味着权力的改组。

嬴政22岁那年(前238)终于要举行冠礼。这很可能与华阳太后的支持有关。这意味着赵太后要交出权力,依附在太后宠幸之上的嫪毐的权力也受到了威胁。

嬴政首先从抓捕嫪毐入手。嫪毐得到了消息,企图反抗,嬴政派相国昌平君、昌文君集合军队击败叛乱的嫪毐。不仅将其车裂,而且扑杀了他与赵太后生的两个私生子,其宾客发配到蜀地。

吕不韦是否参与平叛之事,历史记载不太清楚。嬴政的背后应该有华阳太后的支持。华阳太后是昌平君的母舅。吕不韦同时与几位太后周旋(华阳太后、夏太后、赵太后)。华阳太后的势力帮助嬴政剪除赵太后的势力,吕不韦处在尴尬的位置。嬴政至少争取到了吕不韦不支持嫪毐。可是,嫪毐出事,吕不韦脱不了干系,因此,嬴政立即让吕不韦退休,回到河南的封地,两年之后,吕不韦被逼自杀。赵太后被迁往雍地软禁。嬴政把权力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中。可以肯定,嬴政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充分运用了各种纵横捭阖的手腕,在两位太后(祖母华阳太后、母赵太后)势力之间,假父与仲父矛盾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和着力点。

事变过后,有27位谏士先后对嬴政提出忠告,说他如此处置母后,有失人子之道。这些谏诤之士都被嬴政戮于宫阙之下。有齐客茅焦冒死求见。他向嬴政提出的谏言中,强调说:“陛下有狂悖之行,不自知邪?车裂假父,囊扑二弟,迁母于雍,残戮谏士,桀、纣之行不至于是矣。令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为陛下危之!臣言已矣!”嬴政当即扶起茅焦,任为上卿。茅焦为什么能打动嬴政?绝对不是所谓的“狂悖之行”,而是这种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令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为陛下危之!”天下人再也不向往秦国了!你的统一大业如何完成?可见,嬴政虽然痛恨嫪毐和母后的所为,但更顾全大局,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不仅亲自把母后接回了咸阳,“王自驾,虚左方,往迎太后,归于咸阳,复为母子如初”。而且随后把发配到蜀地的嫪毐四千门客及其家属,悉数迁回内地,以减少政治斗争带来的动荡。

掌握了大权的嬴政,采纳李斯的谏言,收回逐客令(上篇已经有所论述);虚心听从顿弱的指点,出重金让他出使东方六国,收买和离间敌国人才;启用客卿姚贾说退燕赵吴楚四国联兵;启用尉缭治理秦国军队。(均见《战国策·秦策》)总之,嬴政巧妙地利用各派政治势力的政治技巧,改过迁善、采纳谏言的胸襟气度,都说明了其具有担当大任,带领秦国统一天下的领导能力。此外,还有一个案例说明这种情况。

公元前226年,秦将王贲伐楚,取十余城。秦王询问将军李信:“吾欲攻取荆楚,对李将军来说,你看需要多少兵力就够了?”李信回答:“不过用兵二十万。”秦王再以同样的问题问王翦,王翦将军说:“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笑道:“王将军老矣,为何如此胆怯呀!”遂使李信、蒙恬领兵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干脆称病而归,回了老家频阳。

次年,李信、蒙恬征楚,先胜而后败,秦王大怒。但是,他压住了怒火,亲自到频阳请王老将军出山。嬴政诚恳地说:“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推说因病不能为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率六十万人伐楚。

公元前224年,王翦率大军击破楚军,杀楚大将项燕。次年,灭亡了楚国。

从以上这几件事的处理看,掌握了权力的嬴政,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能放下身段,知人用人;能听取正确意见,择善而从。这说明他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嬴政作为始皇帝的失败

秦朝二世而亡,嬴政本人难辞其咎。过去的说法主要是焚书坑儒、暴政酷刑。这些大家都谈的原因,本文不谈,我想谈谈另外两个原因:一是新制度的适应期,没有对症下药地改进统治手段;二是统一六国之后,治国理政更加繁难复杂,秦始皇领导艺术未能进一步提升。

首先,以郡县制为骨架、以乡亭里保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体制,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首创。秦始皇创建了新制度,但是新制度的推行需要时间磨合与消化。大一统皇朝的建立,需要有大一统的意识形态与之配合。“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大家对于朝廷的法令提出批评,有不同看法,说明朝廷有必要加强“教化”,用新的意识形态引导大家。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有十一年的时间,可以进行巩固统一的工作。可是,他重视的是硬实力的建设,轻视软实力建设。比如,削除六国的武装力量,铸造金人十二,以示国内无战事。可是,人心的向背才是最重要的统治基础。张良在博浪沙暗杀秦王,充满了国仇家恨,反映了六国贵族对于亡国的失望。秦国曾经使黔首自实田,但是,被贫穷和徭役所困的陈胜们,还是十分失望,因为无田可种,有田也由于繁重徭役没时间耕种。

无地农民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面对秦始皇帝的威风,村干部(亭长)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是也。”贵族子弟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都反映了不同阶层对于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望。他们不一定都是没有饭吃,只是不安于现实的平庸。

商鞅改革了政治权力分配制度,废除贵族制,推行军功爵制,这样一种鼓励大家不安本分、不安现状的激励制度,对于战争结束之后统治者的社会管理能力,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马上打天下,谁有本事破坏旧秩序谁就上。马下治天下,则不是如此。治天下要求维护现有秩序,而不是挑战现有秩序。要求安于本分,安于现状,而不是破坏现状。因此,就需要重建新的社会价值观,新的社会意识形态。贾谊《过秦论》说:“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虽然包含了这层意思,却没有完全参透这层意思。

秦王嬴政即位后,进行了26年的统一战争,一切以战争为中心,激励大家去建功立业,奖励军功。可是,统一天下之后呢?人们的出路在哪里?秦始皇也“曾悉召文学方术之士,欲兴太平”。可是他的做法却背道而驰。他求神仙,炼丹药,修长城,修骊山墓,修驰道,就是没有把民生放到心上。后世的刘邦,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对于打天下的人,分配胜利果实;另一种是,让没有打天下的人,放心去发财,致力于农业和工商业。

秦始皇迷信仙术,为求长生不老,他不惜劳民伤财,让方士徐福去寻找神仙求丹药。图为位于山东青岛琅琊的秦始皇命徐福入海求仙雕塑。

嬴政做秦王时,改过迁善,已如前述。但是,作为秦始皇的嬴政,却刚愎自用,不闻己过,喜好阿谀奉承之人。“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说明他在决策上独断专行。

秦朝曾经用破坏敌国人才来取得成功。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大权独揽,不愿放权。“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他多次到全国去巡察,同时,大包大揽,“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程),不中呈,不得休息”。规定每天白天要处理多少公文,晚上要处理多少事情,有定量标准,不处理完不休息。虽然很辛苦,但突显的是秦始皇统一了天下,但如何领导这个大一统的天下,在领导艺术上缺乏进一步的提升。

总之,秦始皇不仅不懂得治天下与打天下不同,而且,不明白统一天下的皇帝与一国之君的秦王角色的不同。这是他的失误之处。

这些教训被后之来者刘邦所记取。

猜你喜欢

吕不韦嬴政华阳
可怜又可敬的嬴政
昙花一现的秦朝
图穷匕见
吕不韦之死
血浓于水
江苏队:20年后再相会
吕不韦之死不蹊跷
嵇康·绝响
吕不韦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