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论为官
2014-03-10本刊编辑部
管仲论为官
管仲像
管仲(前719—前645),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与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
管仲少时丧父,生活贫苦,很早便挑起家庭重担。他曾先后经商、从军,后来几经辗转,经同乡好友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管仲在国内大兴改革,使齐国迅速发展,国力日盛,并最终使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托管仲之名而成的《管子》一书,虽为后人编撰,但其中记载了大量管仲的言行,体现了他的主要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先王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也。动无非法者,所以禁过而外私也。(《管子·明法》)
大意 先王治理国家,既不在法度之外花费心思,也不在法度之内私行恩惠。任何行动都不离开法度,就是为了避免罪过以及排除行私舞弊的情况。
简评 管子最早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并反复阐述法治的深刻意义和作用。他的法治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大意 政令之所以能推行,在于它顺应了民心;政令之所以会废弛,在于它违背了民心。
简评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决定着国家的兴亡与政权的兴衰。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曾引用这句名言,强调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管子·权修》)
大意 若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五谷;若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树木;若作终身的打算,最好是培育人才。种谷,是一种一收;种树,是一种十收;培育人才,则是一种百收的事情。如果我们注重培养人才,其效用将是神奇的。
简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来源于此。所谓“树人”即培养人才。时代不同,“树人”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就当代而言,应该围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培养道德高尚、人格独立、身心健康、理想信念坚定、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子·心术》)
大意 和颜悦色、善意待人,就会使人们亲如兄弟;恶声恶气、粗暴待人,比使用兵器更加伤人。
这小孩的脸上蒙了很厚的一层灰,只有那双大大的眼睛是亮的。甲洛洛笑笑:是男孩还是女孩?几岁了?叫什么名字。登子回应:是男孩,好像两三岁了吧,叫小阿布。小阿布又悄悄地挤到甲洛洛身边,握着甲洛洛的手指。甲洛洛很喜欢这个孩子,看着登子:你下次卸货的时候把他带上。登子看着小阿布:怎么好呢,那是做事的地方。甲洛洛摸着小阿布的头:我喜欢这个孩子,你卸货的时候我帮你带着。
简评 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和气相迎、团结互助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氛围,是工作进步、生活舒心、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务为不久,盖虚不长。(《管子·小称》)
大意 弄虚作假,用不了多久就会被识破;遮盖虚假的事情,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揭发出来。
简评 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突出了求真务实的重要地位。反对弄虚作假,弘扬实事求是之风,是党之所求、国之所需、民之所盼。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管子·乘马》)
大意 各项事业都产生于周详的思虑,因为辛勤努力而获得成功,因为骄奢放纵而失败。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形势解》)
大意 大海不拒绝涓涓细流,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浩瀚无际;高山不拒绝一土一石,最终成就了自己的高耸入云;英明的君主不嫌弃百姓,最终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士人求学孜孜不倦,最终成为了知识渊博德行高尚的人。
简评 秦国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也表达了相同的思想:“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自古以来,有大学问、能成大器者,无不具备虚怀若谷、勤学不倦、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品德。
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管子·霸言》)
大意 圣人善于捕捉时机,而不与其擦肩而过。智者即便善于谋事,也不如能抓住时机。
简评 机遇无处不在,如何抢抓机遇,推进事业进一步发展,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有强烈的机遇意识。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面对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