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雅细腻 新颖含蓄
——析豫剧北派的音乐唱腔设计

2014-03-09刘江元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北派男声豫剧

刘江元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

典雅细腻 新颖含蓄
——析豫剧北派的音乐唱腔设计

刘江元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0)

豫剧北派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在邯郸东风剧团的一支豫剧流派,东风剧团曾多次为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它以豫剧的标新立异和独特风姿闻名遐尔,出现了胡小凤、牛淑贤等一批杰出的豫剧表演艺术家,出现了一支高水平的东风创编团队,推出了《穆桂英挂帅》《虎符》《杜鹃山》《芙蓉女》等一大批代表剧目。它的音乐唱腔设计极其考究,为更好的刻画人物、渲染气氛和发展剧情,在对豫剧传统基调充分继承和挖掘的基础上,或做出不同选择,或使其变化发展,并率先开创了豫剧男声唱腔的改革,大胆借鉴融合其它剧种的材料等,形成了典雅细腻、新颖含蓄的北派豫剧风格,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豫剧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豫剧北派;音乐唱腔设计;分析;典雅;细腻;新颖;含蓄

邯郸东风剧团成立于1959年,建团初期,东风剧团的老师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陈素真①和宋淑云②就确定了要建立具有河北特色的豫剧,要向京剧表演学习,要区别于河南豫剧的地方性,要更加规范和高雅。东风剧团曾多次在邯郸、北戴河、中南海等地为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一贯受到中央领导的关爱,“东风剧团”由郭沫若先生亲自题名③,京剧大师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张君秋、袁世海、杜近芳等都曾亲自教授指导该团的学习。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东风剧团形成的以惠景林④、胡小凤、刘纯朴、郝会成、任为民、杨善记、郭进良、郭书文等音乐唱腔创作集体,他们全身心投入豫剧音乐唱腔设计的改革,在对豫剧传统基调充分继承和挖掘的基础上、或做出不同选择,或使其变化发展,并率先开创了豫剧男声唱腔的改革、大胆借鉴融合其它剧种的材料等,充分从音乐唱腔上进行了人物形象、气氛渲染、剧情发展的外化与深化,从而成为北派豫剧标新立异和独特风姿的重要方面。以至于河南豫剧界总有这样一个评价:“东风剧团每进河南,总给河南豫剧界带来一股清新的感觉。”

一、对豫剧传统基调的充分继承和挖掘、不同选择与变化发展

《穆桂英挂帅》中的“未开言来心如焚”唱段是北派代表人物胡小凤夺取第八届中国戏曲梅花奖的折子戏之一,与马金凤电影版⑤《穆桂英挂帅》在过门、分句过门及旋律上形成区别。这段唱腔为慢二八板,既有穆桂英对杨家世世代代尽忠报国的伤感,又有对已去世的焦孟二将和杨排风的怀恋,还有对文广兄妹年纪尚小能否上战场保家卫国的担忧心焚。这段唱腔的过门,马金凤电影版用了传统的二八板过门,而北派则选择了传统的垛头作为过门,这句垛头过门对穆桂英伤感情绪的内在意蕴和酝酿则更加贴切。“未开言来心如焚”这个上句中两个小分句的过门,马金凤电影版用了传统的拖腔过门,而北派则用了后十六分节奏起的新过门,使伴奏音乐与唱腔充分对应和烘托,形成了唱腔完整音乐形象中的有机构成。北派在“我身旁也无有了排凤钗裙”中“无有了”的尾腔中运用了离调手法,只一个“4”音的变化宛如画龙点睛,用声音深刻地抒发了穆桂英对杨排凤的无限叹惜与怀念,也给人以新颖含蓄的感觉。

谱例1.马金凤电影版《穆桂英挂帅》“未开言来心如焚”

1=bE 2/4【慢二八板】稍慢伤感地

谱例2.北派《穆桂英挂帅》⑥“未开言来心如焚”

谱例4.北派《穆桂英挂帅》“我身旁也无有了排凤钗裙”

《杜鹃山》是东风剧团1975年豫剧移植革命现代京剧的精品力作,为准确的刻画人物,体现豫剧风格,在音乐唱腔设计上充分挖掘传统基调的素材进行了展开。如第二场“无产者”唱段中,为恰如其分的表达柯湘在敌人刑场上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而对传统基调搬板凳板式和将要失传的五音慢板进行了展开,在传统音调的神髓上全新创造了音乐自身的激越豪情、意境深远和情绪渲染。

谱例5.《杜鹃山》“无产者”

再如《杜鹃山》“家住安源”唱段中“做马牛”这三个字,河南豫剧的唱腔是:

而北派则是:

谱例7.

谱例8.

加工后的北派唱腔曲折回环、优美细腻、委婉动听,生动地刻画了柯湘深受牛马之苦和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

再看《杜鹃山》“家住安源”唱段中“不识冬夏与春秋”这句,河南豫剧的唱腔是:

谱例9.

而北派则是:

谱例10.

一个“秋”字的拖腔回味无穷、轻柔徐缓、起伏延绵,深刻寓意了柯湘在旧社会地狱里度日如年的苦难岁月。

“哭剑”是由豫剧的慢板派生出来的一种变体板式,它是豫剧传统剧目《投冀州》中苏妲己的专用唱腔,呈下行旋律的音调凄凉悲壮。在北派豫剧《杨门女将》庆寿一场,当焦孟二将报到杨元帅已伤重身亡时,为了表达众人的惊讶和悲痛情绪,在这里就用上了“哭剑”音调,而且在第五小节第三拍“元”字上加了一个“6”音,不但正了字,旋律也更加优美抒情。

谱例11.【哭剑】

谱例12.《杨门女将》“啊,杨元帅”

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的北派剧目《芙蓉女》,为准确刻画赵艳荣这一悲剧形象,在全剧的音乐唱腔设计中运用了变化、再现、模仿、对比、展开等多种手法贯穿了“哭剑”这一主题。如在《芙蓉女》“眼望宇宙锋”唱段中,音乐唱腔设计就充分发挥了音乐的自身功能和发展音乐的手段,把“哭剑”运用得淋漓尽致,深刻表现了赵艳荣主张正义、敢于斗争、爱恨交加、痛不欲生的情绪。

谱例13.《芙蓉女》“眼望宇宙锋”

在北派的音乐唱腔设计中,也常常根据人物形象、气氛渲染和剧情发展的不同而运用传统的豫剧素材进行新的创作。如《桃李同春》中的场景音乐,为充分表现逢春和碧桃在鸟语花香的美丽春天里,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志同道合的真挚爱情,音乐设计对现代戏中现代人的心理及其感情进行了充分的捕捉和糅化,这段音乐设计不但继承了豫剧的传统风格和特点,同时也使人听着耳目一新、活力充盈,起到了富于时代气息的出色配合和充分渲染的作用。

谱例14.《桃李同春》中的场景音乐

二、男声唱腔的改革

惠景林先生早在1953年就开始了豫剧男声唱腔的改革,河南豫剧院曾派张北方等同志到邯郸考察学习。豫剧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前还没有女演员,所有的旦角戏都是由男生扮演,演出剧目大都以红脸(须生)、黑脸(黑头)戏为主,如《斩子》《铡美案》等男声唱腔以真声为主,真假声相结合。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戏曲舞台才逐渐有了女演员,如陈素真、常香玉等始先后驰名。当时女演员的出现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此后,随着女演员舞台中心地位的确立,在演出剧目和定调方面逐渐以女角为主,这时男女演员同台演出,由于当时同板同腔同调高,男生只好用“假嗓”(二本腔)⑦演唱。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现代戏曲艺术的改革和发展,这种唱法显然不适合表现现代戏中现代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和生活内容。为适应时代的要求,正确表现现代戏中男生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惠景林先生率先进行了男声唱腔同调异腔、同腔异调的大胆改革,成为豫剧男声唱腔改革的先驱者。

(一)同调异腔

同调异腔是指男女声唱腔的调性都为bE调,但唱腔的旋律不同,唱腔的设计要在豫剧传统的基调上进行创新,要适合男声的音域(一般为f—f2),以真声为主,真假声结合,可单独演唱,也可和女声对唱。在与女生对唱时的唱腔设计要使二者的旋律有机联系,达到既独立又统一的效果。如北派现代戏《家常便饭》中小李和老许的男女声对唱,二者虽在一个调性里,但唱腔各不相同,配合恰到好处。

谱例15.现代戏《家常便饭》小李和老许的男女声对唱

(二)同腔异调

同腔异调是指男女声唱腔的旋律特点相同,但调性不同,女声唱bE调,而男声唱bB或bA调,四五度降调后,既能发挥豫剧的唱腔特点又适合男声音域,这种办法男声单独演唱用的较多,也可用于男女声对唱,男女生对唱时形成四五度近关系转调。如《杜鹃山》中雷刚与柯湘的“怒火烧”对唱,雷刚唱bB调二八板“九江水洗不尽哪,悔恨悲伤撕裂我胸膛”与柯湘唱bE调栽板“血的教训一层层牢记心上”,男女声的对唱衔接自如、转换自然。

谱例16.《杜鹃山》“怒火烧”雷刚与柯湘的对唱

三、不同剧种材料的借鉴融合

胡小凤老师认为:戏曲中同样是青衣,青衣和青衣不一样,同样是闺门旦,闺门旦和闺门旦也不一样,都得按人物来,人物的出身、环境、心理等不一样,不能为了迎合观众而去设计唱腔。在唱腔材料的吸收上,根据人物的需要可以吸收一点,但很快要大幅度转至豫剧,落至豫腔。

北派剧目《芙蓉女》赵艳荣与匡扶“洞房”对唱的唱段中,赵艳荣唱“匡郎他仪表端庄,果是良人”的前半句为豫剧,后半句则吸收了黄梅戏的音调,巧妙、新颖地表现了赵艳荣新婚之夜既幸福喜悦又忧心忡忡的复杂心情。

谱例17.《芙蓉女》“洞房”对唱

在《芙蓉女》“眼望宇宙锋”唱段中,一大段悲伤凄凉的传统基调“哭剑”板式的展开后,赵艳荣唱“残花随风西天去,我与匡郎永相别”,想到她没有鸾俦缔结的丈夫满怀深恨而不知生死,这时的唱腔话锋一转,巧妙地吸收了京韵大鼓的素材,而用音乐旋律表现了赵艳荣的无限哀怨和伤怀之情,达到了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的完美结合。

《杜鹃山》第二场“无产者”为表达柯湘在敌人刑场上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而借用了“国际歌”的素材,很好地进行了英雄气氛的渲染。

谱例19.《杜鹃山》“无产者”刑场音乐

为了表达剧中人物喜悦和高亢的情绪,传统豫剧在唱腔里常加入诸如“依呀嗨那呀嗨,那嗨呀嗨依呀嗨......”、“嘿嘿.......”等衬词,这在北派豫剧的唱腔设计中一般没有。它刻意求新,追求高雅,北学京剧武功身段,南学豫剧音乐唱腔,它在充分尊重、挖掘和运用传统基调的基础上,极大地突破旧有面貌而又散发着浓郁的豫剧剧种风格。戏曲音乐有“戏曲之魂”之称,音乐唱腔常常决定着整个剧种的风貌及其发展水平⑧”。“戏以曲兴”、“戏以曲传”,常香玉、陈素真、马金凤、崔兰田、阎立品、桑振君等豫剧流派,都是以唱闻名的。邯郸东风剧团以惠景林、胡小凤、刘纯朴、郝会成、任为民、杨善记、郭进良、郭书文等豫剧艺术家形成的音乐唱腔设计集体,艰苦创作、呕心沥血、反复锤炼、精益求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典雅细腻、新颖含蓄”的北派豫剧风格,正如郭沫若先生的热情鼓励与高度赞赏:“曲闻天上,春满寰中。群芳竞秀,一片东风。”建立在邯郸东风剧团的北派豫剧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豫剧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我国豫剧事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 《豫剧北派音乐研究》(批准号:13BB021)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宋淑云(1922—1986),女,开封市人,13岁时拜常香玉的父亲张福仙为师,取艺名常红玉,1953年由西安邀来加入华北民艺剧社(后更名为河北省豫剧团),1959年调邯郸戏校任教。

②1959年8月19日,邯郸豫剧培训班的学员在北戴河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由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了“东风剧团”。

③惠景林(1926—2011),又名惠忠思,河南省濮阳县惠寨村人,1943年入冀鲁豫大众剧社任首席板胡,1953年调河北省豫剧团任音乐唱腔设计,1959年调邯郸东风剧团。

④中国电影出版社编辑、出版,穆桂英挂帅选曲,1958年8月第1版。

⑤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北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北卷,上册.中国ISBN中心。

⑥二本腔又叫“二本嗓”,即假嗓唱法,二本腔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诞生的一种用嗓方法,随着戏曲中女演员舞台中心地位的确立,为了适应女演员的嗓音调门,演好“生旦戏”,男生唱腔仍以固有的声腔流派为基础,采用同调同腔(同调平行)的办法,女声唱腔由于声腔调高的需要,演出时已不能使用本腔,只好捏造出“假嗓”,多在豫东调用。

⑦汪人元,《京剧“样板戏”音乐论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第4页。

[1]惠景林.关于豫剧男声唱腔改革问题[Z].1979.

[2]惠景林.在发展中继承在探索中创新——略谈《芙蓉女》的唱腔设计[Z].1989.

[3]邯郸人民广播电台.惠景林录音专访[Z].1985.

[4]马紫晨.中国豫剧大词典[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5]史玉芳.豫剧北派艺术的音乐特色[J].大舞台.2008(6)24-25.

[6]徐火旺.豫剧北派艺术的摇篮——东风剧团[Z].2004.

[7]王振国,王鹏,王鑫鲲.东风史话[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9.

[8]汪人元.京剧“样板戏”音乐论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9]王基笑.豫剧唱腔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10]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北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北卷,上册[M].中国ISBN中心.

J825

A

1005-5312(2014)17-0149-03

猜你喜欢

北派男声豫剧
老高家黄酒:非遗传承 北派典范
民国豫剧唱片探论
长江梦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华锺彦两派兼综的词学主张及其对现代词学的贡献
中 年 人
天下父母心(男声独唱)
竹笛曲《五梆子》的演奏阐释
初中男声合唱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