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怎样“粘住”志愿者
2014-03-09李理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
李理 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
公益组织怎样“粘住”志愿者
李理 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
有句话叫众人拾柴火焰高。公益领域尤其如此,没有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公益行动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如何让志愿者们乐于参与、长期参与呢?作为一个草根环保组织,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以14年的工作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志愿者招募、管理的特色模式。
首先,实行分级管理制度。
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创立了志愿者“12-60-500”模式。“12-60-500”是指团队志愿者共分三个等级。其中核心成员12人,第二级级志愿者60人左右,第三级志愿者500人左右。
第三级志愿者实行初级管理。这些志愿者报名动机比较多元,希望为野生动物保护尽一份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经验,加入一个有爱有趣的组织等。保护站会根据志愿者的申请目的,结合自身工作需求,优先吸收具有野外工作经验、体能较好或有志愿服务经历者。再根据他们的时间安排,有针对性地设计志愿岗位和工作内容。比如有野外经验的志愿者可以参加野外巡护工作,沟通能力强的可以参与保护站组织的环保宣传活动。保护站会统计他们的累计服务时间,并观察评估他们的素质。当然,任何组织的志愿者都会有一定的流失率,这里也不例外,这一级志愿者人员经常变动,但总数基本维持在500人左右。
第二级志愿者,是从第三级志愿者中择优选拔而来,人数稳定在60人左右。他们属于保护站站员储备力量,主要以培养专业知识、提升环保热情为主,说白了就是“收服人心”。这些志愿者热衷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但对于如何科学保护野生动物知之甚少。保护站在安排工作时会充分考虑大家的能力与兴趣,并把日常巡护、监测等工作和培训、对外交流结合起来,让他们得到充分锻炼。
第一级志愿者是保护站的核心成员,共12人。他们的正式名称叫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员,是专职工作人员。站员由站长李理直接管理,负责保护站的巡护、宣传、拍摄、救助、人员培训等工作。大家专业背景不同,各有分工,又都能独当一面,如果有人退出,会从第二级志愿者中选拔递补进来,但总人数仍保持不变。
其次,完善志愿者激励制度。
分级管理是激励机制的一部分。第二级、第三级志愿者有一定业余时间,关心和喜爱动物,乐于奉献。为了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保护站会酌情安排专业知识培训,让他们亲自操作“高精尖”设备,亲身体验监测、救助等工作。让他们从心灵深处感受动物之美、保护工作之重要,从而对自己的奉献感到骄傲。
提供一定物质奖励。保护站站员都是专职工作人员,会获得一定劳务报酬。考虑到站员们工作条件非常艰苦,保护站在各站点安装了电视机,逢年过节会为站员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去年,还为每位站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设计培训、比赛激发团队士气。站员们常年在山区巡护,生活非常枯燥。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保护站会把队员分成两组,设计“比赛”。比如,在每年冬春季候鸟迁徙时,比谁监测到的环志天鹅数量多。再如,保护站在保护黑鹳过程中发现,可以通过眼斑辨识黑鹳个体,两组又暗暗较劲,看谁能拍到更多的黑鹳“熟脸”。通过这些活动,站员们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更激发了成就感,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工作。
总之,一个公益组织是否能够成功,首先在于是否能吸引足够优秀的人,以及这些人是否愿意一直留在这里。作为一个组织负责人,要经常反思自己是否给站员营造了大量锻炼机会,是否和站员一起成长。只有不断改进,提高组织的粘性,才能让站员和志愿者们的归属感更强,能够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