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穹之美 云知道

2014-03-09

科学之友 2014年21期
关键词:佛光光晕冰晶

苍穹之美 云知道

赏云最先始于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喜欢看天思索,一次不小心跌进坑中,婢女在一旁笑道:“你只顾仰望天空,怎么能看到脚下的土地?”哲人的思维与视角往往独特,但现在仰头观天者多了一类人——云友,一群赏云者。

待“云”之道 中西有别

曾经有一条新闻上说,英国记者加文·普雷特平尼出的一本关于欣赏云的书《宇宙的答案云知道》大卖,一连盘踞网上书店亚马逊排行榜的前几名。他还在2004年成立了一个赏云协会,吸引了全球一万多名“云友”加入。

很多人坐飞机,都会选临窗的位置,为的即是能够欣赏到云景。赏云只是一种表象,指导这种行为的是背后的思想。为什么首创赏云协会和撰写赏云畅销书的不是中国人?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值得探讨。

中国人很早便发现了很多与云有关的天气现象,不过没有人重视“首名权”。即使首创者第一个命了名,他也不会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事件,会留名青史。因此没有人申请,也没有人传播“首名权”。比如人们司空见惯的彩虹,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彩虹内侧的天空比外侧更明亮?至于主虹之外会出现颜色顺序与主虹颠倒的副虹就更无人问津了。中国人注意到了这点,并将之命名为“霓”。但是关于虹和霓,还有一种现象是中国人没有发现的,或者说发现了但没有命名,这就是“亚历山大暗带”,即位于“虹”和“霓”之间的天空,比背景的天空更为暗淡,这是公元200年前后,一个名叫亚历山大的人最先发现并加以描述的。

西方人发现了许多与云相关的现象,但其实说“发现”并不准确,确切地说,是他们最先命名了这些现象。例如,由于空中太过寒冷,组成高空中的卷云成分都是冰晶,冰晶的晶体折射太阳光后会出现许多神奇光晕,西方人为这些现象逐一命名:22°晕、46°晕、环天顶弧、幻日、幻日环、环地平弧等。还有一些以发现者命名的现象:特里克弧、帕里弧、哈斯丁弧、韦格纳弧、科恩弧等。

佛光

唯独佛光是一例外,这是由中国人首次命名的云现象。当人站在高山之巅,背对太阳,阳光把人的影子投射到对面的云雾之上时,会在人影的周边围成一道彩色的光环,这就是佛光。但是很遗憾,中国人虽然为这种现象命了名,但是命名中并没有传达一则重要信息,即佛光模式的发生地。

佛光在四川峨眉山顶的舍身崖很常见,一些人在舍身崖上看到对面的茫茫云海中出现自己的影像并形成一圈佛光,一激动就跳下去了。据说舍身崖下已白骨累累。山上有个警察,每年都会救下十几个这样的人。佛光应该被命名为“峨眉幻象”才对,这样既有了模式标本的产地,也有了这种现象的解释。很遗憾,直到今日,佛光在气象学者和赏云者那里仍被称为“布罗肯幻象”。(布罗肯是德国中部哈茨山脉的最高峰,那里经常见到佛光,因而得名。)

与“云”为友 知“云”科学

令人眼花缭乱的云都可以放进两个文件夹里:“积云”与“层云”。

目前,中国拍摄云的摄影师,头脑中还没有系统的云分类,在他们看来,所有的云都只是一个笼统的对象,与中国古代诗人眼中的云差别不大。其实国际上早就有了关于云的科学分类系统,而且出版了《国际云图集》,中国国家气象局也出版了《中国云图》。这套云的分类系统最初由英国一个非专业的气象爱好者——卢克·霍华德,在参照了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分类鼻祖林奈的分类体系后,于1802年创立。

荚状云

尽管天上的云是世界上最多样、最复杂、最变化无常、最美妙壮丽的现象,但是按照林奈的方法进行分类(即基于属和种的分类)后,却出人意料地简单明了。相比起植物界和动物界,云的属种数量真是少得惊人。不可思议的是,尽管云被无数诗人吟咏过,被无数画家描绘过,但在1802年之前,竟然从未有人对云进行过分类。霍华德这位民间科学家对云进行的分类,至今仍不可替代,并广受气象界的赞誉。

一般人们在辨别时,只要抓住“积云”和“层云”这两个概念就好办了,因为其他种云都是这两种概念的延伸和变种,而这两个概念都是霍华德提出来的。

在《中国云图》里,编者将云分为3类10属,共29种。先是按照海拔高度将云分成3类:低云(云底高度在2 500 m以下)、中云(云底高度在2 500~5 000 m之间)、高云(云底高度在5 000 m以上)。低云又分5个属:层云、积云、积雨云、层积云、雨层云。中云仅有两个属:高积云、高层云。高云共3个属:卷层云、卷积云、卷云。每个属中又有几个种,合计29种。你是否觉得不可思议,并如释重负了呢?想想看,天空中每天都出现千变万化的云,竟然只有29种。可以这样说,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掌握云的分类知识,都可以成为云友。

赏云之地 中国居首

云对每个人都是免费开放的,似乎任何地方都可以赏云,但有一些特殊的云只出现在特殊的地方。另一些云虽然出现在很多地方,但只在某些特殊之地,才会有规律地出现。

在中国的哪些地方能看到特殊的云彩呢?一般而言,天空布满层云是一件令人失望,甚至令人沮丧的事,因为层云无论色彩还是形状都很单调,平淡无奇。但也有例外的时候:如果身在高山之巅,譬如黄山的莲花峰、峨眉山的舍身崖,或者珠穆朗玛峰的峰顶,那时的层云就像灿烂的云霞一样让人惬意,它们在背包客脚下翻滚涌动,像万千粉丝在朝拜。如果层云放下身段,贴近地面,这时它连名字都变了,由“云”变成“雾”,雾就是近地面的云,如冰雾。

平流雾

比冰雾更神奇壮丽的景观是“钻石尘”,但“钻石尘”很难一见,一般只出现在南北极地上空。那时水滴结成冰晶,在阳光的照射下上下翻舞,漫天皆是。不仅如此,当“钻石尘”出现时,往往伴随着光晕,可能是22°晕,也可能是46°晕,还可能是太阳柱等罕见的奇观,非常之地必有罕见之景。

低层的潮湿空气在飘过温度更低的地方时,会因空气遇冷而凝结成微小雾滴。从温暖的海面吹来的风,经过水温较低的海面时,也会形成雾。这种雾叫平流雾,因为与海的关系密切,也叫“海雾”。中国沿海地区如冀、鲁、苏、浙一带的海边,春夏之际常见这种雾。另有一种形成于陆地的辐射雾,是由于大地夜晚降温很快,使得接近地面的空气凝结而成。在乌苏里江边的湿地、巴音布鲁克的天鹅湖、黑龙江边,这种雾都很常见,它像轻纱一样浮在地面之上,并使远处的房屋村落飘浮其中,人行其间,如云中漫步。

如果想在各种奇异的高空卷云中看到光晕,就需要到青藏高原上。因为那里的平均海拔在4 500 m以上,即使是云底高度在2 500 m以下的低云,云中的温度也已经相当于东部7 000 m的高云。因此云中水滴多已变成冰晶,而那些奇异的光晕现象,都与冰晶有关。

迄今为止,人们谈论的赏云都是从地面的视角出发,而所有关于云的分类和命名系统,也都是以陆地为观看点,其实最佳的赏云位置是在飞机上,但是从飞机上赏云,似乎需要重建一套云的分类体系。

猜你喜欢

佛光光晕冰晶
走笔天台山:胜迹与佛光,附以时间的颂词
为什么会下雪?
为什么雪花大都是六角形?
佛光
佛光秘塔 匠艺之承 记养心殿佛堂木塔的修复
怎样区分天空中的“彩虹”之“佛光”
云在天上飘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圣诞节的灯光
冰晶奇域
凝固的光